放血疗法:医疗“黑科技”
砭石与九针/针刺疗法/水蛭的妙用
唐高宗患“风疾”,放血治病
唐高宗李治30多岁时,经常头晕目眩,稍微劳累一点,症状还会变得更重,后来竟然发展到看不见东西的地步。《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唐高宗得的是“风疾”,而《资治通鉴》中记载的是“上初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决之”。
永淳二年(683年)十一月,武则天劝唐高宗封禅中岳,但唐高宗头痛难忍,无法成行。太医秦鸣鹤看过之后,认为唐高宗的头痛是风热之毒侵袭至头部和眼部造成的,可以用针刺百会穴出血来治疗。武则天反对:天子尊贵无比,怎可行此险着?但唐高宗苦于病痛,同意秦鸣鹤医治。秦鸣鹤施针放血后,唐高宗果然感觉轻松了许多,眼睛也看得见了。不过一个月后,唐高宗本想登上则天门楼宣布改年号,却因病情严重,当晚就死了,享年56岁。
不妨先来认识一下放血疗法。提到放血,有些人可能心里发怵,有的还会晕血。放血疗法的确曾是一种古老的医学疗法,如今在一些地方还被使用。西方对放血疗法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2300年前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他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人体中的血液、黑胆汁、黄胆汁、黏液失衡,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去除体内的多余液体,于是就有了放血治疗。
我国古代同样有放血疗法,但跟西方的放血又有区别。古代的放血疗法通常叫刺络疗法、刺血疗法或泻血疗法,它的依据可以从《素问》中找到:《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人得病是因为血气不和,如何治疗?《素问·血气形志》指出“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即“去血”。
而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民间发展而来的,且用的并不是针,而是砭石。《说文解字》解释:“砭,以石刺病也。”就是用石头刺破病患处(最开始是用来治疗痤痈的),排除脓血。春秋时期的《管子·法法》一书就有记载:“痤疽之砭石。”
用石头放血太粗暴,当时因为砭石放血而死的事件经常发生,于是,“微针”(九针)就出现了。《灵枢》中说:“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这可能就是针刺疗法的起源。《黄帝内经》中有关于针刺手法的丰富讨论,如针的选择、进出针到禁忌、注意事项等。
▲西方也有着悠久的放血传统。
▲明代马莳在《灵枢注证发微》所绘九针图。
针刺放血疗法
唐代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对放血疗法进行了发挥;金元至清朝,一些医书又对此进行了完善,如《针经指南》《针灸大成》等。此后一直到现在,针刺放血始终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而在针刺放血的同时,也曾出现了一些辅助放血的方法,有的现在依然沿用。
针刺疗法是在选好特定的部位后,用三棱针(也叫“蜂针”)刺破皮肤,在这个破口上拔罐,使局部放出少量的血液,一般是“微出血”“出血如豆”,3~5滴,最多也不会超过10滴。当然也有放血较多的,从几十到几百毫升不等,通常是针对一些慢性疾病或部分急性实证,如《儒门事亲》中记载张子和治疗目赤,“出血如泉,约三升许”;《外科枢要》中记载治疗唇疔,“唇出黑血碗许”。一般是血液要由黑变红才可停止,即《素问》中所说的“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放血部位通常为指尖、耳尖、尾中穴等。三棱针也可以换成粗毫针、小尖刀等,据说能“外泄内蕴之热毒”,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民间放血之所以“吝啬”,在于传统医学认为人体内的血液是由营气和津液组成,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内注于五脏六腑,外滋于四肢百骸,是“生命之源”,非常珍贵。所以,放血自然不能太任性。这样,即便放血有潜在的危险,伤害也有限,不至于要人命。
针刺放血的辅助疗法
- 拔罐放血
针刺放血通常会辅以拔罐疗法,又根据拔出来的血的颜色的不同,提示人患有不同的疾病。比如紫黑色代表供血不足,说明这个人体内有“积寒”;如果血是鲜红色,局部发热,说明这个人体内有热毒,很可能阴虚火旺;如果拔出来的血是比较黯淡的红色,那说明这个人血液黏稠,血脂高;还有的人拔出来的血发黑,说明这个人体内“血瘀”。
- 水蛭放血
放血疗法的另一种特殊辅助方式就是用水蛭吸血,因其唾液中含有抗凝物质,容易将血吸出来,另外又可以免除针刀刺肤的痛苦。《医心方·卷十六》中记载:“治卒患恶毒肿起稍广急痛方:取水蛭,令吮去恶血。”
这种方法在19世纪的西方曾流行过,不过在20世纪初早已式微,逐渐被人们遗弃。虽然如今还被合法使用,但也仅限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皮瓣移植术中。通常是用三四条水蛭依次吸血,时间从半小时到三小时不等。
- 口吸放血
用口吸的方式辅助放血是古人常用的方法,《采艾编翼》中记载:“治极毒疽疮:急用针刺破痒处,挤出恶血数次,忽口含凉水嘬之,必吮至痒痛皆止……”吸到患者不痒不痛为止。当然,这种方法最大的问题是不卫生,容易感染。
放血的时候如果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对于用砭石针刺过深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止血法是“方可烧纺軨铁,以灼此脉令焦”。也就是用烧红的铁烫焦出血口来止血。《千金要方》中也有类似方法:“血出数升,则烧铁篦令赤,熨疮数过,以绝血也。”
而如果是水蛭吸血导致出血不止,可以“以藕节泥涂之”,即把藕节捣烂成泥,涂在出血口上。
▲水蛭
▲西方同样钟情用水蛭放血。
放血能治病?别太迷信
21世纪初发生的三起跟放血有关的医学事件,在当时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某医生自称得益于老中医传授的经验,可通过放血治病,具体做法是:在患者皮肤上找到呈黑紫色的血管,然后判断其身体哪个部位出现了异常,即在患者胳臂和腿部等血管处扎针放血。放血量通常是100~200毫升,必要时放400毫升。但有一次他竟给一个病人足足放了850毫升的血,还说“治好了患者多年的寒证”。这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质疑甚至谴责,一些专业医生也提出了质疑,认为此举有些不可思议。
第二件事说的是一名女性。因为身患乳腺癌,需做乳房切除手术,患者想做“完整的女人”,拒绝手术,但病情又耽误不得,怎么办呢?有人向她介绍某医馆。该医馆称,“中医”历来反对手术,于是给她扎针放血,说是排毒,这样能治好癌症。结果,一个月后,患者因重度贫血而病危,又因身体溃烂,无法进行手术……
第三件事的主角是一位成年男性。患有腰椎疾病的他,因为平时忙于生意,很难在白天抽出时间去医院看病,只能暂时忍受着疼痛。后来,他听朋友说放血疗法可以治疗腰疼,而且时间比较随意,就找了一家养生店,进行“放血治疗”。
“每隔两三天放一次,一个月放了十多次。”这一放,他也不知道自己放了多少血出去了。让人疑惑的是,十几次放血并没有根治他的腰椎疼痛,反而让他感觉浑身没劲,头重脚轻,昏昏欲睡。后来,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医院检查。医生化验后发现,他体内的血色素每升只有48克,连常人的1/3都不到,如果再继续“放血”,后果难以想象;而原来的腰椎疾病也愈发严重,需要动手术才能解决。
对此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放血疗法看起来简单,但它毕竟是有创操作,即便放血量不大,也很可能诱发血栓,增加感染等危险,所以在选择和操作时都要谨慎对待。而且古人对此疗法也并非任何病都拿来即用,如虚证一般都不用放血疗法,而对于实证,也只在合适的时候才用。因此,当你面对市面上那些打着“中医”旗号,却进行不正规的放血操作的“医馆”“医阁”时,一定要睁大眼睛,切勿盲从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