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让晚上的就寝程序更顺畅一些

宝宝稍微大一点,我们就开始对他吆喝了:“该上床了!赶紧刷牙!”而这“赶紧”两个字的意思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快!再快!”(是不是全世界的父母都如此?)

结果,你每天都这么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地催促孩子。有没有更好的做法?试着做一个步骤清晰的就寝流程指导图,让孩子形成固定的规范程序,一旦养成习惯,你就不必每天跟在后面催了。

要让这个流程图真正起到作用,关键在于让孩子跟你一起来做。这会让孩子觉得对整个就寝流程有相当程度的“控制权”,而且,既然是亲手做出来的东西,他自然会更乐于遵守。大约花上2~3个星期的时间,孩子便能逐渐形成固定的习惯,而原来敦促就寝程序时父母的急躁以及孩子的抗争,也就能逐渐消弭于无形。具体做法是:

和孩子一起动脑筋,把需要的步骤逐个列出来。 坐下来,拿出纸笔,你来提问,引导孩子逐一说出上床睡觉之前需要做好的每一件事情,由你一一写到纸上。然后,引导孩子把这些该做的不该做的事情好好筛选一番,最后留下不超过7项该做的事情。(针对年幼的小宝宝,也许3件事情就足够了:洗澡、穿睡衣、听故事。)

让孩子来绘制这一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 可以是宝宝手绘的图画,也可以是你帮孩子拍摄的照片(比如,宝宝正在刷牙)。然后,再带着孩子,把这些图片,按照你们已经商定好了的顺序,逐一贴到一张大纸上,做成流程图。流程图上不一定要有文字,也不必留出打钩的地方,更不必留出贴小红花的地方。这是因为,对孩子的“奖赏”往往只会把孩子的动力变成短期动力。简简单单的一组(或者两组)图片就很好了,这足以提醒孩子每一个需要做到的步骤。

花时间训练孩子。 每天晚上专攻一个步骤,认真练习;而其他的动作,只需稍加指点就好。每当孩子完成了一个步骤,就带他回到流程图前,让他自己看下面该做什么。还有,你事先应该花时间跟孩子讨论相应的行为后果,比如说:“晚上8点整关灯。如果在8点之前你没有完成所有步骤,我会直接把你送上床去,关上你的房门。没有抱抱,也没有故事。”

让流程图来“当老大”。 当孩子跳过某个步骤(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不是)的时候,不需要由你来告诉他该做什么,而是把他带到流程图前,向孩子提问:“按照你的流程图,接下来该做什么?”“要想早点开始听故事,你还需要先把什么事情做完?”“这个步骤一完成,就该什么步骤了?”“根据我们商量好的就寝程序,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如果是小于5岁的孩子,你应该陪着孩子一起做每一件事情。

如果孩子还是不肯去做,该怎么办?平静地指出来,带着他去做;或者把他抱回到流程图前,再来一次“问答题”。你也可以提醒他,刷完牙就可以开始读故事了;你还可以说,“我先到你房间里去等你,你穿好了睡衣,就可以进来找我读书了。”

请你试试看

睡觉前疯上一疯!

拿特金他们家发现,开始洗漱之前先跟孩子一起疯疯闹闹5分钟,比如“狂舞晚会”或者“发票大联欢”,能使得晚上的就寝程序更顺畅一些。

父母辅导员萨日娜·拿特金指出,如果引进就寝流程图之后,每天晚上的就寝程序依然像打仗一样,那么你应该反省一下,究竟哪个环节没有做好。是不是孩子需要你多花些时间陪陪?是不是你太柔软了,“手腕”应该再硬一些?

如果孩子躺下之后反复跑出来,找你要这个要那个,你不妨在流程图上加一条内容:“我们来看看,上床之前你还需要些什么,我们来把这些全都准备好。”也不妨给孩子发几张“睡前票”,告诉孩子他可以凭票来找你提要求。每天晚上只发2张票,除此之外的要求你一概不予理睬,只管温和但坚定地把孩子送回床上去。

但凡某项商量好了的计划执行不下去,你就应该再次召集家庭会议,跟孩子一起重新动动脑筋想想办法。

31 让晚上的就寝程序更顺畅一些 - 图1

特蕾西和杰尼瓦(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