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媒体的兴起

当你不再只是单纯地被动接收信息(新闻),而是积极主动地发掘自身的价值和思想,参与信息的制作和传播来与他人及社会开展互动,这时候你就是自媒体,你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让你成了自媒体。微博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自媒体的发展,也助力奠定了微信发展的基础。

通信设备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剥夺”了传统媒体(媒体组织)的部分信息传播权。当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使用频率和总时长)超过媒体组织(影响力)的时候,个人可以运用数据网络或传播渠道将自身创造和接收的信息进行二次传播来影响自己“圈子”里的人,并且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可以实现即时畅通的交互传播(双向传播),每个人既是传播者(自媒体)又是接收者(受众)。

微博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社会化交往的需求,人们第一次实际感受到在公共事件中自身的作用。个人主体意识增强的另一方面,则是个人对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关注。如果说微博是一种“走出去”战略、是事业型的追求的话,那么微信就是一种“回归”、是家庭型的需求,是自我关注意识的回归和崛起。互联网、电脑、手机只是推动,而不是决定了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自媒体的兴起,微信的交互传播与分享的功能顺应和满足了这一需求与趋势,就像顺江而下的航船速度大于静水中的速度一样。

反过来讲,腾讯很好地利用和把握了一个很好的时机,或者说是中标了一个很好的项目。这个项目本来有很多人投标,不管最后中标的是谁,类似于微信这样的项目一定会被实施。腾讯以其相对更强的竞争实力成为首先介入和实施这个项目的公司,因而赢得了发展先机,成为行业领导者和标准(规则)制定者。由此看来,“微信”的出现是必然的,社会层面上有这样的需求,其落户腾讯则具有一定的偶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