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南北对峙

    宋金和议

    金兵从闭塞落后的苦寒关外进入河南、河北后,生活作风开始腐化,大大小小的兵将贪图享受,军事上逐渐进入疲软期。金主吴乞买统治后期,金国内部形成了两派势力:一派是以左副元帅完颜昌、太师完颜宗磐为首,他们是追求安逸生活的和平派;另一派则以右副元帅完颜宗弼、领三省事完颜宗翰为核心,他们是主张以武力征服世界的好战派。所以此时的金国内部已经不似之前那样铁板一块、团结一心了。完颜宗磐是金太宗吴乞买的长子,他本是金国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后虽竞争失败,但势力依旧很大,所以吴乞买死后,和平派在金国占据了上风。另外,金国北部的渤海、蒙古高原地区也并不稳定,给金国造成威胁。这些原因导致金国开始寻求与南宋的和平。

    绍兴七年(1137年)十一月,金国废掉了伪齐,他们不再需要这样一个南方的打手。完颜昌和完颜宗弼像捉小鸡一样将刘豫捉了起来,在汴京宣德门外宣布废掉伪齐国号,将刘豫贬为蜀王。

    大奸臣秦桧是和平派完颜昌安插在南宋朝廷的内奸,帮助执行金国的策略。自魏良臣、王绘返回宋廷,将金国的暗示告诉了赵构后,秦桧在宋朝廷中的地位便节节攀升。绍兴七年正月,升为枢密使。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再次成为右相。

    有了这样内外因素的作用,所以金国与南宋签订停战协议是很容易做到的。

    绍兴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完颜昌向南宋释放了和议的信号。赵构求之不得,他不顾国内上下一片反对的呼声,也不管父亲被害、母亲被辱的往事,以勾龙如渊为御史中丞,施廷臣为侍御史,莫将为右史,钳制舆论,让他们配合秦桧,果断和议。

    在秦桧和完颜昌的牵手下,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年)正月,和议终于达成,史称“绍兴第一次和议”,或“天眷和议”。议和的主要内容如下:

    金国方面,交还赵构的生母韦氏、兄长赵桓,并且将赵佶及皇后郑氏的尸骨一次性送回,并交还原来北宋沦陷的河南、陕西等地。南宋方面,向金国称臣,并且每年须向金国支付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不对等的和议。这个和议书一旦签订,就意味着南宋同意永久性地放弃黄河以北的土地以及生活在那里的全部大宋子民。但赵构顾不了这么多,他毅然在和议书上签了字。

    对于“绍兴第一次和议”的签订,很多大宋臣民并不看好。岳飞说:“金人所以慷慨归还河南、陕西之地,不过‘寄地’而已。”

    很多大臣也认为金国这么大方,背后一定包含着不可告人的秘密。究其用意,不过是慑于长江天堑,金军无法适应南方的作战条件,又始终不能在军事上有所突破,所以企图通过归还国土的手段,把以步兵为主的宋军诱到河南的广阔平原,然后予以一举歼灭。

    这种说法并非毫无道理,因为金军虽已撤去,却不允许南宋罢废金国所任命的官吏,似乎还想对河南保留自己的控制权。如此一来,赵构也就不敢贸然派兵过去接管,只是不断派使者到以上各地宣谕和议内容,仅此而已。

    到了七月份,负责和南宋签订停战协议的完颜昌、完颜宗磐等和平派突然被金主完颜亶以谋反罪名下狱。

    完颜宗磐曾经是完颜亶继位前皇位的有力竞争者之一,而现在完颜亶既已为帝,完颜宗磐在朝中仍是广植势力,有尾大不掉之势。完颜亶十分不爽,必除之而后快。完颜宗弼眼见第一次和议已成,就向完颜亶密奏,说完颜昌、完颜宗磐将河南之地还给南宋,是和南宋暗中有所勾结,估计是要图谋不轨。于是完颜亶蓦然发难,将完颜昌、完颜宗磐等人全部抓获,并处以极刑。

    第一次绍兴和议并没有给南宋带来和平。金国主战派抬头,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国又单方面撕毁了和约,并集结全国之兵,分四道并进,兴师问罪,收复河南、陕西。

    然而此时宋金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完颜宗弼错误地高估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他的军队接连在陕西、河南受挫,根本无法实现战争的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