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把视频时间变成真正有益的学习时间
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装有成千上万种据称是“教育性”的电子游戏或者程序。可这并不意味着小宝宝就一定能从中学到东西。
因此,为孩子选择电子游戏的时候,你也许愿意借助下面这两条标准:
越需要孩子与之互动的程序,孩子越能从中学到东西。 比如说,学语言的游戏,如果孩子必须点击某个键,才能听到一句话,那么,这比单纯让孩子被动地听更能学到东西。
越需要多个孩子互助的程序,孩子越能从中学到东西。 比如说,需要两个宝宝一起触动视频,才能够显示下一个画面,那么,两个小宝宝都能学到比自己一个人单独玩耍要多一倍的东西。
孩子满了2周岁之后,可以开始通过视频来吸取和学习知识了。但是,因为孩子这时候生活中还有远比视频更重要的、更能帮助孩子茁壮成长的事情——与别人的互动和交谈、肢体活动、玩耍等——所以,美国儿科学会提倡,孩子每天和各种视频接触的时间,包括看电视、用电脑、玩手机等,须限制在两个小时之内。
这要怎么才能做得到呢?这里有几点建议供你参考。
立规矩,做限制
限制视频内容。 不仅是电视节目,还有网络视频、电子游戏与程序乃至给孩子看的电子书,都应做内容限制。
限制时间。 每天究竟可以花多少时间在视频上,这要看在孩子的生活中你把哪些事情排在更首要的地位上。肢体活动、玩耍、睡觉,这三大项,对小宝宝的大脑发育来说,毫无疑问要远远比视频时间更为重要,因此,请你一定要首先确保这三大项所需要的时间。
规定一个“时间兑换”的要求。 比如说,每3个小时的大活动量的玩耍,可以换得一个小时的视频时间。3~5岁的孩子,一整天中的每一个小时都应该有不少于15分钟的玩耍时间。
给孩子“视频时间代币”。 比方说每一个代币孩子可以在周末的时候“兑现”10分钟的视频时间。而孩子获取代币的办法,可以是帮父母做了几件家务事、跟小朋友和平共处、听从父母的要求等,还可以是你看重的其他一些行为。拿了代币之后,孩子可以自行决定怎么用,比如每次用掉1~2枚,也可以积攒起好几枚来,一次用掉。
把“视频时间”的开放推迟几年。 没有证据表明,假如孩子不从小就学如何用电脑用手机,将来就会落后于其他人。年龄偏大的孩子一旦接触到电脑的直观界面,和幼童一样可以很快掌握窍门。另外,如果你注意到孩子对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有上瘾的迹象时,建议你把这些东西收起来一段时间。
你自己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视频上?想一想,等孩子长大之后,你希望他们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视频上?对孩子来说,不论你如何给孩子设限制设规矩,不论你是否陪孩子一起看视频,不论你是否给孩子的房间里也摆上了电视,最重要的却是他们亲眼看见你,作为父母,每天花多少时间在这上面。大多数家长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可是,如果你自己每天花好几个小时看电视,却不赞同孩子也一样每天花好几个小时看电视,那么,请你首先改一改你自己的生活习惯。
是强化,而非替代,孩子在真实生活中的学习
借助电子设备来帮助孩子学习,是对这类东西的一种更好的运用。比如说,我带着孩子搭乘公交车时,就调出手机上的动态地图来,让小宝看看我们在地图中的实际位置。朋友家的孩子养了几只毛毛虫,做父母的就找出了蝴蝶蜕变的推移录像,帮孩子增长见识。
专家们是怎么做的
我总喜欢打听那些主导了各种研究的专家们在自己家里是怎么做的,这使得我更懂得要从中挑选那些符合我自己的价值观以及我家情形的研究结果。
迪米特里·克里斯塔基斯,是一名研究儿童身心发育的专家,而且还是华盛顿大学儿科教授、西雅图儿童医院的教授医生。他曾经在《环球邮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里面概述了他自己家里的规矩:
“我是一位父亲,推行着属于我们自己的规矩,而且,我认为每位家长都应该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规矩。另外,我个人认为美国儿科学会倡导的每天2小时的限制太宽松了,我自己肯定不会向人家这么推荐。
“在家里,周一到周五,我不允许看任何消遣性的视频。这消遣视频,每位家长的定义肯定不会一样,而我指的是不动脑筋的呆看。比方说我家15岁的儿子喜欢借用电脑来创作一些电子音乐,我自然不会把这归类为不动脑筋的消遣。另外,用手机发送文字短信,我也不归为不允许类别,毕竟短信交流已经成为如今在校学生的主要交往模式,姑且不论这种模式是好还是糟。在我们家,这类的手机刷屏被归为‘电话时间’。你觉得呢?”
萨日娜·拿特金是西雅图市的父母辅导员,也是获得认证资格的社工人员,在一次采访中,她说:
“我们家的规矩,是周一到周五每天20分钟的视频时间,周末的时候会多一点。这个时间的设定,主要是根据其他更重要的事情的优先排序来决定的:首先要保证睡眠时间,其次是玩耍时间,再次是写作业时间,还有全家共进晚餐的时间。这几大项一刨除,每天能剩下的时间也就没多少了。
“而且我们家的规矩是两个女儿(一个5岁一个8岁)一起参与制定的。她俩还可以自己决定视频时间是全积攒到周末一起看,还是每天都看一小会儿。
“允许她俩观看的内容,我们家也做了限定。泰福节目可以看(没有广告),另外,我们允许的几个游戏程序,还有我们挑选出的几个网站网址,也都归在一个允许她俩进去的电子档里。”
跟孩子一起玩电子游戏
小时候,家里有一台阿米咖电脑,我的两个姐姐常常陪我一起玩电子游戏。我记得那游戏叫“神奇恐龙迈克”,你要从一个平台上跳起来,再借助降落伞落到另一个平台上,起落的时候,不但要小心躲开坏蛋,还要按照正确的顺序采集字母,最后拼成正确的电脑专用词汇,比如说,“打印机”“磁盘操作系统”等。多傻气的游戏,是吧?该我操作的时候,两个姐姐总是在一旁替我大呼小叫。虽然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不过,唯有姐姐们陪着我一起玩的时候,那才是最好玩的时候。这段往事给我留下了一段很温馨的回忆。
如果你的孩子也喜欢玩电子游戏,请你和孩子一起玩。跟孩子聊聊获胜的喜悦、被打败的懊丧;告诉孩子你欣赏她为了能提高水平获得胜利而付出的坚持和努力。
珀西和阿米莉娅(4岁)
54 给孩子犯错、感受无聊和难受的机会
眼看着小宝宝不开心,这会很让父母受不了。可是,如果你立刻赶去替孩子处理掉所有的麻烦,那么,孩子又怎么能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呢?
要让孩子为将来长大做好准备,这意味着要让孩子知道该怎么面对困难,让孩子自信她有能力处理好各种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当孩子感到难受的时候,不是你替孩子把麻烦“挡”掉,而要培养孩子能自己忍耐并处理掉麻烦的能力;意味着不是你替孩子把令她痛苦的根子“拔”掉,而是教导她如何妥当而得体地自己把根子“拔”掉。
该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立能力?这里有几个好办法可供你参考。
等待。 比方说,你家1岁多的小宝宝想自己拧开瓶子盖,你该不该只等上3秒钟就过去替他打开?请你多等等,把他拉过来坐到你的腿上,耐心等他去尝试,至少等上1分钟。一边等,你可以一边说:“对,向左边转是打开。唔,如果一下向左边转一下向右边转,这盖子就怎么也打不开,是吧?”如果孩子眼看就要做成了,你不妨在旁边鼓励他:“对,就差一点点,继续。”当孩子最终觉得泄气想要放弃时,你一定能感觉得到,这才是你该主动请缨的时候:“要不要我帮你?”然后,你把自己的手盖在孩子的小手上,手把手带着他一起拧,让他能有机会感受你是怎么动的、怎么把盖子拧下来的。
不仅仅动嘴说,还要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去感觉。 比方说,你家3岁的宝宝,冬天出门时不肯穿外套。怎么办?跟孩子一起,在门口站个几分钟,“我们来看看,今天天气怎么样。哎哟,好冷哎!外面好冷呢,你觉得不?来,把外套套上,咱们会觉得又暖和又舒服。”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陷入负面情绪中时,告诉孩子这叫尴尬、丢脸、愧疚、屈辱,等等。孩子不仅仅应该知道什么叫舒服,也应该明白什么叫难受。当你感觉到孩子陷入了这类负面情绪的时候,请你替孩子说出来,而不是漠然置之。同样,也不要立即冲上去替孩子挡驾以免他“陷入苦海”,而是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并跟孩子共情,同时也借机跟孩子说说能有些什么办法来熬过并摆脱困境。
给孩子留些时间,让他自己想办法打发。 如果你总是把孩子的一天安排得满满的,或者是允许他随便看视频,让他没有任何空余觉得无聊,那么,孩子也就没有机会能学会该怎么自己打发时间。一旦这孩子空闲了下来,不再忙得连轴转,他就会不知所措、苦恼烦躁,于是,只好过来烦你。不然怎么办呢?谁让他不曾有机会学习如何自己打发时间呢?
闲得心慌,无聊透顶,的确会让孩子感到难受和懊丧。 这时,孩子的大脑会自然而然想要把这种感觉给撵走。因此,请你给孩子留出时间来,让孩子的大脑能有机会学习和练习如何想办法把无聊给撵走。比如说,天马行空地幻想幻想、做做白日梦、在脑子里琢磨一道题,或者盘算盘算接下来该做什么。有人类学的研究行家甚至这么认为:无聊其实是孩子发掘创造力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所以呢,如果下一次你家宝宝又过来找你哼唧,说“我好无聊啊……”的时候,不妨变换一下你一向的做法:“我正读书呢,乖宝,你打算做点什么呢?”
佩奇(5岁)
[1] 译者注:美国人大多只有晚餐的时候才会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