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圆融——第四枚佛指舍利现世
工作人员从5月9日的9时10分开始,到5月10日8时6分佛祖真身出世,已经连续工作了23个小时,于是安排休整,晚上7时30分再次开始。
此前的5月5日,也就是佛诞日,第一枚佛指舍利现世的当晚10时10分,王、王亚蓉、韩伟、张廷皓、曹玮、甄广全、杨宗孝等人即已开启了汉白玉阿育王塔。阿育王塔外四面是彩绘八部菩萨,塔正面门右柱有墨书题记“真身道场知香火兼表启比丘常达”等字,题字者可能系晚唐时修复并使用这座塔的僧人。内壁每面以墨线加绿彩绘菩提树两株,内置宝刹、智慧珠、须弥座、幡轮、宝盖、宝珠、相轮等物,还有丝绸包袱包着的一座十分精美的宝刹单檐铜方塔。铜塔四级,三层之上的塔身四面开窗,正面有门,通过拱桥直下塔座。塔顶四坡庑殿式,飞檐斗拱,居高临下,气势雄伟;顶上轮相重重。大家从未见过这样的唐代建筑实物,王
用铁丝扭成四个长方形套,各套住宝刹一角,大家一起用力,向外提取。此时已是5月6日2时32分,塔内取出的丝绸包袱因需返潮后才能打开,即先送入库房保存。
5月11日凌晨1时,已经返潮六天的丝绸包袱被王、王亚蓉打开,里面又是一座鎏金迦陵频伽纹银棺。它钣金成型,纹饰鎏金。棺体下有两层台座。棺内五面棺衬内中还有一枚佛指舍利!
至此,在法门寺塔地宫内共计发现四枚佛指舍利。经高僧大德和佛学专家根据现场情况和文献资料考证后确定,出土于地宫后室秘龛中的第三枚舍利为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指骨,其他三枚俱为影骨。
面对出土的四枚舍利,多日来忙于清理的文物专家王竟然诗兴大发,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写下了“一九八七·五·十三,为佛事打油诗”一首:
○打开塔内 的铜浮屠
○清理银棺
○发现第四枚舍利
欲见释迦真身难,今朝四骨尽情看。
千载盛会法门寺,净观诵经又一遍。
(净:净一法师;观:澄观法师)
法门寺出土的四枚佛骨舍利,其中第一、第二枚佛骨是玉质,现状良好,不需要做特殊保护处理。第三、第四枚佛骨是骨质,是保护的主要对象。由于佛骨长期浸泡于液体之中或处于非常潮湿的状态,骨中蛋白质长期受水中酸的作用极易碎裂,必须防翘曲、防开裂、防酥解、防霉变,需要严格保持出土时的原始湿度和采取防霉措施。据参加佛骨发掘并实施佛骨保护的专家冯宗游介绍,佛骨在保管初期曾发生过轻微的霉菌感染。工地条件简陋,对霉菌仅采用75%的乙醇消除,尚可抑制霉菌发生。但是在5月份以后,天气转热,气温不断上升,由于缺乏有力的灭菌措施,要杜绝霉变显得越来越困难。专家们采用了脱水和加固的办法,以保护佛骨的原始形态,无损佛骨上的历史遗迹以及色调等外观特征,以达到永久保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