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当手机变成ATM
在上一小节中,我们探讨了微商城和微信支付发展成为“微商帝国”的相对优势与可能性,而本节所要叙述的则是一种现实的情景,设想的虚拟化的真实情景:我们的一切交易结算不再依赖现金、银行、网银、票据,而是手机全程操作完成,完全的数据信息代替实物钞票、虚拟存款代替银行柜台。
当手机变成新型的ATM,我们不再需要携带银行卡片,更不需要寻找银行网点或自动柜员机,因为一切支付行为手机都能完成。看电影、听歌剧、餐饮、购物、娱乐、旅游、住宿、打车……可以不用刷卡,打开微信进行智能识别,滑动手指就能完成。“无钱化交易”,你让制售假币的人情何以堪?
其实,虚拟银行并不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尚不成熟而已,人们的结算习惯还没有摒弃银行和现金,虚拟银行(虚拟支付)安全性也不够完善。更为主要的是,虚拟银行让传统支付产业的从业人员到哪里去?虚拟银行的推进有赖于需求和技术的支持,需求不足或是技术落后,虚拟银行都会停滞。
假如手机变成ATM,银行和现金真的消失了,由于虚拟数据与银行现金天然存在的差异,金融监管部门将更难对经济金融和商业交易进行有效管控,这时商家和消费者的自觉将成为维持市场秩序的主要力量,这样金融犯罪的潜在危险系数将会加大。虚拟银行和虚拟交易将催生更多的虚拟产业,实体产业的基础地位被不断削弱,这样整体性的经济危机的风险也会显著加大,冰岛的“国家破产”就是典型。
这是一种完全假设,实际中并不存在,手机不能变成完整意义上的ATM。虚拟数据和虚拟银行还是以基础的实体产业为支撑,是实体产业的服务和保障环节。冰岛的“国家破产”则是实体产业(渔业、旅游等)被虚拟产业(股票、期货等)架空的结果,手机银行、手机支付、手机微购也只是基础产业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