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木门窗套制作与安装

    本节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木门、窗套的制作与安装的施工。

    一、施工准备及其资料形成

    1.技术准备

    (1)根据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按施工所需材料进行翻样,组织对外委托订货加工。

    (3)木门、窗套的样板已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确认,办理材料样板的确认及封样工作。

    (4)依据控制线检查洞口尺寸是否正确,四角是否方正,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门、窗框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门框在走道同一墙面进出尺寸应一致。

    2.材料准备

    (1)木材的种类、规格、等级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木龙骨:一般采用红、白松,含水率不大于12%,不得有腐朽、节疤、劈裂、扭曲等缺陷。

    2)底层板:一般采用细木工板或密度板,含水率不得超过12%。板厚应符合设计要求,甲醛含量应符合室内环境污染物限值要求,人造板材使用面积超过500m2 时应做甲醛含量复试。板面不得有凹凸、劈裂等缺陷。应有产品合格证、环保及燃烧性能检测报告。

    3)面层板:一般采用三合板(胶合板),含水率不超过12%,甲醛释放量不大于0.12mg/m3 ,颜色均匀一致,花纹顺直一致,不得有黑斑、黑点、污痕、裂缝、爆皮等。应有产品合格证、环保及燃烧性能检测报告。【人造木板甲醛含量复试报告】

    4)门、窗套木线:一般采用半成品,规格、形状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含水率不大于12%,花纹纹理顺直,颜色均匀。不得有节疤、黑斑点、裂缝等。

    (2)其他材料:一般包括气钉、胶粘剂、防火涂料、防腐涂料、木螺钉等,其中胶粘剂、防火、防腐涂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及性能检测报告。

    【工程所有主要物资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复试报告等;工程物资进场报验表;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

    3.机具准备

    (1)机械:电锯、电刨、电钻、电锤、镂槽机、气钉枪、修边刨、电动砂纸机等。

    (2)工具:木刨、木锯、斧子、锤子、冲子、螺丝刀、平铲、墨斗、粉线包等。

    (3)计量检测用具:钢尺、割角尺、角尺、靠尺、水平尺、线坠等。

    4.作业条件

    (1)门、窗洞口的木砖已埋好,木砖的预埋方向、规格、深度、间距、防腐处理等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对于没有预埋件的洞口,要打孔钉木楔,在横、竖龙骨中心线的交叉点上用电锤打孔,孔直径一般不大于φ12,孔深一般不小于70mm,然后将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楔打入孔内。

    (2)门、窗洞口的抹灰已完,并经验收合格。

    (3)门、窗框安装已完,框与洞口间缝隙已按要求堵塞严实,并经验收合格。金属门、窗框的保护膜已粘贴好。

    (4)室内垂直与水平控制线已弹好,并经验收合格。

    (5)各种专业设备管线、预留预埋安装施工已完成,并经检验合格。

    二、施工工艺过程及其资料形成

    1.工艺流程

    第三节 木门窗套制作与安装 - 图1

    2.操作工艺

    (1)弹线:按图纸的门窗尺寸及门窗套木线的宽度,在墙、地上弹出门窗套、木线的外边缘控制线及标高控制线。按节点构造图弹出龙骨安装中心线和门窗及合页安装位置线,合页处应有龙骨,确保合页安装在龙骨上。

    (2)制作、安装木龙骨:在龙骨中心线上用电锤钻孔,孔距500mm左右,在孔内注胶浆,然后将经防腐的木楔钉入孔内,粘结牢固后安装木龙骨。根据门、窗洞口的深度,用木龙骨做骨架,间距一般为200mm,骨架的表面必须平整,组装必须牢固,龙骨的靠墙面必须做防腐处理,其他几个侧面做防火处理。然后将木龙骨按弹好的控制线,用砸扁钉帽的圆钉钉到木楔上。安装骨架时,应边安装边用靠尺进行调平,骨架与墙面的间隙,用经防腐处理过的楔形方木块垫实,木块间隔应不大于200mm,安装完的骨架表面应平整,其偏差在2m范围内应小于1mm。钉帽要冲入木龙骨表面3mm以上。

    (3)安装底板:门、窗套筒子板的底板通常用细木工板预制成左、右、上三块。若筒子板上带门框,必须按设计断面,留出贴面板尺寸后做出裁口。安装前,应先在底板背面弹出骨架的位置线,并在底板背面骨架的空间处刷防火涂料,骨架与底板的结合处涂刷乳胶,然后用木螺钉或气钉将底板钉粘到木龙骨上。一般钉间距为150mm,钉帽要钉入底板表面1mm以上。也可以在底板与墙面之间不加木龙骨,直接将底板钉在木砖上,底板与墙体之间的空隙采用发泡胶塞实;若采用成品门、窗套可不加龙骨、底板,直接与墙体固定。

    (4)安装面板:安装面板前,必须对面板的颜色、花纹进行挑选,同一房间面板的颜色、花纹必须一致。检查底板的平整度、垂直度和各角的方正度符合要求后,在底板上和面板背面满刷乳胶,乳胶必须涂刷均匀。然后将面板粘贴在底板上。在面板上铺垫50mm宽五厘板条,用气钉临时压紧固定,待结合面乳胶干透约48h后取下。面板也可采用蚊钉直接铺钉,钉间距一般为100mm。门套过高,面板需要拼接时,一般接缝放在门与亮子间的横梁中心,没有亮子时,拼缝离地面1.2m以上。拼接应在同一龙骨上,花纹要对齐,不宜纵向接缝。

    (5)安装门、窗套木线:门、窗套木线,按设计要求的截面形状、尺寸进行加工制作。门、窗套木线的背面应刨出卸力槽,槽深一般5mm为宜。门、窗套木线的颜色、花纹要与面板相同或配套。门套木线的厚度应大于踢脚板的厚度。安装时,一般先钉横向的,后钉竖向的。先量出横向木线所需的长度,两端锯成45°斜角(即割角),紧贴在框的上坎上,其两端深处的长度应一致。将钉帽砸扁,顺木纹冲入板面1~3mm,钉长宜为板厚的2倍,钉距不大于500mm,然后量出竖向木线长度,钉在边框上。横竖木线的线条要对正,割角应准确平整,对缝严密,安装牢固。木线的厚度不能小于踢脚板的厚度,以免踢脚板冒出而影响美观。门套木线的内侧与门套应留出10mm的裁口,避免安装合页时损伤门套木线。

    3.季节性施工

    (1)雨期施工时,进场的成品、半成品应存放在库房内,分类码放平整、垫高。层与层之间要垫木条通风,不得日晒、雨淋。

    (2)雨期门、窗套施工时,应先将外门、窗安装好以后再进行安装。雨期门、窗套安装好以后,必须及时刷底油,以防门、窗套受潮变形。

    (3)冬期施工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安装木制门、窗套之后,应及时刷底油,并保持室内通风。室内供暖后温度不宜过高,以防室内太干燥,门、窗套出现收缩裂缝。

    三、质量控制与验收及其资料形成

    1.主控项目

    (1)门、窗套制作与安装所使用材料的材质、规格、花纹和颜色、木材的燃烧性能等级和含水率、人造木板、胶粘剂的甲醛含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门、窗套的造型、尺寸和固定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牢固。

    2.一般项目

    (1)门、窗套表面应平整、洁净、线条顺直、接缝严密、色泽一致,不得有裂缝、翘曲及损坏。

    (2)门、窗套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表7-9。

    第三节 木门窗套制作与安装 - 图2

    【门窗套制作与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见表7-10);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门窗套制作与安装质量分户验收记录表(见表7-11)】

    四、木门窗套制作与安装资料汇总

    1.施工过程形成的资料

    (1)施工技术资料:

    1)图纸会审记录。

    2)技术复核记录。

    3)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2)施工物资资料:

    1)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

    2)主要物资应有质量证明文件,包括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和质量保证书等。人造板木板应有甲醛含量复试报告,室内花岗石有相应的发射性复试报告。

    (3)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1)门窗套制作与安装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见表7-10)。

    2)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3)门窗套制作与安装质量分户验收记录表(见表7-11)。

    2.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及要求

    第三节 木门窗套制作与安装 - 图3

    第三节 木门窗套制作与安装 -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