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塔为沙:电商生命周期

    1.大电商是怎样炼成的?

    有一本著名的书叫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即使你没有读过,那你也一定听说过,这本书讲述的是人的成长。而笔者在此所要讨论的是,大电商是怎样炼成的。

    大电商是怎样炼成的?当然不可能一诞生就是大电商,而是从小电商一点一滴的累积渐渐成长为大电商的,就像人的成长一样。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来看看电商巨头淘宝是怎样炼成的。

    表7-2展示的是2005~2012年淘宝网的交易额数据增长图。2003年全年淘宝网交易(营业)额仅为2271万(北京商报数据3400万),2004年全年交易额就达到10亿,这就是马云所说的“2004年一个月的交易额就超过2003年全年”。起初淘宝网还只是B2B公司阿里巴巴“网上拍卖”试验品,第一个页面上诺基亚手机6000元(购买力约相当于现在的15000元)的竞拍价让人心惊肉跳,下单者寥寥无几。或许是20天迎来1万名注册用户的增速给了马云和其他高管信心,这样淘宝网才避免了“夭折”的命运。

    表7-2 阿里巴巴2005~2012年网络零售交易额(淘宝+天猫)

    三、化塔为沙:电商生命周期 - 图1

    2003年10月阿里推出支付宝以解决信用问题,随后淘宝交易量开始快速增长。这款起初只为实现淘宝网交易信用担保的支付产品以更加恐怖的速度成长,同样的产品还有2004年7月面世的“淘宝旺旺”,前者为第三方支付工具,后者为电商网络交易的沟通桥梁。
    不仅如此,淘宝网在开业当年就出台了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三年免费。对于当时刚刚在华收购易趣的国际电子商务巨头eBay而言,这无疑是致命的。eBay曾讥讽淘宝网免费反证自己的收费模式是成功的,但最后的结果是eBay在中国电商军团的夹击下从2006年开始逐步败退。不久,腾讯拍拍网也打出免费的旗号,2005年淘宝网提出“继续免费三年”的承诺。分析认为,马云的底气在于刚刚拿到的来自雅虎的10亿美元融资。“短期不求盈利”是马云和淘宝网当时给外界的信号,这一点在电子商务领域至今有效并被不断仿制和扩展,逐渐成为一种行业的运营和操作模式。
    从2006年开始,淘宝对业务进行了明晰的区分,这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C2C和B2C。2010年,阿里将自己投资的口碑网、阿里妈妈等一举融合成“大淘宝”(包含后来的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云、中国雅虎等)。2011年,淘宝网孵化的业务线在拆分中清晰起来,淘宝网、淘宝商城、一淘(购物搜索)、聚划算(团购)业务相继独立。随着2012年7个业务群和2013年初25个事业部的两度重组,淘宝网基本完成阿里架构上的业务线孵化任务(在事业部划分上已经没有淘宝网)。2013年,淘宝综合平台交易量达到1.4万亿元。
    一代“电商宗师”淘宝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看花容易绣花难,所有的举重若轻,背后都有着极为充分的准备,这些今天看似简单的决策和举措其实都有着极为复杂和艰难的衡量和选择的过程。10年的成长过程中,淘宝多次被封杀和围堵,但还是坚强地站立起来了。淘宝是微信的对手,我们在肯定微信的同时也应该给予淘宝足够的重视和尊敬——它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对手,不管未来与微信的博弈结果如何。淘宝成长起来了,它还有着更为宏大的目标:10万亿元的年交易额、淘宝电商基础化(超过支柱产业6%的划分标准和地位)、下单24小时内送达、1000万快递人员、1000万在线客服人员……

    (综合整理:新浪科技、北京商报)

    在电商宗师淘宝继续扩张的同时,2012年腾讯投入超过10亿美元的重金再次整合旗下电商业务,于是就有了后来微信取代QQ成为腾讯战略重心、微信公众账号的调整、微电商的横空出世、统计数据的公开、微信支付的扩张等重大举措。在微信发展过程中,腾讯CEO马化腾亲自督导、超级产品经理上阵带队、财付通全力支持微信支付,在互联网电商之外开创微电商新时代的势头十足。微电商,即将普及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