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659.5g

四个阏伽瓶位于地宫后室四角,盘口琉璃瓶位于中央,八棱净水瓶在中室门口处,引为密教灌顶加持仪轨。后室五瓶形成大坛,表五佛五智、五部之义。中室一瓶供行者出入时洒净其身。六瓶香水均为灌顶所用。

法器

寺院的法器常见的有香炉、金鼎、云板、云鼓、欢门、金幢、宝盖、幡、长明灯、香案、具供、蒲团、钟、磬、木鱼、铙、钹、钲、铃等数十种。在法门寺地宫,唐王朝为佛祖设置坛场、法器,以行佛道。出土的锡杖、钵盂、如意等均属此意。

锡杖类

地宫唐密法器,可以锡杖为代表。

锡杖,即比丘行路时应携带之道具。原用于驱赶毒蛇害虫等,或乞食时振动锡杖,使人远闻即知。律许老比丘持杖扶身,后世则成为法器之一。地宫出土的锡杖有下面三种。

纯金单轮十二环锡杖 通体用纯金制,杖杆为圆形,顶部有桃形轮杖首。轮心杖端,刻结跏趺坐于莲座上的坐佛,有背光。杖为宝珠形,轮顶为仰莲座智慧珠,轮身各套有直径2.2厘米、厚0.2厘米的六枚锡环。此小金锡杖为修法时所用。从其纯金用料及图饰看,应是文思院所造,可能是唐懿宗敕命文思院为舍利供养法会大阿阇黎使用而造。与长柄银手炉一样,是唐懿宗在迎送佛指舍利做法会时,献给智慧轮大阿阇黎或大兴善寺其他主法大阿阇黎所使用的。纯金单轮十二环纯金锡杖,属迦叶佛。

鎏金单轮六环铜锡杖 铜质鎏金,杖头为二重仰莲座承智慧宝珠,二股顶部有智慧宝珠,二股各套装三个铜环,环直径11.7厘米。杖柄原为三段,中间一段以木杆套接,已朽,现仅存两段铜质。杖头之规格比之日本正仓院藏二股六环白铜头锡杖,其体量仍大于正仓院所藏。鎏金单轮六环铜锡杖,属地藏菩萨。

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银质鎏金。股侧铭刻:“文思院准咸通十四年三月廿三日敕令造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一枚,并金共重六十两,内金重二两,五十八两银,打造匠臣安淑郧,判官赐紫金鱼袋臣王全护,副使小供奉官臣虔诣,使左监门卫将军臣弘悫。”

杖头作双轮四股十二环,四股以银条盘曲而成,每股套装雕花银环三枚,银环外径6.7厘米,厚0.2厘米,内径4.8厘米,四股顶部有两重束腰莲座,上承一智慧宝珠。杖首以五钴金刚杵连接两体仰莲宝座,上部为二重束腰仰莲承智慧宝珠,下部饰忍冬花、流云纹,仰莲瓣承五钴杵及整个杵首。杖柄中空,錾饰两段不同纹饰,上段自上而下精细錾刻身披袈裟、手持铃铎、立于莲台之上、有头光的十二位圆觉菩萨,下段饰两栏海棠与团花纹样。作扁平球形,细饰一周覆莲瓣纹。通体辉煌,古今罕有其匹。整体造型精美绝伦,比现藏日本正仓院、被称为“锡杖之王”的白铜头锡杖等级更高,形制更为宏伟,工艺更显精巧。此锡杖与地宫金钵盂,都是文思院为迎真身奉敕令打造的。在形制、等级、工艺等方面都堪称佛门奇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锡杖之王。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属佛祖释迦牟尼,是佛教世界最高权威的象征。

重659.5g - 图1

○纯金单轮十二环锡杖

总长27.6cm

杖杆长25cm

最大直径0.6cm

总重211g

重659.5g - 图2

○鎏金单轮六环铜锡杖

总长105.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