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ShRDLU的历史作用

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这样的事实,ShRDLU是运用程序将语义和句法分析与普遍知识进行整合的一次尝试。它表明,如果数据库足够狭小的话,那么它可以表现得更与人类的行为相似。这就激发了人们对专家系统的研究,如MYCIN(Shortliff)就已在工程学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注释

[1]这个命名,出自威诺格拉德与博登(Boden)间的一次私人交流(Boden,1977:501),“这些字母都包含在标准排字机键盘上的某一行内,122排字机‘校正’错误是通过把它们嵌入错误的一行文字内,这样校对员会很容易发现这个错误。在较差的校对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这些错误都出现在印刷文章结尾处中——MAD的杂志中就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作为MAD的反对者,威诺格拉德用这些没有意义的字母作为程序的命名”。霍夫施塔特 (hofstadter,1979:628)也作了相同的解释。华尔兹(Waltz,1982:120)认为,“威诺格拉德的程序称作ShRDLU,就是从英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2个字母中挑选出7个组成”——加德纳(Gardner,1985:158)也持有相同看法。

[2]引自Winograd(1972),后来Winograd(1973)又作了一些轻微改动。

【思考题】

ELIZA在短时间内能够进行智能对话,它是如何设计和实现的?

在ShRDLU中有没有什么例子能够在处理语言的输入问题上超过了被框定的回答?

ShRDLU在对话的能力上有哪些普遍特征?

ShRDLU包括哪五个部分?分别进行简述。

威诺格拉德与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界认为ShRDLU存在哪些局限?

ShRDLU在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中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推荐读物】

ShRDLU

理解ShRDLU最基本的运行情况,见Winograd(1972)。该书出版过一个缩略本Winograd(1973)。Winograd(1977)第2章介绍了将ShRDLU作为知识表征和理解人工自然语言计算机系统一部分的情形。Wilks(1977)第3章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审视了这种情形。Winograd(1980)包含对ShRDLU的批判性探讨。Winograd(1983)是介绍计算语言程序的权威著作。Barr,Cohen and Feigenbaum(1981)第4章讨论了自然语言程序;第5章讨论了ShRDLU。新近比较流行的关于ShRDLU的讨论可以在McTeal(1987)中找到。Kobes(1990)说明了ShRDLU所喻示的虚拟方块世界在今天的认知科学界中产生的重要影响。

人工智能通史

Augarten(1984)很好地阐述了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人工智能的历史,可读性较强的是Gardner(1985)第6章。Minsky(1966)和Waltz(1982)是学科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不过对于专业外读者(以及关注15年来人工智能发展和演变过程的人们)而言也具有较强的可读性。Barr,Cohen and Feigenbaum(1981)也总结和回顾了1980年以前的一些人工智能程序。Boden(1977)作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哲学取向的尝试。McCorduck(1979)是一部流传较广的通俗易懂的历史著作,Crevier(1993)也是如此。Dreyfus(1972/9)对人工智能的最主要观点作了回顾和批评——修订版(1979)将所关注问题的时间延伸到了1979年。Copeland(1993b)第1-5章回顾和评论了一些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项目。Feigenbaum and Feldman(1963)是历史上重要的且颇有影响的关于早期人工智能程序的论文选集。关于将来人工智能可能发展的历史(到2099年止!),Kurzweil(1999)作了一些预言,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有趣的与这个问题相关的URLs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