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官僚阶级的士族化 - 图1

    第七章

    官僚阶级的士族化

    战国秦汉之间,文法吏是官僚行政的承担者和代表者;汉武帝以后,“经明行修”的儒生源源步入仕途,与文吏并立朝廷。汉廷上的政治势力,还有军功集团、外戚集团、宦官集团等等。进而在东汉,一个新的官僚势力——士族门阀——在逐渐崛起,并在魏晋以下造成了政治形态的重大变化。若干大士族在几个世纪中长盛不衰、垄断权势,成了魏晋南北朝最耀眼的政治景观之一。

    “官僚阶级的士族化”是如何在东汉发生的?有些学者用庄园经济、依附关系和豪强地主来解释士族的起源;也有人认为,中古士族来自东汉清流、来自“地方名望家”,其崇高门第的根据,在于他们是“共同体”的领导者。

    按,古义的“世家”指“世世有禄秩家”,也就是世代占有禄位的家族。禄位是一种政治权势。若把社会权势也纳入观察,则社会权势既可以来自政治地位,也可以来自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世家”类型是多样化的。官场有官僚世家,乡里有豪族世家,士林中有文化世家。“士族”的特征是“士”与“族”的结合。“士”即士人、文化人。古人又云“学以居位曰士”,“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他们通过雄厚文化而世代居官,由此建立了崇高门望。士族是一种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性现象,在分析上其各方面特征有可以被解析开来的。下面就从“乡里”“官场”和“士林”三个场所入手,对东汉的豪右、官族和学门三种类型的家族权势,分别加以讨论,进而观察中古门阀的起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