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能给我们人类的身、心、灵都带来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运动,不但能增强我们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还能增加我们的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关注能力,以及其他更多能力。不但如此,运动还能减少我们的焦灼感、压力感、沮丧感。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运动能够:
● 增加我们大脑中的氧分子;
● 助长以及保护大脑中的神经元;
● 提升一种叫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或BDNF)的化学元素成分,而这则有助于消减毒性应激反应激素的分泌;
● 释放一些化学物质(比如说: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多巴胺),从而有效地抑制我们的情绪失控。
反过来,假如我们久坐不动,我们身体的各种机能可就该乱套了。
我本来以为,所谓的“久坐不动”的人,应该是那种成天靠在沙发里看电视、吃油炸土豆的人。可是后来才明白,几乎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有些“久坐不动”的味道。假如你也是成天坐在办公室里,那么,哪怕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坚持了一定的锻炼,你都仍然会陷入了患上慢性病的“高危系数”之中。过分的久坐肯定会对人的新陈代谢率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以至于著名的梅奥诊所的一位专家、科学研究员詹姆斯·莱文,干脆把“久坐”称之为“致命行为”。
根据哈佛大学进化生物学家丹尼尔·利伯曼的估算,我们那些靠狩猎与采集的祖先,每天的行走距离大约在9公里到15公里左右。而当初促成了我们人类大脑进化的环境与条件,往往仍然是能使得我们今天仍然能健健康康活着的条件。
也就是说,除了你每天都至少要保证半个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的锻炼(能让你累到要使劲喘气的程度)之外,你还须确保自己一天到晚都能有机会动来动去,而不是整天坐在那里不动。如果你是一个停职在家照顾宝宝的人,那也许每天哪怕能有一点点机会让你坐下来喘口气都很珍贵;可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则请你认认真真地考虑一下,如何才能让自己不要陷在开汽车、坐办公室、看电视的非健康状态之中。
而这样的观念、这样的做法,不但适合于你,也同样适合于你的小宝宝。学步期的小孩子就是需要满地走;而年龄更大一点的孩子,每天需要至少一个小时以上的有氧运动,比如说跑步、跳绳、游泳、篮球或者足球。最好你能保证孩子每小时都能有15分钟的运动时间。
研究报告这么说
根据某项针对老龄化的长年跟踪研究报告,研究人员整合了6.3万个45~64岁男子的数据,结果发现,与每天坐着不动的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的人相比,超过4个小时的那些人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的比率,要“远远高于”前者。
请你试试看
我家宝宝的儿科医生给我的最有价值的一条建议,是每天都要给宝宝足够的机会,让她充分消耗体力。如果我胆敢不咬紧了牙把宝宝带出门去(有些时候我还真是懒得出门),那么,我注意到,宝宝就会变得格外闹腾,午觉也不好好睡,晚上更是不肯轻易就范,就好像不把白天欠下的活动量给补回来就不行似的。事实证明,带宝宝出门去遛弯,是针对孩子胡折腾的“最佳疗法”。
特蕾西和杰尼瓦(18个月)
让和菲比(2岁半)
丽莎和杰西(2岁)
特蕾西和杰尼瓦(23个月)
汤姆和佩奇(5岁)
促使你去锻炼的几个好办法
寻找能提供婴幼儿看护的健身房、瑜伽坊。 在我所居住的西雅图,这只需要每次额外花费3~5美金,可值得了。锻炼时间能错开孩子的午睡时间最好。如果你是一个离职在家专门照顾孩子的父母亲,建议你把所有的可能时段都记到你的日历上,如此一来,一旦时间合适你就能抓住机会赶紧去一趟。
加入一个亲子合力健身班。 比方说各种“推车健跑班”“婴儿飞车队”等等,以及瑜伽、游泳等亲子活动班。
买一个大轮婴儿车,随时根据你自己的方便程度,推车出门去跑上一圈。 也就是说,并非在宝宝习惯了的、能预知的时间段,而是你逮住机会就跑一跑。
找一个同道人,一起锻炼。 不过,最好这个同伴的孩子需要午睡的时间能跟你家宝宝相吻合,或者能固定地错开来。若是一个能灵活应变的人也很好,这样对方才能配合你的见缝插针,陪你一起锻炼。毕竟,以养育宝宝为首要任务的你,要想能挤出时间来锻炼,这相当不容易。若这人在你家宝宝早晨醒来之前,或是你爱人替你给宝宝喂早饭之时,能抓紧机会陪你锻炼,那也很好。
选择你真正喜欢的活动。 如果“锻炼”这个词让你听着就觉得为难,那么,不妨选择诸如“爬山”“跳舞”等你真正喜欢的活动。总之,但凡能让你换换脑筋、出一身汗的事情就很好。
现在就赶紧做!
你该选择什么样的运动项目,才能保证3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一定要把具体的日子、时间、地点都计划好。
起来动一动的好办法
把车留在家里。 没错,去餐厅吃午饭,开车只要10分钟的路程,你走路恐怕要至少花40分钟。可是,这又有什么不好的呢?你和同伴有了更多的聊天时间;你与周遭环境有了更深入的接触;而且饭后走一走,更能让你觉得浑身通泰。还有,你家附近的菜店或者农贸市场,也可以走着去,买了东西不妨塞在孩子的小推车里。要出去办个事,那就骑自行车好了,需要带着的东西可以用双肩包,或者是自行车的后坐挂包,还可以塞进孩子坐着的自行车拖斗里。哪怕是七八公里的路程,骑自行车的话,无非是半个小时而已。嘿,这每天半小时的中等强度锻炼指标也就完成了!
多动一动比省时间更重要。 这一观念上的转变,的确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得过来的。你不妨先走一小步,然后逐渐增加。比方说,开始的时候可以一部分的路程走路或者骑自行车,另一部分则搭公交车或者开汽车。你甚至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彻底变个样,比方说不再住市郊的大房子,而改住闹市区的小房子,如此一来,上班、买菜等就真可以是在走路或者骑车范围之内的事情了。
你是不是在想:“那怎么可能呢?”对吧?
那就花点时间,把你的顾虑写下来。 针对每一条“不可能”的理由,你都使劲动脑筋想想,怎么才能超越障碍,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比方说,如果让你觉得骑自行车不可能的理由是“我都不知道路该怎么走”,那你就借用网上地图,画出几条可行的自行车加公共汽车路径来,并在头脑中想象骑车去其实挺便利的。
又比如,另一条“不可能”的理由,是“我不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步行”,那去买一套合适的装备,试一试,看看在那样的天气里步行,是不是真的像你所想象的那么糟糕。再比如,如果市郊大房子的好处之一是“孩子能有一个安全而宽敞的后院玩”,那你在闹市区找小房子的条件,可以是“住在靠近公园的一条僻静小街上”。
多想想,还有些什么让你觉得“不可能”,再想想怎么才能使“不可能”变成“不会不可能”。
站在办公桌前工作。 如果你的工作台前有一把椅子,那么,若想在上班的这8小时里起来活动活动,恐怕你很难做到。幸运的是,站着办公,目前已经不算是稀罕事了(我站着办公的做法,是把我那笔记本电脑放在一个塑料储物箱上,再接上一个外接屏幕,而且这屏幕还是附带了几项更时髦的功能)。如今带走步机的办公桌已经不再是稀罕物,市面上很容易买到,你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慢慢步行。
有好几个使用这种带走步机的办公桌的先行者,对这一创意倍加赞誉。比方说晚间访谈节目主持人吉米·金梅尔、气象节目主持人艾尔·罗克尔,还有纽约的特约撰稿人苏珊·奥尔良。奥尔良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采访的时候表示,走步机办公桌使得她下午的工作时间不再觉得昏头昏脑,而今,她再也不惦念座椅:“很有意思的地方是,如今每次我下班之后,想的不是‘我的天,总算可以有个地方坐一坐了’;相反,我发现自己更加精力旺盛,因此常常想的竟然是‘唔,回家后第一件事情,是带我的狗狗好好走一圈’。”
另外,还有一个叫德沃尔雷的人,在instructables.com上贴过这么一段让我忍俊不禁的博文:“以前的我,站立只为应急,走路更是苦刑,而如今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这全新的做法,很想这么告诉你:今天我生活中所有的幸福和快乐,都来自于这站立办公!”
故意避易就难。 比如说,明明有电梯可用,你偏去走楼梯,哪怕你的办公室在第二十层。带宝宝出门的时候,别用小推车,改用背兜或者爬山背包,把宝宝背在身上。如果真要用小推车,那就推着跑,而不是走,哪怕只能跑上一小段路。开车出门的话,停车的位置越远越好。我们的天性是喜欢避难就易,所以,你要有意反其道而行之。
离职回家,专门照顾宝宝。 如此一来,你肯定会发现自己成天脚下不停!做饭、清扫是上肢运动;拾捡地上的玩具、清理地板上的牛奶、把宝宝从地上抱起来,这是弯腰运动;替宝宝换尿布、换衣服的时候跟宝宝比力气,这是摔跤运动;累得出门喘口气溜达上一圈,这是下肢运动……以我的亲身体验,估计你是不可能找到机会坐下来的了。纵然如此,请你还是要记得,每天要至少保证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噢。
现在就赶紧做!
计划一下,你要用什么办法来防止自己久坐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