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让宝宝自己决定吃多少

想象一下,假如有人盯着你吃、催着你吃,而且你吃一口人家就为你欢呼一声,你会不会觉得……真是好讨厌哎!

要相信宝宝给出的信号。 作为父母亲,我们的职责是把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提供给宝宝;我们的任务是安排好宝宝在何时、何处吃。至于吃还是不吃、能吃进去多少,那就是宝宝自己的事情了。

我们要树立这样一个观念:宝宝肌体的内在机制决定着他们对食物的需求量,而且不可能每天都一样。因此,我们要相信宝宝向我们发出的信号。假如我们一再漠视宝宝的需求,一味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善意),来强求宝宝吃下我们认为合适的量,那么,宝宝会逐渐漠视自己身体所发出的饥与饱的提示,这又会进一步阻碍宝宝与食物之间建立起良性的关系。

当我们问宝宝说:“你吃好啦?”而这时候若宝宝回答说:“饱了。”请你接纳宝宝的判断。最好不要这么回应:“真饱了?真吃好了?来,再吃一口吧。”至今,我都还在帮助我先生朝前者努力。

到了吃饭的时间,请坐下来,陪宝宝一起吃。 据研究显示,若家人一起定时吃饭,我们的身体能吸收到的营养,远比东一口西一口的不规则饮食要更全面、更充足。可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却认为,吃饭是完成任务,吃零食才叫享受。如果孩子在正餐和茶点之外的时间问我们要东西吃,请给宝宝一杯水。这还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定时吃饭、用茶点,有助于宝宝养成规律的生理节奏,因此,宝宝不但能吃得更香,而且还能睡得更香。

让宝宝尝试他们没吃过的东西时,首先要帮助孩子愿意与之接触。 鼓励宝宝去摸摸、闻闻,让宝宝看着你吃。在端走之前,如果可能的话,给孩子一小口尝尝。这时,不要把宝宝的推拒当成宝宝“挑嘴”或“不喜欢”,而是当成宝宝接受一种新食物的前期准备。

没吃过的东西,要耐心地多向孩子推荐几次。 对于没吃过的东西,孩子在开始的时候往往对之心存疑虑。不要以为推荐几次孩子不肯要就没戏了,其实,你想象不到孩子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由疑虑到接受的过程。同样的东西,在两个星期之内,让孩子尝试个7~8次实在算不上是“太多了”,你大可以反复变换花样。不过,每次仍然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些他熟悉的食物。

不要一再乞求或者要求孩子。 比如,“吃一口,就只吃一口。好啦,快点啦,吃吧”。据研究显示,高频率的这类“絮叨加压”,反而会导致孩子抗拒食物。

要少跟孩子“讨价还价”。 “奖励”以及“讲价钱”,在一开始的时候的确能激励孩子勇于尝试没吃过的东西,但是,这种办法却不可能达成长效的好结果。在一项研究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孩子品尝切成小片的红甜椒,并且对第一组孩子说:“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对第二组孩子说:“只要你肯吃1片,就可以过来挑选一张漂亮小贴纸。然后,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结果,得到奖励的第二组孩子固然纷纷拥上去吃红甜椒,可是,最终结果却是第一组的孩子吃下的甜椒更多,而且也更喜欢。

请你试试看

一两岁的小宝宝,喜欢模仿我们的每一个动作。因此,你舀起一勺吃食放进自己的碗里,反而比放进宝宝的碗里更能引起宝宝的兴趣。

宝宝喜欢看我们吃东西,那我们就吃给孩子看。有时候不妨大家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妈妈吃一口,爸爸吃一口,宝宝吃一口。”

35 给宝宝机会,自己坐便盆

没有证据表明,晚些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会比早些训练更好。但有一点很明确:温和的方式远远比羞辱乃至强迫性的训练方式要更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家长们往往以强迫、斥骂、惩罚的方式,逼着刚刚8个月大的宝宝控制自己大小便。结果,却给宝宝带来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大便结燥、忍小便、不肯用便盆,等等。那时候,儿科医生贝瑞·布拉泽尔顿博士发起倡导,力求改变这种做法。这原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有些家长却把博士的倡导理解为大小便的问题需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以为不老老实实等到哪天孩子自己来告诉你可以不用尿布了,就什么都不可以做。而随着尿布制作工艺的改进,厂商出台的尿布尺寸越来越大,孩子可以继续使用尿布的年龄也就越来越大。其实,也不需要等到那么晚。

不论你决定从孩子多大的时候开始训练宝宝,都请记住关键性的一点:要温和。下面是如何以温和的方式帮助宝宝训练的几种做法:

不强迫,只是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机会。 我们与其用哄骗、诱惑乃至强迫等手段来利诱威逼宝宝坐便盆,不如换一个观念:我们提醒孩子用便盆,无非是给孩子一个去用的机会而已。至于要不要用,那在于宝宝自己的决定。当然,我们还是需要想办法鼓励孩子去用便盆、坐在上面多等一会儿,但是,假如宝宝不肯听从,你也不需要为此大动肝火。

我先生和我会坐在宝宝身边陪她,为她唱唱歌、读读书,或者吹吹肥皂泡,以求宝宝肯老老实实坐在那里。我们还会提示她:“对呀,要等一小会儿,便便才会出来,所以我们要坐着,身子往前靠靠,多等等。”如果宝宝站起来跑了,你可以问一句:“你用好了?”不过,切不要这么说:“不行,还没好呢,快回来,给我坐下!”

定时提醒宝宝用便盆。 比如说,上床之前、起床之后、出门之前、回家之后都提醒一次,还有,吃过饭半小时到1小时也一样提醒一次。渐渐地,孩子会习惯于在这样的时候去找便盆,而不再需要你每次都唠叨。

提醒宝宝的时候,只需一句“该去用便盆了”就行。 我家小宝22个月大的时候,如果我们问她:“你要不要用便盆?”那么接下来的应答肯定是“不”,哪怕她已经是一个半蹲的姿势也一样。因此,每当我们从外面回到家里,提醒宝宝应该用便盆的时候,我俩换成了这样的说法:“我们回家第一件事情是做什么?是坐便盆。”还可以加上这么一句:“要不要帮忙?”或者“你想听妈妈唱一首什么歌?”

不要太当回事儿,轻轻松松的低调就好。 当宝宝对你说“我要去便便”时,如果你能轻轻松松地回答她“好啊,去吧”,她就能轻轻松松地去。可是,如果你紧跟在她身后来回转悠,或者给她太多的“热心指导”,她就很可能没了便意。而等宝宝“完成任务”之后,如果你能简单说一句“自己便便了哈,做得挺好”,宝宝会给你一个满心欢喜的微笑;可是,如果你过分夸张,又是鼓掌又是喝彩,那么下一次尿尿之后,她可能往大马桶里清空了小便盆之后,端过来找你论功请赏……(呀,多恶心!)

不妨解下尿布。 我最喜欢的关于宝宝大小便训练的一句“至理名言”是:“把尿布解下来不就行了。”真的,任何年龄段的孩子,你都可以在白天的时候把他们的尿布拿掉一阵子。比如说,哪怕只有2~3个月大的小婴儿,也有人会在换尿布的时候,先拿个小盆子、小罐子在下面接住,一边轻轻拂弄一下宝宝的小屁屁,或者干脆抱着宝宝用蹲便便的姿势在大马桶上等一小会儿。还有人一边自己坐马桶,一边让小宝宝在旁边的小便盆(靠椅式小便盆最好)上坐坐。还有人每隔半小时、一小时就拿过小便盆来让宝宝试试,以期不放过每一次的尿尿和便便。那倒也是,小婴儿的屎尿还真就这么频繁。如果真能抓到了好时机,旁边的父母可以配合着发出“唏”或者“嗯嗯”的声音,等到了后来,这样的声音也就成了提醒孩子去大小便的暗示,更能成为小宝宝过来告诉你他要干什么的明示。

我们家宝宝大约12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不戴尿布了。当然,仅限于在家里的时候。不消说,地毯清洁剂这时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因为虽然有时候我们能“抓住时机”,有时候却依然会错过。等宝宝终于能自己跑去找小便盆的时候,我还以为她从此就能每次都自己去,可是,宝宝常常一玩起来就忘了去。其实我也一样,常常就忘了。要是当时我能记得一次不落地提醒她,或者是让她的保姆能记得一次不落地提醒,你说,会不会更好一点呢?

夜里睡觉的时候,还是用尿布吧。 大多数孩子,到了4~5岁的时候,都还可能在晚上睡觉时需要戴着尿布。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说,哪怕5岁了都还需要夜间用尿布的孩子,仍然算不上是“夜间尿床症”。

温馨小知识

训练孩子大小便,并非指孩子每次的大小便都能准确做到对膀胱和大肠的控制才算成功。其实,只要孩子能够做到稍微延长一下可以克制住的时间,也就很好了。很多家长都从孩子大约两岁的时候开始训练宝宝自己大小便,可是,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当中,却只有20%的宝宝能真正控制得住自己的大小便。

不过,如果你打算等孩子再长大一些才开始训练他们,那么请你记得,不要推迟到宝宝长到32个月大之后。因为,这么大的宝宝,如果不能完全清空膀胱,得尿路感染的风险就偏高了一些。另一个可能的危险性,则是孩子清空膀胱的能力会变得太弱,反而导致宝宝将来更容易不小心尿裤子。

34 让宝宝自己决定吃多少 - 图1

杰尼瓦(22个月)和特蕾西


[1] 译者注:最紧的包裹法是,1)毯子四角撑开,牵起一角折下来,形成一条一尺多长的直边。2)宝宝竖直对着直边放下,肩膀刚好在直边下面一点点,以确保包起来的时候,能包住两边的小肩膀。3)左边的毯子角拉起来,裹紧宝宝的左胳膊,然后轻轻抬起宝宝的后背,让毯子角穿过身体下面,拉到右边来。这时,左胳膊竖直紧贴身体左侧。4)右边的毯子角拉起来,裹紧宝宝的右胳膊,然后轻轻抬起宝宝的后背,让毯子角穿过身体下面,拉到左边来。这时,右胳膊竖直紧贴身体右侧。5)脚下的一角拉起来,穿过宝宝的双腿中间,盖在小肚肚上,让两腿露在外面。6)再在外面包一层蜡烛包,或者用宽布带缠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