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升起的军事明星
金人听说赵构称帝,宋朝死灰复燃,暴怒之下,大行侮辱赵构之能事,他们大肆宣扬赵构的母亲、妻子从妓院中出来从良的事迹,成心恶心赵构。更有甚者,他们还编造秽书,诬蔑韦后、邢后(宋高宗皇后)。
这对于任何一个稍有血性的人来讲,都是奇耻大辱。但赵构对金人诸如此类的恶行充耳不闻,无动于衷,并淡定地派宣教郎傅雱出使金国,名义上是去呈递国书和问候徽、钦两位皇帝,真正的用意是试探金人对自己登基的态度和向金国投降有无可能。傅雱刚走到云中就被金国兵部尚书高庆裔赶了回来,闹了个灰头土脸。
投降既然没门,那就只能往安全的地方躲了。在赵构的眼中,应天府还算不上一个安全的地方,他把“巡幸”的下一站定在了扬州。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赵构在对金的态度上选择了退缩避让,毫无收复失地的心思。时在应天府的一名叫岳飞的军中小将,受春秋大义的影响,急眼了,忍不住干了件极有个性的事,下笔千言,给赵构写了一封信。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岳飞自小痴迷武术,他天赋异禀,神力盖世,十三四岁的年纪,就能挽弓三百斤,开弩八石。三百斤的弓发出的箭强可揳入铁中!岳飞的箭法也十分精妙,一箭发出,能将前面的箭矢从箭尾一直破到箭头。此外,岳飞还擅长使大刀、长枪,他凭枪击之技在家乡汤阴县的武术大赛上连挑数人,一县无敌。
岳飞在家乡耳闻目睹了金兵的种种兽行,义愤填膺,靖康元年(1126年),径往相州投枢密院武翼大夫刘浩部下。刘浩奇其貌,壮其勇,破格擢其为军中偏校。同年冬季,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赵构的大元帅府统辖。在刘浩的治下,岳飞很快崭露头角。他以三百名骑兵在李固渡伏击金兵,大获全胜。又在一个叫侍御林的地方,率部打败一队金军,杀其枭将。岳飞连战凯旋,因功迁三官,为正九品成忠郎。
赵构虽开大元帅府,但并不着意勤王,而是一路迂回往南。作为大元帅府的属军,岳飞自然也在南下之列。到了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赵构已经撤到了济州,此时岳飞所属的刘浩部奉命改隶于黄潜善。跟随黄潜善的队伍,岳飞最终来到了应天府。赵构在应天府称帝,但他还是要接着南迁,这终于引起了岳飞的不满,果断上书阻止他的这一行为。
岳飞在信的开头先分析了当前形势,指出江山社稷既立新主人,勤王的军队又不断云集,正适合给扬扬自得的胡虏狠狠地来那么一下子;紧接着,直言不讳地指出黄潜善、汪伯彦等人全是奸邪小人,应该将他们驱逐出朝廷;信的结尾,呼吁赵构车驾向北,还都东京,早日收复中原失地。
但是书信落到了奸臣黄潜善和汪伯彦的手里。这两个家伙嗤之以鼻地说:“肤浅,真是肤浅!”然后批了八个字:“小臣越职,非所宜言。”于是,岳飞的兵刃、器甲和马匹一律被没收,岳飞本人被削除军籍,逐出军营。
建炎元年(1127年)六七月间,岳飞从应天府出来,布衣芒鞋,孑然一身,和逃亡的流民没有什么分别,但不同的是,别人都是往南走,他却踽踽向北而上。八月份,进了大宋北京大名府,投到了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帐下。
张所是两宋年间出了名的忠义之士,不久其将岳飞借补为从七品的武经郎,升任统制,在都统制王彦的统率之下。
王彦,字子才,河东上党人。性情豪放,喜读韬略兵书。曾经投军在泾原路经略使种师道部下,跟随种师道两入夏国,屡立战功。金人围攻东京时,王彦慨然离家赶赴京城,请求领军杀贼。朝廷重建,张所爱惜他的忠勇,将他擢升为都统制。
王彦和岳飞矢志抗金,志同道合,配合作战。
八月,张所命岳飞跟随都统王彦领七千兵马渡过黄河,前去收复位于河北西路南端的卫、怀、濬三州。驰骋疆场,抗金杀敌,是岳飞最热衷于做的大事,他高高兴兴地出发了。但他万万没料到,这一次出发不但和王彦构成了毕生不能化解的嫌隙,和“伯乐”张所也成了永别。
苟且偷安的赵构虽然迫于民众的呼声起用李纲为相,但始终心不在焉,他听信谗言,八月份就罢免了李纲的相位,李纲居相位仅仅七十五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作为李纲得力干将的张所也不免被牵连。九月,河北西路招抚司被彻底遣散。张所本人经荆湖南路贬谪到首府潭州,被流寇杀害。
张所一死,黄河北岸的王彦等人顿时失去了组织,成了一支散兵游勇。王彦郁闷极了,和金人干了几仗,队伍减员严重,被迫退避卫州新乡,等待战机。
金人在河北的势力已遍布了怀州、卫州、濬州和真定府,当然不能忍受有这样一支宋军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出没,纠合了好几路兵马前往石门山向王彦讨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很多人提出整军后撤,避敌锋锐。所谓“整军后撤,避敌锋锐”,是比较委婉的一种说法,说穿了,就是逃跑。这是年轻的岳飞所不能接受的。
战或退,最终的拍板权在统帅王彦的手里。王彦的意思是撤。岳飞大急,驳斥说:“二帝蒙尘,贼据河朔,我们做臣子的自当奋力杀贼,迎回乘舆。现在敌人就在眼前,做统帅的不早做决定与之速战,却这样摇摆不定,莫非要投降附贼吗!”他大步出帐,点起本部兵马迎战金兵。一鼓作气夺下了新乡,生擒了一个名叫阿里孛的金军千户。接着,又挫败了前来挑战的金人万户长。
第二天,在征战侯兆川(在今河南辉县西北)时,岳飞手持一柄丈八蛇矛,将为首金将“黑风大王”挑落马下。
大家想必对正经的历史中怎么有这么个有武林气息的称呼感到奇怪。这其中有个缘故:宋金战争早期,因为双方语言不通,宋不知金人名字,对高级将领往往冠以“某某大王”之名。即便在抗金后期,宋朝的奏捷文书中也不用金军将领的全部官衔和真实姓名,而只用简单的习惯称呼,如完颜宗辅只叫“三太子”,完颜宗弼只称“四太子”。
连日激战,岳飞军中的粮草用尽,又值隆冬,将士饿死冻毙很多。岳飞不得不回来向王彦求粮。王彦断然拒绝,但他也没有过多为难岳飞,只是说:“你已触犯军法,论罪当斩,但你脱离了我这么久,还能自觉回来,也算是胆气过人了。现在国家举步艰危,人才难得,不是钩心斗角、互相拆台的时候,我饶你不死,你走吧,好自为之!”
王彦和岳飞有同样的志向,本应成为一对好朋友,然而却因为这一件小事而反目成仇。后来虽然岳飞也一再请求王彦的谅解,却始终得不到回应,两人互不往来,一直到死,成了一件中国历史上不能不引以为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