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泥混凝土垫层

    一、施工准备及其资料形成

    1.技术准备

    (1)混凝土配合比已试配确定。

    (2)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环境、安全交底。

    2.材料准备

    (1)水泥:严禁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用。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进场后应取样试验合格。

    (3)石子:宜选用粒径为5~32mm的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径不应超过50mm并不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大于2%。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进场后应取样试验合格。

    (4)水: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附条文说明)》(JGJ63-2006)的规定。

    (5)外加剂: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及性能检测报告,有害物含量检测报告应由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部门出具。进场应取样复试合格,并应检验外加剂匀质性及与水泥的适应性。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997)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的有关规定。

    【材料进场检验记录;水泥、砂、石、外加剂的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及复试报告】

    3.机具准备

    (1)机械: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平板振捣器或插入式振捣器等。

    (2)工具:手推车、铁锹、筛子、刮杠、木抹子、胶皮水管、錾子、钢丝刷等。

    (3)计量检测用具:磅秤、台秤、水准仪、靠尺、坡度尺、塞尺、钢尺等。

    (4)安全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4.作业条件

    (1)水泥混凝土垫层下的结构层或基土已施工完,并经验收合格。

    (2)水平标高控制线已测设完,并经预检合格。【预检记录】

    (3)穿过楼地面的设备管线已安装完,管道四周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

    (4)铺设在垫层中的设备管线已做完,并办完隐检手续。【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5)在首层地面浇筑混凝土垫层前,穿过室内的暖气沟及沟内暖气管已做完,并办完验收手续,室内回填已施工完。

    二、施工工艺过程及其资料形成

    1.工艺流程

    第四节 水泥混凝土垫层 - 图1

    2.操作工艺

    (1)基层处理:垫层下为基土时应将表面清理干净,清除虚土、杂物并拍底夯实。当垫层下为混凝土结构层时应将粘结在混凝土基层上的浮浆、松动混凝土、砂浆等用錾子剔除,用钢丝刷刷掉水泥浆皮,然后用扫帚扫净。

    (2)测设标高控制线:根据标高控制线,量测出垫层标高,在四周墙、柱上弹出标高控制线,大面积施工时应增测标高控制点,间距小于2m。【标高抄测记录】

    (3)混凝土搅拌:根据配合比(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核对砂、石、水泥等材料,检查磅秤的精确性,严格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搅拌,掺有外加剂时,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大面积施工时,可采用预拌混凝土。【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4)铺设混凝土:

    1)铺设混凝土前先在基层上洒水湿润,刷一道聚合物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随刷随铺混凝土。铺设应从一端开始,由内向外退着操作,或由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铺设。混凝土垫层厚度应不小于60mm。

    2)大面积的水泥混凝土垫层,应设置纵向缩缝和横向缩缝;纵向缩缝间距不得大于6m,横向缩缝不得大于12m。

    垫层的纵向缩缝应做平头缝或加肋板平头缝。当垫层厚度大于150mm时,可做企口缝。横向缩缝应做假缝。

    平头缝和企口缝的缝间不得放置隔离材料,浇筑时应互相紧贴。企口缝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假缝宽度为5~20mm,深度为垫层厚度的1/3,缝内填1:3水泥砂浆。平头缝、企口缝、假缝示意图,如图2-1所示。

    第四节 水泥混凝土垫层 - 图2

    图2-1 平头缝、企口缝、假缝示意图

    (a)平头缝;(b)企口缝;(c)假缝

    3)工业厂房、礼堂、门厅等大面积水泥混凝土垫层应分区段浇筑。分区段应结合变形缝位置、不同类型的建筑地面连接处和设备基础的位置进行划分,并应与设置的纵向、横向缩缝的间距相一致。

    (5)振捣:用铁锹摊铺混凝土,厚度略高于垫层面,随即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厚度超过200mm时,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其移动距离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不得漏振,保证混凝土密实,并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以检验其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6)找平:混凝土振捣密实后,按照标高控制线(点)检查平整度,用木刮杠刮平,表面用木抹子搓平。有坡度要求的,按设计要求的坡度找坡。

    (7)养护: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垫层,应在浇筑12h后洒水养护,一般养护不少于7d。

    【水泥混凝土垫层施工记录】

    3.季节性施工

    (1)雨期施工时,雨天要及时测试砂、石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保证水灰比的准确性。若室外施工,铺筑混凝土应避开雨天,并备有可靠的防雨措施。

    (2)冬期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如在负温度施工时,应根据气温掺加防冻剂,掺量严格按照配合比执行。混凝土铺筑完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1997)的有关规定。

    三、质量控制与验收及其资料形成

    1.主控项目

    (1)水泥混凝土垫层采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垫层厚度的2/3;含泥量不应大于2%;砂为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

    (2)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C10。

    2.一般项目

    水泥混凝土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范要求。

    【水泥混凝土垫层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见表2-18);水泥混凝土垫层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四、水泥混凝土垫层资料汇总

    1.施工过程形成的资料

    (1)施工技术资料:

    1)施工方案。

    2)水泥混凝土垫层技术交底。

    (2)施工物资资料:

    1)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

    2)水泥、砂、石子、外加剂的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复试报告等。

    (3)施工测量记录:

    标高测量记录。

    (4)施工记录:

    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5)施工试验记录:

    1)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2)水泥混凝土垫层施工记录。

    3)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6)施工质量验收记录:

    1)水泥混凝土垫层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见表2-18)。

    2)水泥混凝土垫层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

    2.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及要求

    第四节 水泥混凝土垫层 -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