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刘光世

    伪齐入寇、淮西大战,宋军能取得胜利,全仗着张浚全局上的把握和调度。所以说这次战斗胜利,张浚厥功至伟。赵构忍不住赞道:“退敌大功,全仗右相啊!”对其宠爱有加。十二月,左相赵鼎因为和张浚政见不同,提出辞呈,被外放任绍兴府知府,张浚由此独揽大权。当时皇帝赐给诸将的诏书往往让张浚来写,皇帝一个字也不改直接就发出去了。张浚的个人权力达到了顶峰。

    张浚为人耿直,平生以忠义自许,做事雷厉风行,对国家忠心耿耿,性情刚猛,眼中不容沙子。刘光世和张俊的推诿、避战和逃跑行为让他很是不爽,感觉就像误咽了一只苍蝇,恶心得想吐。又回想起几个月前在镇江府召开军事会议时,各大军区商讨收复大计,这两个家伙推三阻四,怎么也不肯发兵。当时张浚就恨得不行,不过考虑到大战前不宜斩杀己方大将,才没有发作。经过这次淮西大战,张浚彻底对这两个废物忍无可忍。现在,是时候动手了!

    张浚的计划是,先解除刘光世的兵权,回头再收拾张俊。刘光世在伪齐入寇时,舍弃庐州,选择撤退到了当涂自保,后来被张浚勒令才回去。他抓住这件事,逢人就说刘光世在淮西之战中舍弃庐州退保当涂,几乎贻误了国家大事;虽然后来将功补过,但根据这个人长期以来的表现看,实在不适合再掌兵柄。

    刘光世的部队平日烂得出名,经过张浚不遗余力的宣传,朝廷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对刘光世产生了同样的看法:这个废物必须尽快离职,继续掌军,只会祸国殃民。

    看时机差不多了,张浚正式向赵构提出:“刘光世沉酣酒色,尸位素餐,骄惰不战,不恤国事,每次和他说起收复故土的大业,他都拍桌甩凳,意气怫然。请予以罢斥,以儆将帅。”

    由于已经有了吴玠、岳飞、韩世忠等一批可以依靠的力量,赵构赞同说:“刘光世的军队本来极其骁锐,但主将不勤,疏于训练,每日白白耗费了那么多的钱米!实在是可惜了。做将帅的绝不可骄惰,更不能沉迷于酒色之中,否则怎么率三军之士建功立业?”

    但罢免了刘光世,由谁来接管刘光世这支军队呢?考虑再三,赵构决定把刘光世的军队交给岳飞。原因很简单,五大行营统帅中,韩世忠一军与刘光世一军有很深的积怨,排除。吴玠在川陕,现在川陕已归于沉寂,用不着这么多军队,而且川陕也离不开他。而张俊和刘光世是同一类人,将刘光世的军队交给他,不但多此一举,还伤害了刘光世的感情,何苦?所以只能是岳飞。岳飞这些年来的表现有目共睹,正是统领这支军队的不二人选。

    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赵构将岳飞的官位从检校少保,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兼营田使升至太尉,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并在三月初九对岳飞说了一句非常明确的话:“中兴国家的大事,我全部交给你负责了,除了张俊、韩世忠不受你节制外,其余所有军队都受你节制。”这就意味着岳飞兼领的将不仅仅是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而是除张俊、韩世忠两部以外的所有宋军部队,其中还包括了吴玠的行营右护军和杨沂中、刘锜的三衙军。这样一来,可供岳飞调动的总兵力已超过了二十万人。

    由一名将领领国内大部分兵力,这在宋朝近二百年历史里尚属首次。岳飞受宠若惊,兴奋不已。

    刘光世对打仗的事兴趣本来就不大,见赵构这么一通安排,干脆提出了辞职,要求回家享福。正中下怀,赵构异常干脆,三月,他拜刘光世为少保,充万寿观使,奉朝请,封荣国公,赐甲第一区,以兵归都督府。

    在赵构的授意下,诸路军事都督府又给岳飞发了一道《令收掌刘少保下官兵札》,明确指示:淮西宣抚刘少保下官兵等,共五万二千三百一十二人,马三千一十九匹,全部由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岳太尉统一接收,并叮嘱岳飞密切收掌,不得下司。

    同时,赵构也给刘光世的部将王德等人下了一道御札,要他们从此以后听从岳飞节制,大意为:“我听说,兵家势合则雄。你们都劳苦功高,是我深为眷倚的藩屏大将,现在特别委任岳飞带领你们一起雪国家之耻,拯救海内之穷。这既是上天的意思,也是形势的需要。你等务须同心协力,勉赴功名。朝廷的行赏答勋,一切从优厚待。你们听从岳飞的号令,如同我亲行。若违背此言,天诛地灭。”

    岳飞兴奋得睡不着觉,彻底失眠了。是啊,实现胸中抱负、建立不世功业的时机就要到了,换谁谁都会睡不着。岳飞专门写了个奏疏,即著名的《乞出师札子》,对北伐的前景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画和设计。

    但是只是空欢喜一场——张浚不同意赵构的决定。他反对赵构的“合兵则势雄”之论,另外提出“合兵为疑”的观点,告诫赵构不要忘记列祖列宗的家训,要谨记五代武将乱政教训,力劝赵构不要把那么多军队的指挥权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到底是读书人有见识!赵构顿时省悟,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心里一个劲儿地埋怨自己做事不够冷静。不过现在反悔还来得及。他问张浚:“那么,将军队交给谁合适呢?”张浚给出了他心目中的人选——王德。

    八月初二,张浚宣布由相州观察使、行营左护军前军统制王德为淮西军都统制,另将兵部尚书兼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升为淮西宣抚判官,前往淮西庐州抚慰诸军。

    吕祉,字安老,建阳(今福建南平市建阳)人,是张浚的幕僚。在张浚看来吕祉是他的人,王德又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如此一安排,从此以后淮西军就掌控在自己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