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则错误
这一点是斯蒂克和沃菲尔德(Stich and Warfield,1995)所作的挑战,反对拉姆塞等能够得出取消论的推论。他们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联结主义对常识心理学命题态度是错误理解的这一事实,与推论出联结主义必然认为命题态度不存在的结论,两者之间是无法建立合理连通桥梁的。他们指出并反驳了能推论出取消主义的两个原则。首先,存在:
(DTR)
指称描述理论(description theory of reference):通过满足与每一术语联结的某些(或许是权值)描述集合,理论中包含的术语能够指涉实在。
因而,如果联结主义网络中没有符合命题态度模块性的描述,那么网络不包含它们。
回应:斯蒂克和沃菲尔德回应说,现在的语言哲学主流观点是,描述理论实际上是错误的,而与描述理论相对的“历史-因果链(historical-causal chain)”理论,“能够证明是关于大多数理论术语指称关系的正确解释”(Stich & Warfield,1995:406)。在这种相对立的解释中,术语通过历史-因果链溯源其所指的实体而获得指称(尽管这一理论的作家们通常很少对心理术语进行讨论),而且谈话者或思考者并不一定非要知道对于指涉事物的正确描述(或许有人可以谈论恺撒,但他所说的关于恺撒的事情都是错误的)。如果这就是命题态度术语的运作方式,那么在系统中,没有发现能够用命题态度模块术语描述的状态,并不能说明系统就没有命题态度——只能说明命题态度不具有那些描述特征或者我们误解了。然而,“大多数的理论术语”是以这种方式运作的观点仍是有争议的,因为至少还有一些似乎通过描述而被引入的术语。而且,这样的理论术语的运作方式,多数都局限于物理学和生物学领域——无法确保心理学的(心理的)术语也以同样的方式运行。最后,我们还不清楚是否能够把常识心理概念与科学理论术语进行同化。
(Cp)
本构特征(constitutive properties):某些事物的本构特征,就是该事物的特征,或它的本质特征。如果系统不具有这些特征,那么由这些特征所构成的事物也就不存在于这个系统中。
比如,金元素拥有79个质子(元素原子序数79)是它的一种本构特征,如果我们发现某元素有92个质子,我们就知道这是铀而不会错误地认为是金。同样,如果联结主义网络没有任何状态是由作为命题态度模块的三种本构特征所构成,那么系统就不具有常识命题态度。
回应:斯蒂克和沃菲尔德回应说,首先,很难确定某些特征是,而另一些特征不是事物的本构特征——仅仅认为它们应当是,这是不够的;第二,奎因(Quine)及其他人对如下观点提出了质疑,即概念整体是否具有本构特征,或者语言模式中是否存在着“分析式地”与指称术语联结的特征——语言所指对象的特征,术语必定能够对其进行指称。传统的解释与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背道而驰,“如果有哲学家要选择这条道路继续下去,我们只有祝福他们,但我们并不会真的屏住呼吸等待他们的成功”(Quine,1990:409)。但这里,我们或许还需要补充一句,本质特征是否存在依然是有争议的话题,而且在心理学(心理)概念领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不够充分。
到目前为止,对于取消论我们能够得出哪些结论呢?很明显,通过说明DTR和Cp这两个具体的原则,无法从对命题态度的误解推论出它们不存在,但并不能表明没有其他的原则能够做到这一点。拉姆塞等(1991)提出的这两个原则是基于他们的原初论证,而斯蒂克和沃菲尔德却没有对这个原初论证加以考虑,因而就显得有些讽刺了。正如拉姆塞等(1991)指出的,科学哲学还并未形成任何判定误解与不存在的原则,因而从根本上说都只是寻求某种判断的呼吁,但是:
(DFD)
“如果一种新理论的假设,让我们觉得是深刻地和根本地不同于(deeply and fundamentally different,DFD)旧的理论……那么就可以近似合理地得出结论,这样的理论变化是根本性的,取消论的推论也就合乎程序了”(同上:96)。
这表明,因为联结主义网络看起来很合理,因而似乎就不包含任何“模块的”命题态度。那么,从取消论中我们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联结主义模型能否缺少“模块的”状态,但依然具有命题态度?仍然有两种回答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