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秘千年的佛教世界

    大唐咸通十五年(874年),李唐王朝在完成最后一次迎奉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时,由于这枚舍利是佛教世界至高无上的圣物,懿、僖父子两宗皇帝在惠果——智慧轮一系唐密大阿阇黎的指导下,以数千件绝代珍宝供奉,在法门寺地宫完成了唐代佛教密宗佛指舍利供养曼荼罗。

    梵语曼荼罗,译为坛场,为轮圆具足,含蕴集精华、辐射光芒之意。据密宗经典记载,法身佛大日如来为十地以上菩萨讲授《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在南天铁塔内外分别传出了胎藏界和金刚界两部大法,于公元7世纪分别为印度僧人善无畏和金刚智所承传。善无畏和金刚智未在印度传授,而率其弟子不空(师徒三人史称开元三大士)于唐开元年间先后来到中国长安结坛传法并相互传授,是谓“金善互授”。由此,两部大法互相交流。其后,善无畏、金刚智又将两部大法传于其弟子不空和中国僧人一行。由是一人而传承两部大法,谓之“两部一具”。不空尽得两部真谛而全传于中国僧人惠果。一行、惠果为“两部一具”最当机之大师。

    一行原系天台学人,侧重胎藏界,其《大日经疏》为胎藏界解释《大日经》之根本论典,无不依为原典,称为“大疏”,被奉为台密的宗祖。而被代宗、德宗、顺宗皇帝奉为国师的惠果,融会两部大法侧重于金刚界,其创绘的金刚界曼荼罗与金刚密号等,为金刚界理解《金刚顶经》之根本依据,其内涵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继承印密而又别有发展的唐密体系,推动佛教密宗中国化而成为唐密大法,被公认为东密的初祖。从惠果青龙寺传法到大兴善寺智慧轮的唐密一系,再传日本空海、最澄,成为日本东密、台密后,其间虽经“会昌法难”,但唐密一直传承并发展着。

    一个神秘千年的佛教世界 - 图1

    ○金刚界曼荼罗

    一个神秘千年的佛教世界 - 图2

    ○胎藏界曼荼罗

    佛教密宗认为,金胎两部是大日如来的智、理两德。智德为金刚界曼荼罗,金刚是锐利、坚固无比的智,能断一切烦恼,智是有差别的;理德为胎藏界曼荼罗,与“胎藏”一样,是本有的、平等的。大日如来的智、理两德幽深玄远,不容易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惠果假借彩绘丹青的图画,将《大日经》《金刚顶经》深邃的思想表达出来。法门寺地宫正是其大千世界的具体示现。它网罗宇宙万象,包括十界圣凡,上下尊卑,染净邪正,兼收并蓄,可以说是一幅宇宙法界的缩影,作为唐代密宗修行者的信仰和观想的对象。唐代密宗就在这两幅画上表现出胜过其他各宗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