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鼓励孩子问问题
没有谁会比4岁大的孩子更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了。可是,后来孩子们进了学校。
科学研究者哈尔·格雷格森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过这么一段话:孩子们“很快就能领悟到,老师喜欢听到的是正确的答案,而不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因此,“等他们长大成人,加入到各种机构中去之后,当年的好奇心就已经消磨殆尽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继续保有好问心,多问问我们“为什么?”“为什么不这样?”“如果那样的话,会怎样呢?”
做一个好导游
办法之一,是不断对孩子讲解、描述我们生活的周遭。我挺喜欢下面这一段博客故事,作者是一位家庭煮夫(也碰巧是一位私人理财行家)。
我通常每天都会花上大约6个小时,专门陪我儿子边玩耍边学习。我把自己当成一个类似博物馆里的自动导游设备,让我儿子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一番讲解。只不过我讲解的不是馆里的展品,而是我们周遭的生活。
“爸爸,为什么溪水把我们昨天才筑好的水坝给冲垮了?”
“这个么,唔,你有没有注意到今天外面的天气挺热的?来,看看我手表上的温度显示,唔,86华氏度,或者30摄氏度。好,你再抬头看看山上,那条溪水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想想看,像今天这样的热天里,那山上的雪会怎么样?”
(以上文字,摘录自博文“避免常青藤名校幼儿园综合征”,已获作者许可。)
我家小宝才刚刚会走路的时候,我也是这么对她做的。她喜欢跟我聊她的自行车,更喜欢带上小安全帽,踩上小踏板,在街边的人行道上,和我一起骑自行车。若遇到我的自行车爆了胎,我会让她过来,分别捏捏爆了的车胎和没爆的车胎,感觉一下两者的不同;我还会让她帮我揪出气门芯来,和我一起踩打气筒。与其把她撵到一边去我自己忙活,哪有我们俩一起忙活好啊。这活儿虽然脏,可娘儿俩一块做,不就有了更多的乐趣吗?
还有一次,小宝拿了好多个小蜡烛杯,一会儿放进橱柜里一会儿又拿出来,来来回回地忙活,我于是拿过一个小蜡烛杯,进了一间黑黑的屋子,让她坐在我的腿上,看我点亮了小蜡烛。在烛光下,我对她轻轻絮叨着小火苗的美丽,还告诉她如果手伸过去的话会被烧疼的。她当然就伸出了小手指头,刚一碰到小火苗就赶紧抽了回来。呵呵,小宝宝就是这么“玩火”的。
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要别出心裁,这很难吗?
对4岁的幼儿来说,这并不难。可是,由哈佛大学主导的一项针对成年人的研究中,60%的参与者表示,要别出心裁,不但劳心劳神,而且让人觉得别扭。不过,经过反复练习,还是有人表示他们喜欢上了别出心裁,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又充满了活力。
让,菲比(2岁半)和佩奇(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