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逃再逃
杜充退至真州,鉴于自己作孽太多,仇人遍布,白天不敢露面,躲长芦寺不出。时在越州的赵构也不责怪他,反而写信劝慰他,说胜败乃是兵家常事,不必介怀。然后又送上歌女和金银,为他压惊。可赵构比完颜宗弼还是慢了一步。完颜宗弼派人忽悠杜充说:“如果你投降大金国,你就是第二个张邦昌,我们封你做皇帝,中原这块地盘,赏给你打理了。”
和赵构送来的金银相比,当然是做中原的皇帝更具有诱惑力了。杜充兴冲冲地赶回建康向完颜宗弼举手投降。
赵构得知杜充投敌的消息,如遭五雷轰顶,仰天号叫道:“杜充啊杜充,你怎么会这样,我可待你不薄!”杜充的背叛让赵构痛到内伤,几天吃不下饭。然而当务之急不是痛心于杜充的离去,而是要着重考虑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逃。
赵构把这个重大课题抛在案桌上供众大臣共同研究。大臣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左相吕颐浩的想法最有创意,他说:“皇上圣驾出行,皇族、后宫妃嫔、百司官吏、兵卫、各人的家小都跟着,队伍庞大,行走不便,粮食难带。金人素来以骑兵取胜,一旦渡过浙江,就会派轻骑追袭。我觉得咱们不如弃车登舟,出海避敌。浙江地热,金人势不能久留。等他们一走,咱们就回来。彼入我出,彼出我入,此正兵家之奇也。”
“好个兵家之奇!”群臣纷纷鼓掌称赞。
的确,皇上乘船出逃,浮国海上,这事既新奇又刺激呢。赵构当场拍板:“此事可行。”
十二月初,寒气侵人,天空飘起了一场细沙般的小雪。初五,赵构一行冒雪抵达明州(治今浙江宁波)。明州是当时的大港口,早有官员把二十只大海船聚集了起来,改作御舟,供御前使用。粮食、饮用水、换洗的衣服、各种日常用品充分备足,正式扬帆起航。楼船从东渡门出发,首先驶往定海县(今浙江镇海)。
参知政事范宗尹自夸自赞道:“敌骑虽有百万之众,但我们弃陆乘舟,他们能奈我何?”旁边的另一名朝臣引用南北朝英雄宗悫的话附和道:“从今日起,可以乘长风破万里浪矣。”
说到底,这是一次迫不得已的远航,很多人在风浪中面无人色,站在寒冬的空气中簌簌发抖。
完颜宗弼渡江占领建康后,率大军继续往临安府(治今浙江杭州)杀去。这座江南重镇已于本年七月份由杭州升为府。金军兵锋所至,南宋守军即土崩瓦解。
临安府西北的天目山间有一座险要关隘,名独松关,隋唐时杜伏威手下猛将王雄诞曾在此地大显神威,以五百骑兵大破吴王李子通的十万大军。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为了顺利通过此关,完颜宗弼在来的路上做足了功课,设计了数种攻坚方案,把所有会遇到的困难都想过了,还在军队中接连做了好几次思想动员。然而最终完颜宗弼大失所望,宋军竟然根本没有安置一兵一卒在这儿驻防。十二月十五日,完颜宗弼轻而易举地攻破了临安府。
二十四日,金军又攻破越州。接着马不停蹄,直奔明州。
赵构在十二月十七日到了定海,但是仍觉得不安全,隔日又逃到了一个海岛上——昌国县(今浙江舟山)。金军从明州发兵去昌国县捉拿赵构,但是不幸遇到了大风浪,赵构有惊无险。但赵构知道自己在昌国也不安全了,金军攻下明州势必再次来袭,于是只能继续南逃,打算去往台州(治今浙江临海)或温州。
为了给赵构逃跑做掩护,十二月二十九日,西风忽起,张俊在雪地里和金军胡乱打了一仗,收兵往台州方向鼠窜而去。张俊一走,明州士民皆散,百姓哀号震天。
次年(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三,赵构到了台州章安镇;同日,金军大统帅完颜宗弼也到了明州。
赵构在章安镇也是惶惶不可终日。这日,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傍晚,他命令船夫在寒气中努力逆风行船,突然迎面驰下两叶扁舟,直犯禁卫船。赵构得报,自料遇上了金兵的前哨船只,面如死灰,心想:“完了……”
其实,赵构乘坐的是二十只大海船连在一起的庞大船队,根本用不着担心被顺风冲下的那两只小渔船。但是平时他已对金兵谈虎色变,习惯心理使然。
前面的禁卫军拦下了那两只船,一问不过是贩柑子的寻常客商。赵构松了一口气,吩咐将船上的柑子全部收购,散发给禁卫军各士兵食用。
这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士兵吃过柑子,不知是谁起的头,用柑子皮做成灯,贮上油,点着,趁退潮放入海中。其他士兵纷纷跟着照做,海面上很快就漂荡着成千上万个这样的小柑灯。当是时,风息浪静,水波不动,几万点火珠荧荧出没在沧海琼波之中,蔚然壮观,章安镇的百姓在金鳌峰看到,不由眼泪长流。
次日,即正月十六日,金军就正式占领了明州。其实以完颜宗弼当时的兵力,并不足以占据江南大地。但是宋军的不战而逃给了他机会。当完颜宗弼站在明州城头,他惊讶万分:整个江南大地找不到一个宋兵——慷慨的御前都统制张俊大将军已把这片广阔的土地毫无保留地交给了他。
占领明州后,金军乘胜去攻定海,发现赵构已经逃跑。金兵攻破了定海,然后转头南下去捉拿赵构。
赵构在章安镇得知金军来攻了,继续南下往温州方向逃跑。正月二十一日,赵构到了温州的一个小地方——琯头。二月初二,赵构将温州的一座寺庙江心寺当作他的行宫,并更名为龙翔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