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再不用就out了

4.再不用就out了 - 图1

大家都在使用微信

时尚是什么?时尚就是当下的热词,比如微信。潮流是什么?潮流是大家都熟悉的动作,比如按住说话发送语音。时尚潮流就是大家都在用微信。当然,时尚潮流是分类的,使用微信只是其中一种而已。微信有一个很时尚很fashion的名字叫“WeChat”,我们都在(用微信)聊天,我们代表多数人,那么你呢?就像一群孩子在玩“一起来滚雪球”,你却在看他们玩耍。这时候,他们是多数是时尚,那么你呢?

想象一下(Imagine this),在你还不知道微信为何物的情况下,突然有一天你的朋友们都在使用微信了,而你还打电话、发短信、上QQ、写邮件与他们沟通,这时候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减少与你的联系,这时你就很无辜地成为了被孤立、被边缘的对象。不仅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也都在使用微信。当你知道他们都在用微信互相聊天异常火热,你很可能就会去了解微信到底是个何方神器。为了通信和工作的需要,你可能就去买个智能手机,然后下载、安装、使用微信。那么,恭喜你,你现在是微信“潮人俱乐部”的会员了。其实,笔者我最初关注和使用微信也有这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项微信使用情况调查显示,约82%的微信用户是受到朋友同事的影响而加入微信会员队伍成为新“潮人”的,他们又会对尚未使用微信的朋友圈产生同样的影响,这就是群体效应。当媒体上、空间里、商店中频频出现“微信”时就会对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产生影响(积极方面),我们可能就会去关注它、接受它、习惯它,因为我们都是凡人,不能超然于世外。虽然是不自愿的,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强制性的。微信快速增长的用户群体构成了社会的一种时尚潮流,大家都在用,再不用就out了。

表2-2

4.再不用就out了 - 图2

5.“微流量”的诱惑

作为一个经常用手机上网的手机控,你一定为每月的流量不够用而发愁。50M能做什么?每天上网看几页新闻,浏览几幅图片几天流量就归零了。如果你的手机开通3G功能,那么50M只需几个小时就成负数了。网络时代,流量就是金钱,如何节省流量又不影响通信成为手机一族共同的烦恼。

如果有一种聊天软件能大幅度减少流量的消耗,相信你一定会鼓掌欢迎。当然,它也不是完美的。微信之“微”,不仅在于其操作便捷,还在于其较小的流量消耗。表2-2的数据展示了微信的流量消耗情况。

微信有着精心设计过的通信协议,后台挂机一个月消耗约1.7~3.0M流量。网络不稳定导致重复登录和启动流量消耗会有所增加。手机智能时代,流量就是生产力,省流量就是竞争优势。虽然实际消耗的流量与理论数值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是相对于其他通信软件(含拨打电话、发送短信),微信所节省下来的流量仍然对手机控们构成了巨大的诱惑力。

节省的不仅是流量,更是金钱。以短信为例,1M流量微信约能发送1000条文字消息,约需0.3元。手机发送1000条文字信息需要100元。手机拨打电话存在占线、漫游费、不满分钟都要计入等,发送微信消息对方登录就能收到信息,也不用担心漫游费和通话时长的被“延长”。微流量,成为微信扩张的一件强大的武器,这也是电信运营商与微信“对嗑”的主要节点。

6.谁在使用微信?

你已经在使用微信了,你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微信。那么,你是否想过,是谁在使用微信呢?你是否想知道,是谁构成了微信庞大的用户人群呢?

其实,就是无数的你、我、他——他们构成了微信的用户群体。关注一下你身边的人你就会发现,从事酒店、旅游、商业、娱乐、餐饮、糖酒、媒体、文化等行业的管理人员和时尚白领是使用微信最集中最主要的人群,文化程度一般在大专或本科以上,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交和情感诉求,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较高。这些人群年龄在20~50周岁之间(含大中学生),其中接近九成的人使用过或正在使用微信,规模超过微信总用户数量的八成。

来自速途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平均每天使用微信一次以上(含)的人群比例为73.4%,每天使用微信5分钟以上(含)的人群比例高达71%,主要使用微信与朋友同事进行通信互动分享。微信是一个公共交互平台,用户人群的集中是其自然发展的结果,这些人群代表着社会的主体消费力量,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各种机会)。了解微信的主体用户群体后,就能根据其各自的特征制订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定期推送和宣传方案,变被动使用为主动参与,打造属于自己的微信商城(后文详述)。

7.手机上的味觉:美图中国(朋友圈晒图)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相信你一定会对各地的那些美食垂涎欲滴,笔者也不例外。当视觉的美感化成味觉的欲望,你还能无动于衷吗?当触觉的操作变成味觉的享受,你的味蕾还能处于“冬眠”状态吗?民以食为天,这是一个“吃货”的时代。“吃货”,你的福利来了,还不用微信满足食欲!足不出户,轻动手指,“味觉魔术师”即刻为你变幻出诱人的美食,让手机来满足你的味觉。

2013年12月底我国手机用户为12.3亿户(部),可谓全民手机,普及率约92.5%,使用手机上网人数为8.2亿(工信部)。每周手机上网超过一小时的网民约为5亿(使用微信超过一小时的微信用户超过4亿)。Google的调查(2013)显示,智能手机中约95%的用户利用手机查找本地信息,其中餐饮、酒店、旅游、美食所占比例均接近或超过半数,96%的人会立即采取行动,数据充分说明大家对于美食相关的信息的真诚关注和超强行动力,这与“吃货”们的懒床行为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4.再不用就out了 - 图3

美图中国

微信风行后,在“朋友圈”晒美图(美食美景美人)已经成为圈内新的小时尚。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个人的美食只是美食,大家的美食就成了美食汇。在第一批美食“吃货”们的诱惑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称“吃货”(吃货也时尚!)加入微信“朋友圈”。笔者一个名叫“燕子”的朋友就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中晒出各种美食,引得无数“英雄”口水直流。“微风行”,让美食更流行!

不仅是美食,在圈中经常爆出的还有美图:张家界、神农架、三亚、三峡、丽江、厦门、西藏、普吉岛、日月潭、迪拜塔、大峡谷……地球被手机控制,手机被微信控制。“微世界大精彩”,你只在方寸之间,却看遍了整个世界。因为视觉与味觉本就是邻居,他们经常进行信息共享,所以视觉也就变成味觉了。当数亿手机微信用户汇成美图的海洋,手机上的中国,不就是美图(美丽)中国、美食中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