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灰土垫层

    一、施工准备及其资料形成

    1.技术准备

    (1)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虚铺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工程的灰土垫层,其参数应通过土工击实试验来确定。

    (2)大面积灰土垫层使用大型机械施工时,做好施工方案,确定行车路线、材料堆卸点等。

    (3)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环境、安全交底。

    2.材料准备

    (1)土:采用就地挖出的黏性土及塑性指数大于4的粉土,土内不得含有松软杂质或使用耕植土。土料应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干土质量密度试验报告】

    (2)石灰:应用 Ⅲ级以上新鲜的块灰或磨细生石灰,亦可用粉煤灰代替。块灰使用前1~2d消解并过筛,其粒径不得大于5mm,且不应含有未熟化的生石灰块粒及其他杂质,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生石灰》(JC/T479-1992)的规定。

    【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见表2-10);石灰或粉煤灰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等】

    3.机具准备

    (1)机械:蛙式或柴油打夯机、铲土机、自卸汽车、推土机、翻斗车等。

    (2)工具:木夯、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两种)、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塑料布等。

    (3)计量检测用具:水准仪、塞尺、标准斗、靠尺、钢尺等。

    (4)安全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口罩、护目镜、手套等。

    4.作业条件

    (1)垫层下的管线、沟槽施工完,并检验合格。

    (2)基土平整干净,没有松土、积水、淤泥等;局部有软弱土层或孔洞,应及时挖除后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

    (3)在作业面边墙上弹标高控制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桩。【标高抄测记录】

    二、施工工艺过程及其资料形成

    1.工艺流程

    第二节 灰土垫层 - 图1

    2.操作工艺

    (1)土料和熟化石灰粉过筛:检查土料种类和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然后分别过筛。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6~10mm的筛子过筛,磨细生石灰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16~20mm筛子过筛。

    (2)灰土拌和。

    1)垫层灰土应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2:8或3:7(石灰:土)。采用人工翻拌,不少于3遍,达到均匀一致。

    【灰土配合比通知单】

    2)灰土施工时,要控制含水量,一般最优含水量为14%~18%。水分过多或过少时,应稍晾干或洒水湿润。现场检验方法: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散为宜。

    (3)清理基底:清除基土表面的虚土、积水、淤泥、风吹入的树叶、木屑、纸片等杂物,并拍底夯实。

    (4)分层铺灰土: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2-7选用。各层铺摊后均用木耙找平,与标高控制线(点)对应检查。

    第二节 灰土垫层 - 图2

    (5)夯压密实。

    1)夯压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人工夯实时,要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蛙式打夯机每行左右重叠宜为100~150mm。

    大面积灰土垫层采用机械碾压时,碾压不少于4遍,轮距搭接不少于500m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补打夯实。

    2)当灰土垫层厚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不少于500mm。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实,不得隔日打夯。作业后在灰土表面做临时覆盖,避免日晒雨淋。

    3)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

    用贯入度仪检查灰土质量时,应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贯入度的具体要求。环刀取土的压系数用λc 鉴定,一般为0.93~0.95,也可按表2-8的规定执行。

    第二节 灰土垫层 - 图3

    (6)找平验收:灰土垫层的厚度不应小于100mm。灰土垫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灰土垫层施工记录;回填土试验报告(见表2-12)】

    3.季节性施工

    (1)雨期施工时,室外工程应采取适当的防雨、排水措施。已夯(压)实的灰土和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遇水淋泡,应将淋泡松软的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稍受潮的灰土可在晾干后补夯。

    (2)冬期施工时应执行相应的冬施方案。确保在基层不冻的状态下进行垫层施工,土料应覆盖保温,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执行留槎、接槎和分层夯实的规定。已熟化的石灰应在次日用完,充分利用石灰熟化时的热量,当日拌好的灰土,应当日铺填夯完,表面用塑料布及保温材料覆盖,以防止灰土垫层早期受冻。

    三、质量控制与验收及其资料形成

    1.主控项目

    (1)灰土体积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2)灰土压实系数(质量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一般项目

    (1)熟化石灰颗粒粒径不得大于5mm;黏土(或粉质黏土、粉土)内不得含有有机物质,颗粒粒径不得大于15mm。

    (2)灰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2-9。

    第二节 灰土垫层 - 图4

    【灰土垫层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见表2-13);灰土垫层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见表2-14)】

    四、灰土垫层资料汇总

    1.施工过程形成的资料

    (1)施工技术资料:

    1)灰土垫层施工方案。

    2)灰土垫层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2)施工物资资料:

    1)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见表2-10)。

    2)石灰或粉煤灰的出厂质量证明文件。

    (3)施工记录: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4)施工试验记录:

    1)灰土配合比通知单。

    2)土工击实试验报告(见表2-11)。

    3)回填土试验报告(见表2-12)。

    (5)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1)灰土垫层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见表2-13)。

    2)灰土垫层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见表2-14)。

    2.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及要求

    第二节 灰土垫层 - 图5

    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并保存。

    第二节 灰土垫层 - 图6

    注:本表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第二节 灰土垫层 - 图7

    注:本表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保存一份。

    第二节 灰土垫层 - 图8

    第二节 灰土垫层 -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