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室
继续清理前室是十分艰难的,由于丝(金)织物的残片和断线都掉在犬牙交错的石缝里,清理组小心翼翼地拨弄、提取,到工作人员能放开爬行时,已是当晚10点多了。这时,也到了地宫的第三道门前。此时,省考古所焦南峰、金宪庸、张建林及省博物馆的单伟,还有几个搞化学保护的青年也被调来,参加发掘清理工作。
第三道门的两扇石门均系鸭蛋青大理石,门高0.8米,宽0.69米,有门槛、门框和门楣石。两扇门上分别有一个浮雕天王和一个浮雕力士,均施彩绘。门环上挂一副铁锁,铁锁已经腐朽。任周方、淮建邦、徐克成等人打开铁锁。只见中室地面基本水平,其后结构与前室相同,长为3.06米,北宽1.62米,南宽1.42米,北高1.72米,南高1.62米,显得略宽于前室和甬道。室顶置8块石板:石灰石2块,鸭蛋青大理石6块。石板全被压裂,有的成了碎块。中部的石板压在汉白玉灵帐顶部,压扁了灵帐顶部的白藤箱。东直壁与甬道、前室均有所不同,由上、中、下三层11块石材建成,通高0.9米。一块石上阴刻有“石作都料扶风鲁马□□□”。西直壁由5块石材组成,通高0.9米,石材上下两边磨制特别光滑,接茬紧密。因中室中央放置灵帐,帐体过高,所以帐下没有地板石,只在灵帐的南北两端铺设了地板石,南部5块,北部4块。因中室受塔身重压影响较小,中室中间位置的汉白玉灵帐架受损也很小,没有倾倒。
○地宫第三道门
灵帐通高1.584米,是由白如莹雪的汉白玉石雕成的四棱塔状物,四周有千姿百态的人神浮雕像和彩绘花纹。与前室的彩绘四铺菩萨阿育王塔相比,其制作更加精美细腻,体态也大得多。灵帐上有铭文:“大唐景龙二年戊申二月乙卯十五日,沙门法藏等造白石灵帐一铺,以其时舍利入塔,故书记之。”灵帐为须弥座,下有禅床,每面雕刻托座金刚力士,帐身内壁每面刻二体薄圆雕菩萨。灵帐上披有三领袈裟。灵帐前居中放置一个鎏金铜熏炉。这灵帐真是个庞然大物啊!
由于中室狭小,又因地震等原因,庞大的汉白玉灵帐向东移动,西边腾出一个人能爬行过去的通道,考古人员爬行发掘,最后又在西北角发现一个檀香木匣,内装一叠叠粉绿色的瓷器,晶莹剔透,润光如玉,保存得十分完好,一共13件。这正是《物帐碑》中所记唐代最负盛名的瓷器——秘色瓷!
悬疑千年的秘色瓷出土,我们的兴奋无以言表。
○地宫中室
○秘色瓷出土现场
○捧真身菩萨出土现场
在灵帐后面,我们还发现了一尊造型特异的菩萨像,菩萨屈跪于莲花台上,双手捧着一个荷叶盘,盘里有一个金色匾,匾上有錾文,这就是后文将讲到的地宫重器——捧真身菩萨。在捧真身菩萨座下的壸门座盝顶黑漆函内,发现5件完好如新的绛红罗底蹙金绣服饰,大家非常惊喜。
中室的北端,还有一道石门,门上有两个天王守护,这是地宫的第四道石门了。
中室的清理工作直到4月12日晚间方才结束。其他器物已全部运送出地宫,只留下那个“庞然大物”汉白玉灵帐。因为体形太大,无法即刻搬运,只能等到整个地宫发掘完毕之后再行清理。
○地宫中室与第四道门
○地宫中室遗 物分布图
017-1.汉白玉灵帐018.鎏金象首金刚镂孔五足朵带铜香炉02-1.八棱净水瓶023.银棱圆漆木盒003.白釉瓷碗026.彩绘石雕南方增长天王025.彩绘石雕东方持国天王019.鎏金鸿雁纹壸门座五环圈足银香炉021.银棱长方形盝顶木箱024.黑漆圆木盒004~016.13件秘色瓷碗、盘、碟OO1.捧真身菩萨022-1~7.壸门盝顶黑漆箱(外带锁匙一套,提手一套,绛红罗底蹙金绣佛衣五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