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也请你保证小宝宝的睡眠时间

睡眠至关重要。休息充足的宝宝,能更好地巩固记忆、维持更佳的专注力,并且更快地适应这个新世界。而且,宝宝的挫败感会更低,脾气会更平和,哭闹也会更少。

一旦宝宝来到这个新世界,你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情,是白天的时候尽量少让宝宝醒着。初初为人父母的兴奋,往往使得我们不经意之中疏忽掉宝宝已经发出的困倦信号,而继续逗弄他。

尽管宝宝其实已经困倦,可是他们却做不到困了的时候闭眼就睡。控制着醒来/休息的人体生物钟,做不到在人困倦的时候就强迫我们睡着,而仅仅是降低我们对周遭反应的灵敏度而已。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帮助宝宝入睡,也就是说,在恰当的时间(宝宝困倦的时候),为宝宝营造恰当的入睡环境(昏暗的光线、轻柔的抚慰、舒适的床,或者是抱着孩子平缓地走动)。

要善于发现宝宝的困倦信号

新生儿大部分时间在睡觉,如果醒来的话,通常每次不会超过45分钟。6个星期到6个月大的宝宝,每次醒来的时间大约在90分钟左右(有可能比这多半小时,也有可能比这少半小时)。从半岁到1岁期间,宝宝每次醒来的时间逐渐延长到3个小时。

该如何知道宝宝困倦了呢?请注意观察宝宝发出的信号,比如揉眼睛、揉耳朵、眼神发呆、不太配合你的逗弄、哭闹得厉害起来,等等。一旦你发现宝宝的这些表现,赶紧哄宝宝睡觉。有些宝宝很会强睁着眼皮,那么看见宝宝开始耷拉眼皮的时候,就是你该赶紧哄睡的时候了。

随着宝宝大脑逐渐发育成熟,宝宝醒着的时间也逐渐延长;周围自然环境(比如天亮/天黑)以及生活环境(比如你俩的生活规律),也逐渐开始对宝宝的睡眠长短产生影响。

有关宝宝哄睡的一些建议

别傻乎乎地冲上去。 刚刚做了父母的人,往往一听到睡眠中的宝宝发出一丁点声音就立即冲上去。这其实不必要。宝宝的睡眠,分成两个阶段,刚刚入睡的前20~40分钟左右为“活跃睡眠期”,之后才会进入大约1小时的“安静睡眠期”,也就是深度睡眠。在“活跃睡眠期”里,宝宝有可能发出一声叹息、几声哭泣、抽动几下胳膊腿儿,甚至睁开眼睛。这时候宝宝往往很容易醒过来,不过,只要你能听到声音后做到远远看着别动,而不是冲上去查看,那么宝宝往往会重新睡着,或者是继续往下睡。在这样的“活跃睡眠期”,尽量别去动宝宝,比如在妈妈怀里吃着吃着奶就睡着了,或者在爸爸怀里颠哒颠哒地走着就睡着了,这时候,请继续抱着孩子别动,等孩子多睡一会儿,一直到进入了“安静睡眠期”之后,你再轻轻把宝宝放到床上去。毕竟,好不容易才把宝宝给哄睡着了,你可不希望宝宝刚一碰到小床就醒来,是吧?(我可是吃够了这苦头。)

帮助宝宝顺利过渡到深度睡眠。 睡眠中的宝宝,在“活跃睡眠期”结束之后,有可能继续进入“安静睡眠期”,也有可能就此醒过来。有些宝宝很容易从“活跃睡眠期”过渡到“安静睡眠期”(我们说这样的宝宝是“睡觉很乖的宝宝”),可有些宝宝却不容易。如果宝宝刚刚睡着不久就醒了过来,我们就需要过去安抚,帮助宝宝重新入睡。

该放弃时就放弃。 如果宝宝怎么哄也哄不睡,那么,在你努力了20~30分钟之后,不如干脆放弃,因为时间肯定已经错过了。我女儿4个月大的时候,我曾经有过这么一个阶段,每次都花很长的时间固执地要把宝宝给哄睡着,结果每次都弄得自己筋疲力尽。所以,我不建议你过于强求。

不要免掉宝宝白天的某次小睡,也不要延迟宝宝晚间入睡的时间。 等到了宝宝3个月大的时候,睡眠时间就逐渐形成了规律。许多小宝宝,包括我女儿,不论头天晚上什么时候入睡,第二天早上总会在6点左右醒来。(真感谢老天,我先生也一样在这时候醒来!)有些人为了让宝宝早上能多睡一会儿,就故意延迟宝宝晚间入睡的时间,或者白天的时候免掉宝宝的某次小睡。请一定不要这么做!这么做的结果,只会让宝宝变得格外疲倦、格外闹腾。白天孩子少睡了觉,并不能使得宝宝夜间就能多睡会儿。这听起来好像不合逻辑,但小宝宝就是这样的。

温馨小知识

新生儿早上醒来之后往往需要一个大约90分钟的“回笼觉”,哪怕刚刚睡了一夜起来。

26 也请你保证小宝宝的睡眠时间 - 图1

佐伊(9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