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第四次迎奉佛骨

    唐德宗名李适,系代宗长子,于大历十四年(779年)继位。即位之时,德宗就“不得奏置寺观及度人”,意欲一改前朝崇佛的状况。妃子之父王景先和驸马高怡为他献上金佛像,他拒收而退还。“秋七月丁丑,罢内出盂兰盆,不命僧为内道场。”种种迹象表明,德宗在法门寺佛骨舍利届三十年一开之际,恐也不会张罗迎奉佛骨了。然而,德宗身处多事之秋,削藩政策无法付诸实施,藩镇联兵对抗中央,先后有朱泚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调西北泾州之师前去平藩,不料泾州士兵在长安发难,将皇帝赶到奉天(陕西省乾县)。在千方百计用武力平息了朱泚之乱后,德宗终于明白在中央和藩镇的军队之中,颇多信奉佛教的“胡人”和汉人,欲安定人心,非依用佛教莫属。为了笼络人心,维持社会秩序,他不得不退回到先王制定的“儒、道、佛”三教平衡的基本国策上来。

    贞元六年(790年),正值唐肃宗迎奉佛骨后三十年之期,德宗下诏迎奉佛骨到长安。“春,诏出岐山无忧王寺(法门寺)佛指骨迎置禁中,又送诸寺以示众。倾都瞻礼,施财巨万。”这次迎奉活动时间不长,仅为一月左右,然而对于佛骨的到来,“倾都瞻礼”的盛况,使德宗看到了佛教征服人心的力量,推动他由拒佛排佛走向崇佛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