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战事再起
襄阳六郡就这样丢失,伪齐刘豫很不甘心。他去煽动主子吴乞买出头帮自己找回场子,为此他特意编了个谎言,说:“我有一个手下,叫徐文,原是宋朝明州守将,刚刚从江南来投,尽知江南的虚实。他说宋主在杭州的钱塘江内有两百艘大船,宋主当初入海就是从那儿上的船。过了钱塘江,入越州,向明州定海口不远有一个昌国县。那是宋人聚船积粮的大本营。只要我军从密州出发,少则四五日,多则八九天,便可抵达昌国县,如果我们先从昌国县攻取了船粮,则可以反从明州直抵钱塘江口夺取宋主御船,到时,平定江南,易如反掌。”赵构已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逃亡海上、颠沛流离后,于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回到临安,并做下了在这儿长期居住的打算。
从密州取昌国县,从昌国县取杭州,抢粮夺船,平南灭宋,少则四五日,多则八九天……毫无疑问,这是个极具诱惑力的行动计划!生性贪婪的金国高层人员被撩拨得心思荡漾、蠢蠢欲动,特别是完颜宗翰,马上站出来,坚决支持发兵伐宋。但是早对完颜宗翰心存不满的完颜宗弼则故意唱反调,说:“江南地势低湿,不利于骑兵驰骋。现在将士和马匹全都困顿,粮草不足,强硬出兵,恐怕徒劳无功。”两人在廷上激烈争执。
接着,刘豫派人私下里对吴乞买说:“宋人从东京出走,已经连续迁居了五次,每次迁居,都丢失大量土地。现在只要咱们动用四五万兵力从两淮出击,向南猛追五百里,他们的吴越之地肯定不保,货财子女,咱们不求自得。”
赢取江南大片土地上的财富,对金人而言诱惑力是巨大的。吴乞买为此专门召开了御前会议,提出:“既然在川陕战场不利,中路的襄阳又新失,现在应该开辟东面战场,向东部的淮南东、西路进攻。”然后不由分说安排完颜宗辅为左副元帅,元帅右监军完颜昌为右副元帅,统兵五万人策应刘豫。又以右都监完颜宗弼过江,了解地形,作为前锋。
完颜宗弼和挞孛耶两路大军入寇,骑兵自泗州取淮阳,步兵自楚州取高邮。声势浩大,尘覆飞鸟。
刘豫心花怒放,九月,任自己的长子刘麟为东西道行台尚书令,打出“直捣僭垒,务使六合混一”的口号,准备从顺昌府(治今安徽阜阳)袭合肥,攻历阳(今安徽和县历阳镇),从采石矶过江,配合金人南侵。
当时身为伪齐监军都制置使的李成实在是被岳飞打怕了,吓得直哆嗦,说:“皇上,你这条进军线路……难道不担心岳飞出襄阳从咱们背后捅刀子吗?依我看,不如从东京直犯泗州,渡过淮水,扼守盱眙,据其津要,然后分兵下滁州、和州、扬州,大治舟楫,西面从采石直接打击金陵,南面从瓜洲攻入京口,等过江后合兵攻打临安。”
刘豫不是傻瓜,也深感岳飞这样的猛人自己是惹不起的,接受了李成的建议,同意绕路走,派骑兵自泗州攻滁州,步兵从楚州攻承州。
金、齐联军要大举进犯两淮的消息在南宋朝廷一传开,举朝震恐。群臣纷纷劝赵构议散百司,赶紧跑路。在一片逃跑声中,枢密使赵鼎站出来说:“现在我军初获襄阳,士气正盛,不如就跟他们干一仗,等战而不捷,去未晚也。”
赵鼎反对避敌,主张以强硬的手段抵抗金与伪齐联军,他甚至劝赵构移驾平江府,下诏亲征。他说:“我们多年的畏缩和忍让,反倒让敌人骄气滋生。陛下如果能亲征,武将自然个个奋勇,成功就在眼前。”
一向畏敌如虎的张俊也热血沸腾,昏头昏脑地振臂高呼道:“我们还能往哪儿跑呢?当今之势,有进无退。皇上,请赶紧下诏聚集天下兵力共守平江。”
看着一向以胆小著称的张俊尚且如此,赵构激动得热泪盈眶,颤抖着声音说:“朕因为二圣被掌握在敌人手中,生灵久罹涂炭,一而再、再而三地屈己求和,金人始终不肯理睬,现在又要对我们用兵。朕当亲总六军,临江决战。”于是下定了亲征的决心。
九月二十五日,金齐联军渡过淮水,大举向楚州、承州方向攻来。次日,知楚州、武功大夫、和州防御使樊序即弃楚州城而去。而时任淮东宣抚使的韩世忠也自承州退保镇江。整个淮东防线不设一兵一卒把守。
前线急报连连。赵构紧急安排:一面给岳飞下指令,命其探察敌情,扼守荆襄;一面安排张俊为浙西、江东宣抚使,以部下兵力援助韩世忠,并命淮西宣抚使刘光世移军建康。他还亲笔写了一封信给韩世忠,信中说:“现在金军锋芒正锐,又得伪齐军提供轻捷小舟,可以横江直渡浙西,到行朝不过数里路程,朕甚忧之。建康的各个渡口都是敌军争夺的焦点,但有一处透漏,对国家都可构成致命的影响。朕虽然无德无能,不能君国子民,但太祖太宗的德泽犹在人心,希望您能深念累世涵养之恩,永垂千载忠谊之烈。”通篇文字辞旨恳切,哀请乞怜之态跃然纸上。
韩世忠接到诏书,感泣道:“主忧如此,臣子何以生为!”立刻命前军统制解元率军前往高邮阻遏金国步兵,自己亲提骑队自镇江出发,去抗击入侵淮泗的敌军。出发前,他吩咐士兵伐木为栅,自断归路,然后大会诸将,语气慷慨,高声说道:“金人马步分道并进,皇上车驾方在江南,有如不胜,必为社稷忧,诸军平日奋忠义以报国,现在正是时候,我平生恨无死所,所以拔桥断路,示我生还之望。”诸将感奋,气自百倍。
韩世忠传令明日三更造饭,五更行军。于是军营中忙碌开了,人人磨刀洗枪,收拾包袱,出发上路。到了扬州,韩世忠改变主意了,原因是他遇上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