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服务

如果你在2011年谈论微信,相信很多人的反应还是一脸的茫然和惊愕。但是,如果你在2013年谈论微信,可能谈论的主角就不是你而是别人了,因为大家都在用微信。微信,成为第一热词,微博、QQ、淘宝只能屈居其次。

在大海上,行进中的轮船后边常常会跟随一群海鸥,甚至轮船汽笛一响都会吸引它们聚集。这些鸟儿充分利用轮船行进时产生的气流来减轻飞翔的阻力,更重要的是,轮船叶轮旋转会使海水剧烈搅动,海水表面的小鱼小虾很容易翻滚出水面,成为海鸥的美食,这就是著名的海鸥与轮船的故事。在微信背后,也有这样的一群“海鸥”,即数量较大且快速增加的基于微信的第三方服务公司(企业)。

数以亿计的用户人群代表着巨大的商机,网站、微博、App甚至QQ很快被微信的势头盖过。微商城搭建、推广、运营,微信维护与代运营,微信运营团队培训,数据调研与分析、营销咨询等新业态(服务企业)不断涌现。这些“微”字号的新业态或服务企业充分利用云计算的方法和技术,对微信收集的大数据进行专业分析,“点对点”准确把握受众(客户、消费者)需求,以“微”见长,发展十分迅速。

虽然微商城并不是微信首创,早在2011年微博(腾讯、新浪等)上就已经出现了带有营销性质和功能的微博商城,但将微商城带到大众面前的却是微信,是微信将微服务培育成一条产业链,微服务也第一次真正被人认识到所蕴含的能量。

“微服务”就是以微信(特别是微商城)为中心,提供的辅助服务,它是面向小微企业的移动营销解决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微服务出现较晚,各方面尚不成熟,各种规范和标准还在实践中探索,现有的微服务及其企业很可能只是微服务的冰山一角。这些提供微服务的企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凭借的是对微信应用前景的敏锐感知,是“市场(管理)早于行业”“生产(服务)早于消费”的典型,可谓“先知先觉”。企业在选择“微服务”时,可以选择一些已有成功运作案例的微信服务企业来试运营一段时间,效果满意再确认长期合作。由于缺乏统一而科学的行业标杆和参考对象,各个企业“微服务”的标准、途径、质量相差较大,但这并不代表“微服务”这种新兴业态的发展是无序的,这恰恰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现。

1.微服务 - 图1

微服务

除了具有工商管理部门颁发营业执照的微服务企业外,网络上还有大量的微信代运营、代认证等机构和个人,甚至出现了专业的“刷粉”软件和服务,他们利用手中的粉丝资源和渠道,帮助企业“刷粉”,提高认证成功率和缩短认证周期。但是,这些做法并不符合微信方面的规定,一旦发生异常,微信方面可能会冻结或封号。一个较为可行、封号风险相对较小的方法是,维护和扩充你的“朋友圈”,重视每一个“朋友”的作用,不乱添加也不忽略。同时,经营好你的订阅号,他们将成为认证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整个经济社会中,“微服务”显得微不足道,就像当年淘宝电商一样。微信的起点是一个交互分享平台,是一个即时通信应用软件,这方面已经较为成熟和有效。但是直到2013年其营销功能才正式被开发出来,面对来自各行各业各地区的6亿用户,完善、成熟的营销模式还没有形成,微商城和微信支付也还处于探索和修订阶段,更不用说微服务了,毕竟提供微服务的企业是依托于微信这艘“轮船”的“海鸥”!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延伸和深化,微服务也会不断拓展。

微信培育了微商城,开启了商业营销从大众商场到自有商城的跨越(前文已有论述),开创了“微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微服务完全可能成长为新一代的产业系统,就如淘宝在电子商务的平台上发展成为一个新的商业帝国一样。长江后浪推前浪,新兴力量的崛起常常意味着现有力量的衰退和没落,意味着地位和利益的丧失。越害怕说明对手力量越强大,马云清楚微信+电商的未来是什么,所以他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