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泽镇守汴京

    伪楚政权被废,赵构在应天府即位,作为曾经国都的汴京还需要人守护。李纲力荐宗泽任东京留守兼开封知府,负责守卫京城。

    宗泽,字汝霖,婺州(治今浙江金华)义乌人,自幼饱读诗书,豪爽有大志,元祐六年(1091年)荣登进士第。宗泽的第一份工作是到大名府馆陶县做县尉。在馆陶做县尉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但是朝廷依然不断催促黄河堤防施工的进度。宗泽甘冒逆龙鳞的危险上书皇帝,请行停止工程,到次年初春再行开工。这一举动将很多人从寒冷的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馆陶县任满,宗泽先后在衢州龙游(今浙江龙游)、晋州赵城(今山西赵城)、莱州掖县(今山东莱州)做县令。在龙游,宗泽兴建学校,设师儒,论经术,使该县学风大变,升学率嗖嗖上升。在晋州,赵城地处边境,城中的武备却十分松弛。宗泽一上任,就军政两手抓,抓生产,练军马,增强了武备。在莱州,当时赵佶大炼丹药,派人在全国范围内搜刮牛黄,宗泽怒斥前来勒索牛黄的使者,因此遭到免职,但一城的百姓免却缴纳牛黄之苦。

    到了靖康元年(1126年),宗泽已经六十八岁了,在御史大夫陈过庭的推荐下,被赵桓召入朝中,出任台谏。不久,太原失陷,赵桓任命他为和议使,负责去河北与金军谈判。但是宗泽拒绝屈节金廷,赵桓便将他换了下来,安排他去磁州任知州。

    当时两河地区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了,地处河北南部的磁州饱经敌骑蹂躏,人民逃徙,帑廪枵然。宗泽一到,便修缮城墙,疏浚城河,整治兵械,招募义勇,又倾尽府库所有金银,捐出自己的俸银,花高价购买了数万斤军粮作为储备,做出长久固守的态势。靖康元年十一月,奉命第二次出使金营的康王赵构一路拖拖沓沓到了磁州。宗泽预见和议没有好下场,力劝赵构留在磁州大会诸路兵马共同抗击金军。正中赵构下怀,赵构便取消了出使金营的使命。但当时金军已经渡过黄河,围攻汴京,赵构也不敢待在磁州,在相州知州汪伯彦的接应下到了相州。

    汴京危急,朝廷诏封赵构为大元帅,大集河北诸路兵勤王,宗泽被封为副元帅。宗泽得令,一路南下向汴京开进,多次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也由此开始,宗泽成了抗金主战场上一面鲜明的旗帜。

    到了靖康二年(1127年)三四月份,宗泽得知徽、钦二帝被金军挟走,曾想沿路截回,失败;又听说张邦昌称帝,想领兵讨伐他,被赵构劝阻,赵构命其按兵不动,察看形势。

    如今,赵构任命宗泽为东京留守兼开封知府。宗泽自感责任重大,赴任途中,作《雨晴渡关》述怀:

    燕北静胡尘,河南濯我兵。

    风云朝会合,天地昼清明。

    泣涕收横溃,焦枯赖发生。

    不辞关路远,辛苦向都城。

    词句慷慨激昂,意气雄沉刚劲,报国壮志,跃然纸上。

    惨遭金军洗劫的汴京城,如今已是满目疮痍,楼橹尽废,兵民杂居,盗贼纵横,人情汹汹。而两河地区的金兵还未退去,金骑留屯的地方,金鼓声阵阵响起,接连不断,闻之让人怵然色变。

    宗泽到了汴京,立刻下令修缮城池,整肃社会秩序。为了缉捕盗贼,稳定形势,他下令:“为盗者,赃无轻重,皆从军法。”连捕盗贼数人,于是盗贼屏息,民赖以安。

    为了壮大实力,宗泽又着力招抚各种地方势力,组建义兵。

    北宋政府一亡,两河地区失去了统治,各种地方势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或占山为王,或割据为盗,或聚众抗金,形形色色,良莠难分。宗泽不管,一律对之晓以祸福,谕以大义,收为己用。

    有人觉得这些人成立的都是非法武装,对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构成威胁,劝宗泽注意提防。宗泽却说:“我披心而待,就算是木石犹可感动,何况是人呢!”

    拥兵三十万的大盗杨进屯军于城南,另一名大盗王善拥兵七十万屯军于城北,他们的军队都是从山东来的游手好闲之人,都被宗泽招降,纳于麾下。但两人气不相合,一日,两人各率所部千余人在天津桥相拒,汴京城内一片恐慌。宗泽写了两张小字条,命人送去给杨、王二人。两人分别展纸,上面写道:“为国之心,何必如此?杀敌立功,胜负自见。”二人相视,惭沮而退。

    宗泽又经常把契丹人、燕地的汉人叫来,与之促膝谈心,赤诚相待,希望他们能奋于忠义,共灭金人,报效国家。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大家的拥护和支持,宗泽打造了一千二百乘决胜战车,在汴京城外高筑二十四座连珠硬寨,结连两河义士,分守京郊方圆七十二里,大挖壕沟,广植鹿角,将汴京防线打造成了一道金军难以逾越的坚强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