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联想的种类

完全联想主义认为联想原则完全支配着心灵的操作,然而混合联想主义则认为除联想原则外,还存在非联想原则。联想主义认为事物存在多种维度的“处在一起(going together)”,比如可以在空间上具有某种关系(如空间邻近),也可以在时间上具有某种关系(如时间相继)。还可以因一些较抽象的关系而联结,如因果、相似以及相反。下面是一些典型的联想原则:

1.邻近律:在空间或时间邻近的事物较易产生联想。

2.相似律:相似的事物会联想。

3.相对律:相对的事物被联想。

4.因果律:具有因果关系的事物会产生联想。

尽管联想主义者并未提供确切的论证来回答为什么上述联想原则不能无限扩展,但近年来却明显对操作联想主义原则取得了认同。

联想的过程

对于联想主义而言,有三种主要的联想过程。其中一种过程指,哪一事物在时间中出现在另一事物之后,例如回忆某事或者思维的时间顺序。19另一种过程则涉及复合,例如把若干简单的东西组织,结合为更复杂的事物。最后一种过程为分解,把复杂的事物分解,拆斥为简单的部分:

1.相继:联想原则支配着这一过程,如回忆某事,或思维顺序;

2.复合:复杂的事物通过(a)心理机制,(b)心理化学由简单的事物结合而成;

3.分解:复杂的事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成分。

对于复合怎样产生,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观点,一种以洛克为代表,认为产生于某种“心理机制”;另一种如米勒(见下文),则认为产生于“心理化学”。

联想适用范围

最后不同的联想主义者都认为,联想原则涉及多种范围:记忆、观念、表象、思维,以及所有经提示的、使用过的和拒绝的东西[1]。对联想主义进行这种一般性的考察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思想如何由两位著名的联想主义者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