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第二次迎奉佛骨

    唐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高宗立为皇后;麟德元年(664年),天下大权尽归武后;弘道元年(683年),武后临朝称制;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改国号为周,称圣神皇帝。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她得益于佛教之处甚多,对佛祈福、求佑乃至利用。正是在感恩还愿心态之下,暮年的武则天继高宗之后二度迎奉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宫供养。

    长安四年(704年),大周皇帝武则天特命凤阁侍郎博陵崔玄与贤首国师法藏偕往法门寺迎佛指舍利,“万乘焚香,千官拜庆”,声势浩大至极。唐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载:

    时藏为大崇福寺主,遂与应大德、纲律师等十人,俱至塔所,行道七昼夜,然后启之,神辉煜爚。藏以昔尝炼指,今更隳肝,乃手擎兴愿,显示道俗,舍利于掌上腾光,洞照遐迩……岁除日至西京崇福寺。是日也,留守会稽王率官属及五部众投身道左,竞施异供香华鼓乐之妙,蒙瞆亦可睹闻。洎新年端月孟旬有一日入神都,敕令王公已降,洛城近事之众,精事幡华幢盖,仍命太常具乐奏迎,置于明堂。观灯日,则天身心护净,头面尽虔,请藏捧持,普为善祷。

    武则天第二次迎奉佛骨 - 图1

    ○女皇迎佛

    武则天第二次迎奉佛骨 - 图2

    ○中宗下发

    翌年(705年)正月,宫廷政变。武则天被迫退位,不久病死,终年82岁。佛骨仍留洛阳明堂供养。景龙二年(708年),唐中宗李显送佛指舍利回归法门寺,并下发供养。这一段历史记载于1978年法门寺附近出土的砖刻《下发入塔铭》。此次下发供养涉及7人,是中宗皇帝一家及两位夫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稍有损伤,下发供养则是以身供养,较之武则天“舍所寝衣帐”供养又高了一个规格,而且当时主持唐中宗下发入塔佛事的是法门寺三纲(唐时寺院三纲指寺主、上座和都维那)。佛事用彩帛3000匹,并对法门寺大规模修建。法门寺佛指舍利此次在长安和洛阳两地供养历时三年之久。

    以前的法门寺因以佛指舍利瘗埋而著名,有佛学造诣的高僧大德尚少问津,但武则天参与并主持的大唐第一、第二次迎奉佛骨,有智琮、弘静、法藏、文纲等诸位高僧大德热心加入,遂使当时佛教界对法门寺刮目相看,使得法门寺不仅以佛指闻名,而且还寺以僧名。所谓“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僧”,法门寺亦成为“三名”相兼的寺院了。特别是在玄奘法师圆寂之后,长安慈恩寺也黯然失色,法门寺取而代之,成为皇家内道场。

    武则天第二次迎奉佛骨 - 图3

    ○《下发入塔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