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州之战
晋宁既破,金人又乘胜返军攻取鄜州。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底,金军已占领了整个鄜延路;而永兴军还处于宋金双方的拉锯抢夺中,其余陕甘四路还在宋军手中。
考虑到陕州是豫、晋、陕三省的交界点,是连接关内与中原的战略要地,在攻陷了延安、晋宁后,完颜娄室决心集结重兵,一定要将陕州这颗眼中钉、肉中刺拔出来。十二月,完颜娄室以叛将折可求为前锋,亲率十万大军扑向陕州。此时,陕州的守将是李彦仙。
建炎二年(1128年)初,金军第三次攻宋,同、华、秦、凤等诸州沦陷,陕西大震,鄜延经略使王庶号召两河豪杰共同讨贼,李彦仙响应,一月之内连破敌寨五十余座,胜利收复陕州。接着他乘胜渡过黄河,在中条诸山分头扎寨,四面出兵,连战连捷,威名远播,周围军民纷纷来附。当时远在扬州的赵构听说了李彦仙的战绩,喜不自胜,将他任命为知陕州兼安抚使,迁武节郎、阁门宣赞舍人。
自建炎二年(1128年)春到建炎三年底,整整两年时间里,李彦仙与金军接战大小二百余仗,给金军的后方造成了极大威胁,有力地策应了沿边五路的抗金斗争。
完颜娄室慑于李彦仙的威名,他感到要拿下陕西,陕州就是一个必须拔掉的钉子!
到了陕州城下,完颜娄室将自己的十万人马分成十队,从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一开始,每日一队对城池实施进攻,昼夜不停,十日轮过,再聚集十军并攻,并攻不下,再分开十队,依次轮流再攻,扬言三旬必拔。
于是从大年初一开始,陕州城就陷入了无休止的攻守战中,每日杀声不断,每日都有无数的羽箭射到城上,每日都有大大小小的石块抛到城里。而射到城上的羽箭又被搜集起来,像雨一样射到城下;落在城里的石块又被搬起来,一块一块砸到了城下。——血腥、激烈的战斗每日都在单调乏味地重复着。
面对来势凶猛、气焰嚣张的强敌,李彦仙亲登谯楼,镇定自若,一边饮酒,一边令手下大作鼓乐,做好了誓死守城的准备。
作为守方,一旦缺乏援军,缺乏军需的补充,看不到取胜的希望,军心就会沮丧,士气就会动摇。为此,李彦仙不断给将士打气,还亲自带领敢死队趁夜缒城而出,纵火焚烧金人的攻城器具,掠抢金人的粮草。
然而,在数倍于己的强敌面前,这种玩命的打法换来的成效并不是很大。形势越来越危急。先是断粮。没有了吃的,李彦仙从民窖里找到一点儿豆子,拿来煮熟后散发给部众充饥,自己只喝一点儿豆汁。但这也维持不了多久了,州城陷落就在眨眼之间……
现在河北、河南、河东的宋军都已经溃败得不成样子,而陕西又打成了一锅粥。节制陕西六路军马的陕西制置使王庶若在以前多少还能为李彦仙进行声援,但现在他已经被曲端赶走了。现在李彦仙还能靠谁呢?
李彦仙还不知道,王庶被赶走后(王庶被曲端夺了节制使印后,朝廷命其去守长安,不久因母逝丁忧),赵构已经另派了一个能力比王庶强得多的人来。这人就是南宋赫赫有名的“中兴名相”张浚。他是在去年五月被任命为宣抚处置使,接替王庶之前的工作的。
张浚,字德远,汉州绵竹人,由太学中进士第,初为太常簿。赵构在应天登基的时候,张浚是第一批前来报到的前朝官员之一,被授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赵构巡幸扬州,张浚建议说:“中原乃天下之根本,请皇上下命令给我,我愿代皇上修葺东京,整顿关陕、襄邓,以待圣驾巡幸。”赵构非常欣赏张浚的为人,说:“爱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正想一飞冲天而无羽翼,爱卿一定得留下助我一臂之力。”
本次金军东路军南下进军捉拿赵构,赵构连夜逃到杭州,到了杭州发生了苗刘兵变,好在有张浚从容策划调度,将之迅速平息,张浚因此被授中大夫、知枢密院事。此时张浚只有三十三岁,史称:“国朝执政,自寇准以后,未有如浚之年少者。”
一踏入国家中枢,张浚便大胆提出:“中兴当自关陕始。”所谓天下若常山蛇势,秦蜀为蛇头,东南为蛇尾,中原为脊梁。要中兴宋室,就必须从川陕开始。他高声向赵构疾呼:“金人一旦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也。”于是赵构命张浚为宣抚处置使,入川陕主持工作。
李彦仙得知张浚已经成为新的川陕负责人,赶紧派人向他求救,告诉他只要出三千骑兵渡过黄河,向北面的晋、绛、并、汾进攻金军主力,敌人一定应救不暇,那时再从繇岚、石西渡河,经鄜、延回来,陕州之围即可解除。张浚的回答却是让李彦仙先努力据险保聚,自己另想办法援救陕州。
张浚先命人抄小路送金币、粮草犒军,接着檄令兵力最为强盛的都统制曲端率泾原兵前来救援。
曲端已于去年闰八月经过张浚的引荐,被拜威武大将军、宣州观察使和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曲端用武力赶走王庶一事性质恶劣,在国内造成了很坏影响。谢亮回朝把曲端要诛杀王庶的情况上奏了朝廷,满朝文武闻之无不毛骨悚然,认为其有谋反之心。但是张浚认为曲端在陕西的群众基础好、有威望,为了能把陕西的工作干好,他还是竭力和曲端搞好关系,力排众议,极力替曲端辩解,以自己全家百口的性命担保曲端不会谋反。他承制筑坛,推荐曲端到自己麾下任职。
但曲端私心极重,向来妒忌李彦仙的名声,哪里肯发兵?而且他还想以赶走王庶的方式赶走张浚呢。所以更是见死不救,只管冷眼旁观了。
陕州城快要支撑不下去了,李彦仙仍把拯救陕州的希望寄托在张浚身上,一拨接一拨地派人向张浚呼救。张浚的幕官谢升提醒张浚说:“金攻下陕州,就占据了黄河两岸要地,进而窥蜀了。”
张浚也知事关重大,再给曲端下死命令,要其尽快发兵救援陕州。可是曲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愣是不动一兵一卒。张浚只好将一肚子怒火压下,亲自领兵救援。
然而永兴军此时也在打仗。张浚到了长安,道路隔阻,难以东进,绕道出援的裨将邵隆、吕圆登、杨伯孙等人又相继被打败,这样一来就苦了陕州城的李彦仙。
陕州城中粮食匮乏,李彦仙仍坚守不屈,孤军奋战,每日与金兵作战,已经一连十几日没有解甲。
完颜娄室敬重李彦仙的才能,派人在城下喊话:“现在肯降,仍旧许以河南兵马元帅之职。”
直到此时,李彦仙的忠义之心毫无改变。他大声答道:“我宁为宋鬼,不愿生享你国富贵!”命人用强弩将喊话的金兵乱箭射死。
完颜娄室大怒,攻势急如暴雨,攻城之具也全部用上。一大批一大批的工兵负云梯在前面冲锋,后面是由刀斧手和弓箭手组成的敢死队,在鼓声中前赴后继,冒死登城。李彦仙也豁出去了,命士兵站到城头上,大设钩索,每钩到金人,立刻杀死在城上。结果双方的士兵都成批成批地死亡,场面惨不忍睹。
但金兵像吃了兴奋剂一样,争先恐后,并力齐登,死伤遍地仍义无反顾。战争从白天打到黑夜,又从黑夜打到白天,士兵通宵达旦,疯狂厮杀。
到了正月十四日凌晨,天未破晓,东方猩红如血,有数万只乌鸦在城头上争吃人肉,聒噪不已。李彦仙兵少,一昼夜的恶战下来,死伤累累,金兵还在不断加紧进攻。
完颜娄室坐镇中军,抬眼仰望城上,突然眼睛一亮,欢呼道:“城陷矣!”原来,城头上已经成功登上了数路金军。
李彦仙厉声疾呼,也压制不住金军的攻势,只好撤下城头,转入巷战。他身上已经插着好几支羽箭,血流不止,左臂也中刀几乎断掉。完颜娄室爱惜其才能,悬重赏生俘。可是在军民的掩护下,李彦仙还是在乱军中杀开一条血路,顺利逃出生天。
到了黄河岸边,李彦仙从骑不满百,回望陕州城上火光冲天,哭声震地,知道金人正在纵兵屠城,不由得悲愤不已。部众再三催促他上船渡河,他放弃了,仰天哭道:“金人之所以屠城,是恨我坚守不降。现在百姓为我而死,我又有何面目复生于世!”说完投河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金人屠城,随同众守城百姓一同殉国的还有裨将邵云、吕圆登、宋炎、贾何、阎平、赵成等。
邵云为山西龙门人,城陷遭擒,宁死不降,破口痛骂金人。完颜娄室大怒,丧心病狂地用大铁钉将他钉在了门板上,活活折磨了五日,才用小刀一刀一刀地割死。
吕圆登,山西夏县人,曾经出家为僧,知道城将破,毅然引军从外面杀入城内相援,见了李彦仙,抱头痛哭道:“陕州被围经年,不知你的生死,今日得见,死而无憾了。”金兵进城时,他因身受重伤,正在病房疗养,听说城池失守,他赶紧起来,力战而死。
宋炎,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善于制作弓弩,敌军围城之日,他连日不停地制作出几百张大弩,射杀敌兵甚多。城破,敌人打算招降他,沿街叫喊他的名字,他不答,直至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