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微信喊你来开店
一、初识微信电商
1.微电商是什么?
打开新闻,关于微信的各种消息不时会铺满屏幕,而关于某企业入驻微信开通商城的报道也不时冲击一下我们的视野。微信让我们了解了微信商城和见证了微信的强大能量,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个人都在尝试开通和经营自属的微信商城,以期在微电商浪潮中占得一席之地。其实,微信商城只是微电商的一种形态,只是微信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微电商。
微电商
微电商小米3专场
如果说电子商务(互联网)消灭了地理距离上的阻碍,那么微电商则极大削弱了电子商务准入的门槛,微电商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形式,是移动(手机)互联网的发展催生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扩展的结果。与实体店面高昂的成本和巨大的人力投入相比,微电商的投入和风险都很小,操作运营也更为简便,几乎所有使用手机的人都可以开设一家自己的网上商店。或许没有豪华美观的装饰,也没有一支规模化的服务团队,但是一样可以实现即时交易,毕竟使用手机进行购物的便利能省下很多非必要的环节。
微博的出现开启了微电商的时代。2011年11月11日(史上最“光”的光棍节),具有电子商务功能的腾讯微博“微卖场”正式上线。好乐买借助这个平台推出了转播(发)降价的“倒贴式营销”——在转播(发)降价机制的刺激下,匡威经典系列硫化鞋半天内累计被腾讯微博网友转播1239次,累计降价90.00元,降幅47.62%,500件商品5个小时内全部售出,10台iPad 2两小时内被“秒杀”一空。
2012年12月,小米手机正式宣布:将于当月21日在新浪微博开售5万台小米手机2。这一场被业界称为“首次微博社会化网购”的开场秀非常成功。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其从预约、抢购到下单购买都在新浪微博平台上进行,支付环节将借助新浪刚推出的在线支付工具“微博钱包”完成。
2013年3月14日,新浪微博与国内餐饮业知名的CRM服务提供商雅座在线合作,共同进一步打造微博钱包,推出“微美食”,试水闪购。2013年5月,腾讯更是宣布阿尔卡特、麦包包、韩都衣舍、匹克、斯波蒂卡、神州数码、杜蕾斯等500家知名品牌商家集体入驻腾讯微卖场(商城)。不仅如此,腾讯甚至准备尝试汽车、房屋等大宗商品在微博售卖。例如,奇瑞汽车准备在腾讯微卖场中推出一台奇瑞CRT汽车进行“转发降价”,每转发一次降价0.5元。买家们或许最低仅用1元就可将原价7.58万元汽车开回家了。
微电商是什么
诸如此例,不一而足。而2013年8月兴起的微信商城更是让微电商以席卷之势对全民进行渗透和营销。继微博商城之后,微信商城再一次让人们见识到了微电商(商城)并不微小的力量。不知不觉间,微电商已经在你的周围构筑起了一道严密的包围圈。先知先觉者,利用微电商成就梦想;后知后觉者,成为宣传推广的工具;不知不觉者,得为营销行为买单。简而言之,微电商就是微博和微信上的商城。
2.走近电商:淘宝—京东
每到节日,快递人员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节日期间的收入会大幅增长,因为订单业务会大幅增加;紧张的是,节日期间繁重的投递任务会让日程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休息的机会。而你也在增加快递人员既兴奋又紧张的感觉,因为你也在进行网上购物。这些物流的投递人员所投送的货物就是从电子商务平台上发过来的订单,比如淘宝、京东。
与传统的实体零售不同,电子商务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和优势。从经济上讲,电子商务可以免去高昂的店面租金、仓储费用、展示费用、信息传递费用等,以虚拟的数据信息代替实物信息,极大地节省了经营成本。这样就扩大了电子商务的利润空间,同时也降低了商品的零售价格,对商家和顾客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大家都有利可图),从而更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从效率上讲,电子商务消除了地理上的限制,将顾客群体扩大到全体网民(理论上),北京的顾客(网民)可以在家里就可以即时购买到海南的商品,而顾客可选择的范围(商品)也大为扩展,这样也能将顾客潜藏的消费欲望变成现实的消费行为。不仅如此,网上电商可以同时容纳大流量的人群浏览商品(就像逛街一样)而不用担心店内站不下这么多人,顾客可同时自行查看所有商品信息,具有购买意向的才会与电商客服联系,这样客服人员能够同时洽谈多项订单,缩短了购买前的准备时间和环节,成交概率和效率大大提高。
虽然不是国内第一家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却很快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大的网络零售商圈。2003年5月10日成立,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2013年淘宝网总交易额(中国)达到1.4万亿(全国网络零售总额约1.85万亿),占比超过75%。201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380亿元,淘宝占比约6%。淘宝,已经成为国内网购和电商的代名词。
网购除了淘宝(含天猫),紧接着就是京东了。京东商城(电子商务)成立时间比淘宝网稍晚,但其前身京东公司(1998年6月)却比淘宝网母公司阿里巴巴(1998年12月)成立更早。2004年1月,京东多媒体网成立,正式涉足电子商务领域。2007年6月,京东多媒体网改名为京东商城。2013年,京东注册用户超过一亿、交易量突破1000亿元。
淘宝VS京东
其实对比数据不难发现,京东与淘宝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而之所以选择淘宝、京东作为电商企业的代表,是因为这两家电子商务企业能够代表电子商务的两种主要的运营模式和发展思路。有过较多网购经历的读者就会发现,淘宝网上商品的数量比京东的多、种类比京东的全、价格比京东稍低。购买衣物、零食等常用居家用品,网民一般都首选淘宝,而购买电子电器产品、中高档护肤保健品等却会选择京东。由于淘宝的快消品比较多,可选择性也更大,因而成交量更大;而京东以耐用品为主,价格相对较高,因而成交量较小。
其实,单就数据并不能说明淘宝与京东的不同。分别打开淘宝、京东的网站首页就能发现不同:淘宝网上衣物、鞋包、饰品及本地服务所占比例很高,而京东则是以电子产品为主。如果说淘宝是一个交易市场的话,那么京东就是一家百货商场。两家电子商务的本质区别在于,淘宝是一个开放的公共交易平台,其本身并没有商品用于交易。商家入驻淘宝交纳服务费(管理费),商家只是借助这个场所开展营销活动,其品牌和经营权限归属商家或店铺,其优点是“量大类全价优”,为消费者(顾客)提供直接服务的不是淘宝,而是落实到每一个商家或店铺,商家的主体性作用要大于淘宝商城,交易是用户与商家之间开展的协议活动。服务、交易、快递、结算等环节都是首先由商家负责,完成后才反馈到淘宝,是一种交易(行为)后反馈。因而淘宝上不同商家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商品价格、快递投送等差别很大,淘宝是市场。
不同于淘宝,京东走的是另一条路线。京东自身拥有或代理很多著名企业的品牌产品,创立了自有快递公司“京东快递”统一发货。商家或店铺采取与京东合作(代理代营)的形式进行网上营销,管理较为严格和规范。提供服务的主体是京东商城,商家(客服)只是京东与消费者(顾客)的联系人,服务、交易、快递、结算等环节首先汇总到京东商城,再由商城反馈到商家,是一种交易前反馈。相对于淘宝,京东商城具有一个实际的统一管理者,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商城发挥的主体性作用较大。因而京东上不同商家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商品价格、快递投送等差别不大(限时促销让利活动除外),京东是商场。了解了电子商务的两种主要形式就能更好地理解微电商,也能做出更合适的选择进行网上购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