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心智的数字计算理论与思维语言
还需要强调,CTM把认知状态和过程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计算关系或者操作,另一部分是心理表征。数字机器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它们均以某种编码方式进行计算。如果心智计算是一种数字计算,那么,心智对心理表征的操作(生成、转译和删除)和心理表征自身实际上就形成了大脑的一种机器编码。在某种程度上,这种系统编码的结构意味着心理表征形成了一种类似于语言的系统,这就是所谓的思维语言(LOT)假设(见Fodor,1975)。把这个观点与CTM整合到一起,就得到了第一种正式的心智数字计算理论:
(DCTM)
1.认知状态是具有内容的计算心理表征(在思维语言中)的计算关系。
2.认知过程(认知状态的改变)是具有内容的计算心理表征(在思维语言中)的计算操作。
3.计算的结构和表征(上述第1点和第2点)都是数字的。
某种程度上,是存在思维语言证据的,思维语言能够对DCTM中某一方面提供支持。那么什么是LOT?又有什么理由接受它呢?
思维语言
思维语言(LOT)假设背后的基本观点是,认知的表征系统与语言类似。显然,自然口语有一些特征与认知无关,例如聊天、询问、倾听等,因此思维语言在一些方面与(口语)自然语言并不相似。但在哪些方面相似呢?典型的有:
(LOT)
1.思维语言系统有一个关于表征的基本“词汇表”,包括概念、感知和图像等。
2.词汇表中的条目,可根据普遍原则进行组合——这就是说,系统具有“句法”。
3.条目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性组合是指涉某事物的——具有组合“语义”。
福多最初的观点认为,这样的系统类似于计算机的“机器语言”,机器语言是机器设计的一部分,所以机器并不需要学习。以此类推,LOT是我们先天基因的一部分,必须被看成是在我们学习第一语言之前用于思考的系统。当然,这个系统的成熟可能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出生时它还并未完整(类似于牙齿或者头发一样)。LOT假设的这种“先天”观点是极具争议性的,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们将不采用这个观点。
这样一个系统的存在以及它的本质如何对DCTM产生影响呢?思维语言对于DCTM的影响大概是这样的:在计划和推理的时候,人有一个用于表征他们周围世界的心理系统,计算机也如此。此外,心理表征系统还具有生成和系统特征,计算机也如此。人和计算机进一步的类比支持这样的观点:人类心理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作是计算。下面更详细地探讨这两个方面的理据。
LOT的理据:呈现模式(表征方式)
这是一个(非常)简短的故事:爱丽丝和贝蒂正在翻阅她们1959年的中学年鉴,这所中学位于明尼苏达州希宾市。翻到最后一页,爱丽丝说:“齐默曼,记得他么,罗伯特·齐默曼?皮包骨头、头发长长的家伙,高中毕业后就离开了城市。听说他上过明尼苏达大学,但是没有毕业,离开了城市,不知道他后来怎么样了?”这时,她们瞥了一眼时钟,六点半了,准备出发的时间到了,她们的回忆随之中断了。三个月前,她们购买了鲍勃·迪安的音乐会的门票,八点钟开始。故事就这样结束了。这种情景会发生么?好像会。但是,如果鲍勃·迪安就是(那位)罗伯特·齐默曼的话,这种情景还会发生么?如果会,她们又是如何在想知道他后来怎样了的同时,又知道她们将去听谁的音乐会呢?有人会说,啊,是的,但她们并没有认识到,她们一直在阅读的罗伯特·齐默曼和正要去听的音乐会的主角鲍勃·迪安,与她们高中时候反社会的那个同学正是同一个人。如何解释这种可能性?根据LOT,这个故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爱丽丝、贝蒂以及大多数人,都是应用了指向外界事物的,并以某种特定方式表达的表征来思考事物的——表征是只针对心智自身“描绘”或者“说明”外部事物的方式——这样所引发的一个结果就是,人们往往无法辨认以两种不同方式所表征的同一事物,但在“口语系统”中同一对象却可以有多种表达。这就是说,我们仍然没有理由认为表征在句法结构和语义组合上与“口语”系统类似。下面简要讨论这种观点的依据。
LOT的理据:产生性
LOT的产生性来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的思维是产生性的,能够依据有限已知推出独特而新奇的无限序列,例如,已知1是一个数字,2是一个数字,就可以无限类推。这种能力似乎不受任何思维本身的特征限制,而主要取决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动机和注意、经验等。然而,人的生理特征是有局限性的,具有有限的记忆和操作,那么具有这种生理有限性的人,是如何具有产生潜在无限序列观念的能力呢?LOT认为,心智的有限表征系统带有一种组合结构,LOT通过这种组合结构将旧的碎片拼凑成新的组合。
LOT的理据:系统性
这个LOT假设的理据是它具有形式化特征。人类(以及某些动物)的认知具有一些只有LOT假设才能解释的系统性特性,而其他理论对此无法说明。因此依据选择最优理论的原则,自然就得出这个结论:LOT假设是真的。
思维
最初,福多用LOT解释思维的系统性作为LOT成立的依据,他说道:“LOT认为,人拥有某种观念与表征的排列结构相关,那么,‘约翰爱玛丽’和‘玛丽爱约翰’这两种观念都涉及同样的表征和同样的表征结构。因此,自然地,任何人如果有与其他人具有相同的观念,就必然拥有与其他人相同的表征和表征结构。这样LOT就解释了思维的系统性”(1987:151)。
推论
第二个支持LOT的相关提议是由福多和派利夏恩(Fodor and pylyshyn,1988)提出的,这个提议是以逻辑系统性为基础的:“所有的心智理论(包括LOT)都要遵循下面这个基本预设:理论中所包含的模糊逻辑类型的心理推论,应当在相当程度上符合认知的特点。例如,似乎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这样的心理状态:从p&Q&R能够推出p,却不能从p&Q推出p(1988:46-7)。
正如这些作者指出的那样,心智几乎不可能出现下面的情况:心智中包含着某一类别的观念或推论,但这些观念或推论却与其他的观念或推论毫不相关——“具点心智(punctate minds)”是不存在的,比如,含有73种互不相关观念的心智是不存在的。以上两个方面的理据说明,思维和心理推理实际上具有系统的特征。LOT假设认为,思维和心理推理在表征的类语言系统中执行。如果LOT假设是真的话,那么,思维和心理推理的系统性就能得到解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更好的理论能解释思维和心理推理的系统性,所以LOT假设可能是真的。
这些支持LOT的理由(呈现模式、产生性以及系统性)与支持系统性的经验证据一样,都是有效的,但是,某些联结主义者却认为仍需严格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