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在自我克制之中玩耍
自我克制,是小宝宝在成长过程当中需要学的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
你不妨假想一番,如果你并不喜欢去做某件事情,比如让你写作业,可是你仍然能坐下来去做,并且能接着往下做;又假如你其实很喜欢去做某件事情,比如看电视,可是你仍然能让自己忍住,不再接着去看,那么,这对你将来能活出一个成功的人生,该有多么大的作用!
许许多多的研究都已经证明,事实的确是如此。2011年的时候,由戴莉·莫菲特主导的一项有上千儿童参与的研究项目历时32年终于完成,著名人类科学家阿黛尔·戴蒙德针对这一里程碑式的巨大工程做出总结时,她说道:
孩子如果在3~11岁的时候自我克制能力偏低(易冲动、难持久、难专心致志),那么,30年之后,在排除了智商、性别、社会阶层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与当年自我克制能力更强的孩子相比,其健康状况往往更差,经济收入往往更低,而参与犯罪的比率却往往偏高。
自我克制,又叫作自我约束、自我抑制,是一整套大脑系统运作(又叫作大脑的执行功能)的核心。自我约束、快速记忆、专心致志、随机应变,这几项关键能力汇总到一起,人就有了逻辑推理、预先计划、解决难题以及延迟满足的能力。
作为在校学生,自我克制能力越强的学生,往往也就越能:
● 更认真、更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 更专心致力于一件事情,不易受旁边的干扰与妨碍;
● 更善于融会贯通新学到的东西。
大脑执行功能的发育,从宝宝出生之后第一年就已经开始,而且会一直延续下去,要等到孩子长到了20多岁,才会最终彻底完善。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遇到大量的机会来练习并熟识这一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种途径,来帮助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之中逐步完善大脑的执行功能。
跟孩子说说你自己的故事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时候,你俩不是盯着书,而是彼此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相互间不断互动交流。由于没有图片,这无疑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练习专心听讲的能力,以及把一个个细节串下去的能力。研究显示,与读故事书相比,听你讲故事的时候,孩子能记住更多的人物和情节。
如果你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你也可以对着小婴儿絮叨自己每天都在做些什么,让你的“节目单”变成每天的“流水账”就行,宝宝才不在乎你到底跟他说了些什么呢!我跟我女儿絮叨流水账的时候,总是这样开始:“从前啊,有一个小姑娘……”然后把我俩昨天的各种“壮举”一一说给她听。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参加学校、书店、节日集会上为孩子举办的故事会。
跳舞、踢打、演奏音乐
试着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最常见的项目包括武术、舞蹈、乐器等,看孩子是否能感兴趣,尤其是有许多小伙伴一起参与的情况下。这些活动统统需要孩子做到在一定的时间段之内专心致志,而且还要记住相当长的复杂程序:舞蹈的动作套路、音乐的完整乐句。
阿黛尔·戴蒙德指出,除此之外,这类的活动还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让孩子感到来自社会群体的归属感,促进孩子肌肉控制能力的发育,替孩子种下为自己感到骄傲的种子,还有,能滋养孩子对自我能力的信心……而这一切,都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大脑执行能力的发育和完善。
玩有趣的游戏
各种传统式的游戏活动,也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跟我的父母亲和两个姐姐一起玩游戏的情景。这些游戏不但非常好玩,而且更能助长孩子大脑的执行功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梅根·麦克莱兰主导了这么一项研究:参与者是276名幼儿园的小朋友,研究人员带领孩子玩几种游戏,每星期2次,每次半个小时。连续8个星期之后,检测结果发现,与没有参与游戏的对照组孩子相比,这群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的得分远远领先。
带领孩子一起玩耍的关键,在于随着孩子们对游戏的掌握越来越熟练,研究人员便有意增加游戏的难度(比如说,在游戏过程中,加快速度、增加游戏规则,或者是颠倒游戏规则,等等)。还有,让孩子随着音乐动起来,而不是坐在那里长时间不动,也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好处。
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几种游戏,都有助于孩子大脑执行功能的发育:
培养孩子能克制身体自然反应的游戏
不许动: 先挑选一些你喜欢的音乐,制作成一连串的音乐大连唱,乐段时快时慢。然后,大家一起随着音乐跳舞。音乐快时,快快跳;音乐慢时,慢慢跳;等你忽然按下暂停键时,不许动!玩熟了之后,你可以把规则倒过来,音乐快时慢动作,音乐慢时快快跳……
颜色配对不许动: 找出各种颜色的纸,贴在地板上。沿用上一个“不许动”游戏的规则,不过,跳舞的时候,小朋友手上要拿着不同颜色的纸,而且要关注地上贴着的纸,等音乐忽然暂停的时候,要赶紧跑到跟手上“颜色配对”的彩纸上站住。
乐队指挥: 一个人扮演“指挥”,其他人是“乐队成员”(手上拿着摇铃、罐子、饭锅等你能找到的“乐器”)。等“指挥”把指挥棒朝下放的时候,“演奏”停止;指挥棒挥得快,众人则演奏得快;指挥棒挥得慢,众人则演奏得慢。然后,把快慢规则倒过来!还有,当指挥棒举起来舞动的时候,大家都不再演奏……
培养关注能力的游戏
敲鼓: 配合着你的鼓点,孩子们要做出相应的动作(比如拍手、跺脚、踏步、舞蹈等)。鼓点的不同节奏,意味着不同的动作。你还可以让孩子配合鼓点的速度,鼓点急则快动作,鼓点缓则是慢动作,鼓点停则动作停。还可以鼓点急的时候使劲蹦跳,鼓点缓的时候在地上慢慢爬……
踏着线条走: 在家门口的人行道上,画上一条线,然后每一步都要走在线上。也可以在家里,沿着木质地板上的木头接缝走;在地毯上贴一条彩色纸带也行。还有,在外面若能遇到一条横在地上的原木,也可以踏上去,走一走……
培养认知活用能力的游戏
睡着了,睡着了,所有的宝宝都睡着了: 你一边唱“睡着了,睡着了,所有的宝宝都睡着了”,孩子们一边躺下假装睡着,然后你接着说:“等宝宝醒来的时候,变成了小猴子!”孩子们就都跳起来扮作小猴子。重新来过,让宝宝们扮演不同的小动物。
培养抗干扰能力的游戏
鼻涕虫: 开车在路上,每看见一辆“甲克虫”汽车,就让宝宝大喊“鼻涕虫!”或者“黄汽车!”(你可以继续给不同品牌的车型起不同的名字、喊出汽车的颜色、编一句台词……)如果你愿意,还可以让孩子玩积分比赛,看谁喊出的更多。
找字: 开车在路上,看见广告牌、商店铭牌、路标等的时候,让孩子喊出他认得的字。还可以考验孩子的记忆速度:喊出奔驰而过的其他车辆的车牌号码。
培养记忆能力的游戏
拍拍你的手: 用彩色纸,剪出大大的方形、圆形、三角形来。让孩子来决定,每个形状代表一个不同的动作,比如说,看到方形就拍手,看到圆形就跺脚,看到三角形就捏鼻子。你来做队长,先按照顺序分别指向(或者举起)不同的图形,一边自己示范出相应的动作来(方形、圆形、三角形,重复)。然后,你来指(举)图形,让孩子们配合做出相应的动作。可以带着孩子们越做越快。过一会儿,变换不同图形所代表的动作,比如,看到方形就摸脚尖,看到圆形就举胳膊,看到三角形叫跳起来,然后,接着往下玩。要求不能跟刚才的配对动作弄混淆,比如,看到方形,不能再拍手,而必须摸脚尖……
词语接龙:先说出任意一个词,然后,另一个人接龙,用的第一个词必须是上一个人说出来的词的最后一个字。比如说:苹果、果酱、酱瓜……
其他有助于大脑执行功能发育的做法
各种日常锻炼。这是促进大脑执行功能发育的最佳做法。还有,一些强度不大的活动,比如瑜伽、跆拳道(非竞技型),经研究证实,也对孩子大脑执行功能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订立一个奋斗目标。比如说,到了3岁的时候,要搭成更高的积木塔;5岁的时候,要做成一个给小鸟住的房子。
培养某种爱好。激励孩子对他喜欢的某项活动付出实实在在的热情和努力。
参加蒙台梭利学校的活动。常常参加这类活动的孩子,不仅大脑执行功能发育得更前卫,而且孩子也往往更具有创意。
允许孩子犯错误。
学习第二语言。
玩角色扮演游戏。
齐亚德,昆汀(2岁)和扎克(4岁半)
昆汀(2岁)和索尼娅
良好大脑执行功能的具体体现
小孩子 | 成年人 | |
---|---|---|
抑制能力 能抑制住自己想做某件事情的欲念,只做眼下应该做的事情。 | ·如果能在稍后得到更大的奖赏,那么宝宝可以做到不要现在就能拿到手的小奖赏。 ·自觉走到队伍的最后去排队,而不是到前面插队。 ·绕着玻璃展柜来回看,知道不能直接伸手去拿里面的东西。 | ·不再没完没了地往下看某最热门连续剧的“下一集”,而能够停下来,把电视机关掉。 ·先想一想,然后才开始说话。 ·一旦下了决心要多吃水果少吃蛋糕之后,就真能说到做到。 |
记忆能力 把该记住的资讯记在心里,以便接着往下做事情。 | ·走路的时候看见某样东西,能想到一首歌的歌词中唱到了这样东西。 ·用心算来完成一道加法题或者减法题。 | ·能从当前的一件政治事件联想到历史书上读到过的某个历史事件。 ·回家路上,能根据路程在心里盘算可以顺道做些什么事情。 |
关注能力 能够专心于目前关注的事情,不受旁边的干扰。 | ·专心搭建自己的城堡,不去理会在旁边来回跑的其他孩子。 ·在购物中心里,眼睛只盯着妈妈,不去理睬周围的商品、人流等其他景观。 | ·专心工作,而不是一再停下来“刷手机”或者“刷电脑屏”。 ·聚餐的时候,哪怕周围的人都在各说各的话,你也能不受干扰地继续你俩的对话。 |
变通能力 能根据具体情况来改变自己的要求、想法、着重点等。 | ·一种做法达不到目的时,知道换另一种做法。 ·在角色扮演游戏的时候,能根据情节的要求不断变换自己担当的角色。 | ·能明白不同的人所持的不同观点,能想到为什么别人会那样说、那样想、那样做。 ·一条路被堵住了的时候,能想到其他路径。 ·计划被打乱了的时候,能根据新情况来调整计划。 |
研究报告这么说
许多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调查研究都发现,一个孩子将来能否在学习上表现出色,关键在于孩子小时候大脑执行功能的发育是否良好,而不在于智商成绩是否更高。小孩子的大脑执行功能如果能发育得更好,那么:
● 开口说话的年龄,能比同龄孩子提前3个月甚至更多。
● 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都能更加出色。
● 参加各种统一考试的成绩往往得分更高。
● 与同龄人之间的相处、与老师的相处往往更为得体(调皮捣蛋、不顾他人、横蛮霸道等行为都更少);而这往往又反过来推动孩子的学习与成绩。
● 完成大学学业的比例更高。
享利(3岁)和霍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