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西烽烟
金国的东路军和中路军已经失利,那么完颜娄室的西路军前景如何呢?
完颜娄室的主攻方向是陕西。自古有语云:关西出将,关东出相。所谓“关西”,指的是函谷关以西,西始河西走廊,东抵太行山脉,北界内蒙古高原,南限秦岭的秦陇地区。此时陕西有永兴军、鄜延路、环庆路、秦凤路、泾原路、熙河路等六个经略安抚司,每个经略安抚司都类似今天军区的机构,下设各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各州府的将官等。
建炎元年(1127年)十二月十一日,完颜娄室踩着厚厚的坚冰渡过黄河,发现河中府蒲津(在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的宋军已有所准备。完颜娄室素来兵出无常,他兵锋一转,带领上万骑兵悄悄从上游的清水曲出龙门,直取韩城。
京兆府知府唐重原本沿河安置各安抚使司统制官统军守河,但安抚统制更换频繁,最终守河的重任落在了一个叫曲方的沿河安抚使头上。
曲方年老体衰,皓首黧面如鬼物,统兵屯驻韩城,自上任以来,每日就喝喝小酒,唱唱小曲,从来就没怎么把守河的责任放在心上。唐重深以为患,但手下实在无将可换,为保韩城不失,特地派遣总管刘光弼带了大量金帛前往韩城犒劳士兵,激励大家用心守河。
刘光弼刚到华州,就听说金人已经到了河中府,惊恐之下,止步不进。近在韩城的曲方还沉浸在醉乡中,呵斥侦察巡逻兵,说他们胡言乱语,蛊惑军心。
十二月十三日,金兵兵不血刃拔下韩城!
韩城失守,与韩城仅隔七十里的同州城内,也人心骚乱,惶惶不安。停驻在华州的刘光弼吓得心胆俱裂,连长安也不敢回,往邠州方向飞奔逃命去了。
同州守臣为直秘阁郑骧,他是一个正直的人,自走上仕途以来,一直恪守职责,爱护百姓,以苍生为念。在姚古的提携下,郑骧进入了熙河兰廓路经略司工作,也是从这儿,他开始成了宋朝大西军中的一员。现在,他以直秘阁知同州兼沿河安抚使的身份驻守在同州。听说完颜娄室夜袭韩城,他火速遣兵前去救援,无奈韩城已陷,金军士气高涨,兵锋正锐,他发来的援兵被打散了。
金军攻下韩城后,乘胜往同州杀来。同州大哗,军民四下逃窜,通判以下的官员全部逃得干干净净。有人劝郑骧也赶紧逃命,郑骧大怒,拒绝了他的好意,大声说:“所谓太守,就是与城相始终的守城者。城既破,我只有死而已!”
十九日,同州城陷,郑骧从容投井而死。
同州既破,扼守在蒲津西岸的王燮军也乱不能整,不战自溃。王燮直接放弃陕州,逃奔兴元府(治今陕西汉中)。
十二月二十五日,完颜娄室下华州,克潼关。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初一,兵临长安。
这次金国三路大军齐头并进,赵构为了行朝的安全,刚刚从长安城中抽调了大量的京兆府守军,长安京兆府知府唐重手下将兵不满千人。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唐重既不像刘光弼、王燮之流惊慌失措、转身就逃,也不像郑骧那样束手无策、投井赴死,而是将城里不多的士兵组织起来,做出婴城固守的姿态。他还写了一封遗书明志,遗书中说:“唐重平生忠义,不敢辞难。虽竭尽智力,一死报上不足惜!”
在唐重的激励下,长安军民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抱定了必死之心守城。因此,有人撰写了一篇《劝勇文》贴在关帝庙里面,大论敌兵有五事易杀,鼓励大家同心协力,共保长安不失。
其五事为:
一、连年战辛苦,易杀;
二、马倒便不起,易杀;
三、深入重地力孤,易杀;
四、多带金银,易杀;
五、作虚声吓人,易杀。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篇《劝勇文》起了作用,前河东经制副使傅亮从冯翊郡出发,率领数百精兵进入长安,加入到抗击金军的洪流中来。大战从正月初一正式开始。唐重和傅亮凭着仅有的一千多兵力与金兵苦苦周旋,毫不示弱。金军猛攻了十几天,始终攻城不下。与此同时,沿边五路兵马全都各自为战,见死不救。城中有些人的意志开始崩溃了,形势越来越危急。
正月十六日早上,傅亮突然率领数百精锐夺门而出。城中不知其所为,面面相觑。傅亮出了城门便径往金营请降。
原来英雄只是个假英雄!在连日的厮杀和精神上的煎熬下,傅亮的意志彻底崩溃了,在生与死的考验下,他选择了投降。傅亮的投降,直接导致了军心的溃散。
大势去矣!目前,唐重面前有两种选择:其一,如傅亮一样,开城投降;其二,如郑骧一样,投井尽忠。然而,唐重却选择了第三种——他要本着杀一个扯平、杀两个赚了的原则,守到最后一刻。他向白发苍苍的老父亲诀别:“忠孝不能两全,原谅儿子不能舍义苟生。”老父亲朗朗答道:“你以身殉国,我自然含笑跟随。”父子一对一答,观者无不流涕感奋。
但屋漏又遭连夜雨,船破偏遇打头风。中午,城内又发生了严重的地震。金兵趁势发起猛烈的攻击,很快攻破了城池。
唐重率领手下数十名亲兵呕血誓众,死战到底。金兵像潮水一样拥进,越来越多。唐重身受重伤,众人劝他逃跑。他仰天叫道:“死吾职也。”仍旧奋力冲杀,直至力尽而死。随同遇难的还有陕西转运副使桑景询、荣州团练使陈迪、主管机宜文字王尚友和他的儿子王建中、判官曾谓、提刑郭忠孝。
长安既克,完颜娄室率军沿渭河河谷鼓而西行,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凤翔、秦州。在金兵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凤翔守臣刘清臣弃城而遁,秦凤经略使李复生望风而降。
金兵已下秦、凤诸州,于是兵锋继续向西,直指熙州。
熙州是熙河路经略安抚司的大本营,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张深听闻消息,赶紧命马步军副总管刘惟辅率三千骑兵前往截战。
刘惟辅,泾州(治今甘肃泾川)人,性情豪爽,使气尚侠,是个狠角色。金军的前锋这时已经掠过了巩州(治今甘肃陇西),离熙州不足百里。刘惟辅留一部分兵力驻守熟羊城(在今甘肃省陇西县西首阳镇),亲率一千八百骑夜趋新店。黎明与金军遭遇,短兵相接,两军在晨曦中大打出手。
金兵在陕西横冲直撞,逢州夺州,逢府夺府,所过城邑连攻连克,还没遇上主动迎敌的宋军,这次终于碰上了硬茬。统领这支金兵的是先锋将孛堇黑锋,他哇哇怪叫着指挥士兵作战。刘惟辅大喝一声,手舞大槊跃马冲上,一槊刺出,竟使其“洞胸堕马”而死。余下金兵为之夺气,四散溃逃。
与此同时,远在扬州的陕西制置使钱盖听说长安已破,便奏请赵构,传檄鄜延经略使兼知延安府王庶兼节制环庆、泾原两路兵马拒敌,并由王庶代行陕西制置使之职。
王庶,字子尚,甘肃庆阳人,崇宁五年(1106年)举进士第。他对战略问题的判断很准确,常有惊人之语,是个难得的人才。得到朝廷发来的批准诏书后,王庶便“传檄诸路,会期讨贼”,号召两河豪杰,共起义兵击敌。檄文发出,数日之间,便有孟迪、种潜、张勉、张渐、白保、李进、李彦仙、王择仁等各率上万兵力群起响应。
形势开始好转。其中李彦仙在一月之内连破敌寨五十余座。到了三月份,胜利收复陕州。
李彦仙,一个超级猛人。其实李彦仙只是他的化名,他的本名叫李孝忠。李孝忠少有大志,喜论兵法,精于骑射。靖康之难时,李孝忠毁家纾难,募兵勤王。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围攻太原,朝廷以李纲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宣抚两河,李孝忠上书弹劾李纲不知兵,将要误国,被有司下令追捕,李孝忠被迫逃亡,才改名为李彦仙。李彦仙到了陕西,参加了陕西的抗金斗争,不久在陕西任石壕尉。这次,金军进攻陕西,诸州沦陷。在收复沦陷诸郡中,李彦仙出力甚重。李彦仙收复陕州,直接截断了完颜娄室的西路军与完颜宗翰东路军的往来。
完颜娄室听说陕州被夺回,不由得寒意横生,于是停止了对熙州的进攻,急急向同、陕方向撤军。
金人抢掠负重,行动不便,正适合宋各路大军尾随袭击。王庶觉察到了金人的意图,亲自起草了两道文书,要求环庆经略使王似、泾原经略使席贡协同鄜延军对金军进行追击。但王庶是文人出身,虽由钱盖指定代行陕西制置使之职,但其他经略安抚使并不心悦诚服。所以,王似、席贡直接无视了王庶的调度。
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张深听说金军东撤,派出陇右都护张严对金军进行追击。张严追到凤翔境上,和刘惟辅军会合。两人经过商议,最终决定,刘惟辅另外找路从吴山(在今陕西陈仓区北)出宝鸡,张严则继续尾随,并邀泾原军统制曲端发兵五里坡,实施三面合击。然而在五里坡,曲端失期不至,张严中了金军的埋伏,大败,张严本人亦阵亡。刘惟辅得到张严的死讯,连忙从石鼻砦(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三十里)率军退走。
战败了张严,完颜娄室改变了主意,不再急于反攻同州、陕州,而是乘势大举进攻熙州。刘惟辅率部从熙河撤出,且走且战。完颜娄室又由熙河东进,企图打击泾原路经略安抚司的主力部队。而此时泾原路经略安抚司真正执掌兵权的正是席贡部下的统制官曲端。
曲端,字正甫,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人。他自幼机敏知书,善作诗文,长于兵略,历任秦凤路队将、泾原路通安砦兵马临押,权泾原路第三将。
听说金军进犯泾原,曲端命令吴玠率部开赴青溪岭,凭险据守,自己亲统大军驻麻务镇,以为后援。
在陕西,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谋有勇是吴大。”曲大指的就是曲端,而吴大则是指吴玠。
吴玠,字晋卿,德顺军(治今宁夏隆德)陇干(今甘肃静宁)人。自小沉毅有志节,知兵骑射,读书能通大义。还没成年吴玠就投军吃军粮了,在对西夏作战中屡有战功,最出彩的一次是以百余骑击敌,竟斩首一百四十级而还,军中目之为悍将。他曾随着部队转移到江南招讨方腊,也到过河北平定群盗,累功至泾原军第二副将。
要说陕西军界最牛的人,毫无疑问,非曲端莫属;但要说陕西军界打仗最猛的人,吴玠当是不二人选。曲端和吴玠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他们在军民心中的地位却是一样的。
吴玠一路急行军,终于在金军未到之前到达青溪岭。青溪岭属于杜阳山脉(在今陕西凤翔市东北)的一个分支,控扼着由凤翔至泾州的通道。吴玠简单地察看了一下地形,便根据地形隐秘设防,全军全部进入备战状态。待金军一出现,吴玠命手下的一名牙将领三百余人率先发起攻击。但是三百余牙兵还没开始交锋,就被金军的杀气所慑,反往大谷、比较岭上溃散。吴玠气得顿足大骂,命手下将领杨从义率五百人从侧翼迂回,自己拎起刀子,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士兵大受激励,纷纷奋勇冲锋,杨从义又从侧翼杀出。经过一番恶战,金军乱了阵脚,仓皇而逃。
完颜娄室在青溪岭惨遭打击,北进泾原的计划落空,只得退回咸阳。途经渭河南岸,却遭到了宋朝义军的袭击,无法渡河。完颜娄室只得放弃了凤翔、长安,循着渭水东撤,进入了王庶的鄜延军地界。
为了站稳脚跟,完颜娄室鼓起余勇,猛攻康定(在今陕西洛川),进围龙坊(在今陕西黄陵)。王庶命人连夜拆断河桥,又令将官刘延亮屯兵神水峡(在今陕西铜川市北),截断金军归路。这样一来,完颜娄室再次进退失据,只能盘桓在冯翊、河中一带,等待完颜宗翰的中路军的增援。
然而,这一愿望又落空了。因为这时完颜宗翰的中路军、完颜宗辅的东路军已被宗泽和河东、河北各路忠义民兵牢牢钉死,他们既无法渡过长江进犯江南,也无法抽兵西援陕西。
完颜娄室四面受敌,已成瓮中之鳖。如果这时陕西的宋军能集中兵力,统一指挥,势必可以将完颜娄室的西路军一举歼灭,收复陕西全境。
但这只是如果。现在陕西的六路宋军将领都忙于发展自己的势力,没人有心思顾全大局。王择仁已经进驻长安。曲端趁金兵撤退,也收复了秦州加以盘踞。凤翔府原本为义兵所收复,经制司统领官刘希亮却强行入城,将之收为己有。后来,刘希亮被义兵驱逐,无处安身,哭哭啼啼地来投奔曲端。曲端却玩了手阴的,先假惺惺地表示接纳,转眼却将他杀死,吞并了他的军队。与之同时,王择仁也被新任命的永兴军经略安抚使郭琰赶出长安。
沿边六路最有战斗力的是曲端,他向来不服王庶,得知孟迪、李彦仙等人虽受王庶节制,也都不喜欢他,于是张贴榜文称金人已经渡过黄河归国,农务不可失时,让大家该干嘛干嘛,将渭河以南义兵全都解散。王庶为了抗金,仍给环庆路经略使王似、泾原路经略使席贡写信,催促他们发兵将金军逐过黄河,但王似、席贡置之不理。王庶气得直跺脚!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树立威信,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向朝廷提出申请,把曲端划到自己的节制司来。申请很快通过,六月,朝廷任命王庶为龙图阁待制,正式节制陕西六路军马,同时命曲端为右武大夫、吉州团练使,充任王庶节制司的都统制;并下诏要求务必趁夏季打败金军,以防金军秋后卷土重来。
曲端被调入了鄜延路,然而却老大不愿意。要知道,在泾原路他早已架空了经略使席贡,成了泾原军事实上的老大。而到了鄜延路,就得听从王庶的节制了。他怎么会愿意?他怏怏不快,消极怠战。鄜延路一带的百姓由此惶然不安,担心金军秋后再次发动攻势,纷纷往环庆路迁徙。一些官兵便借口流民造谣生事,半路打劫,掠财害命,致使闾里萧条。
完颜娄室的西路军虽然一路攻城略地,但是因孤军深入,又受制于中路军和东路军的失败,没能取得完全的胜利,同时盛夏又至,暂时进入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