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2.4cm

足高2.7cm

足径8cm

总重213.5g

深2.4cm - 图1

○鎏金带盖卷荷圈足银羹碗子

浴佛器

鎏金鸳鸯团花纹双耳大银盆 浇铸成型,花纹錾刻,纹饰鎏金,鱼子纹底。盆为葵瓣形,侈口,圆唇,斜腹,矮圈足。盆口錾一周莲纹。盆壁分为四瓣,每瓣錾两个阔叶石榴团花,团花中有一只鼓翼鸳鸯立于仰莲座上。两两相对,衬以流云和三角阔叶纹,盆腹内外花纹雷同。盆底类似浅浮雕,雕一对以嬉戏鸳鸯为中心的阔叶石榴大花。盆外两侧各铆接两个额刻“王”字的天龙铺首,口衔饰有海棠花的圆环,环上提耳,圈足微外侈,外饰二十四朵莲花。这是迄今发现的唐代最大最重的鎏金银盆。

此为浴佛盥洗用器,唐僖宗供养。造型浑重,纹饰华丽。外底錾有“浙西”二字铭文。此器制作运用了模冲、錾刻、锻铆、焊接等数种工艺,是研究晚唐金银器制作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其平整规范和底部内凸外凹的效果,渗透着萨珊波斯的制造风格。

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唐代的金银器是在吸收、消化萨珊波斯金银制作工艺技法和装饰纹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21件(组)金银器是继西安何家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其重要性在许多方面远远超过了前者。这批体现帝王崇佛心态,又高度佛教化了的金银艺术精品,在吸收、消化波斯技法的基础上又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其铆钉、鎏金、焊接、铰口工艺技术已相当精湛,特别是钑金、錾花、镂空、模冲尤其技高一筹。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法门寺地宫金银器与波斯风格金银器可谓交相辉映,各显神奇。

深2.4cm - 图2

○鎏金鸳鸯团花纹双耳大银盆

深2.4cm - 图3

○银盆内底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