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室八重宝函——唐密胎藏界曼荼罗
第一枚佛指舍利安置于地宫后室北壁正中部位的八重宝函之内,合乎释迦涅槃及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方位。除最外一重银棱檀香木函出土时已残坏外,其余七重保存完好。
八重宝函上放置的鎏金菩萨像,其莲座式样一如捧真身菩萨,为金胎合曼于一体。但因器型太小,仅画莲瓣线条以示其意。此尊宝冠上有大日佛,而手印为释迦佛说法印,显然是与释迦同体的胎藏界毗卢遮那像。
八重宝函由外向内分别为:檀香木礼佛函、鎏金四天王函、素面银宝函、鎏金说法函、纯金如意轮函、金筐宝钿纯金宝函、珷玞石函、四方纯金塔。除第八重檀香木礼佛函需待修复以便考证研究外,其由内向外第四、五、七重均系唐密曼荼罗造像。
第四重宝函——唐密六臂如意轮观音曼荼罗
顶部造像为双凤花鸟吉祥图 宝函顶面为双凤花鸟吉祥图,中心为吉祥花草蔓缠飞舞之双凤,表示如意吉祥。四周均为迦陵频伽鸟飞腾高鸣,以示说法无碍。
○六臂观音纯金宝函顶面双凤花鸟吉祥图
正面造像为六臂如意轮观音曼荼罗 宝函正面主尊为菩萨形,作思维相,通身金色,有火焰头光,身光;头右倾,着宝冠,披妙衣,颈饰项圈,竖右膝踏左膝趺坐莲花座。有六臂:右上手掌托右颊,侧头就手;中手当心,手持如意宝;下手伸臂置右膝上,垂下向内,以头、中、无名指持念珠,小指微屈;左上手竖肘仰掌,屈指竖持金轮;中手屈臂出前腋下,竖侧掌屈头、中指持莲花;下手伸臂下垂,手掌向左膝后按莲座。
○六臂如意轮观音曼荼罗
主尊左右各有四尊,均载梳有双髻之髻冠,着妙衣,饰项圈臂钏。后二尊有头光,余六尊有头光、身光,双手合掌,双膝跪莲花座。前二尊双手托盘,右盘供三摩尼珠,左盘供一如意树前宝珠,右尊屈右膝置左膝上垂足,左尊屈左膝置右膝上垂足。此即唐密六臂如意轮观音曼荼罗诸尊造像。整个造像画面背后有四株菩提树(如意宝树)。
左侧面为药师曼荼罗 主尊如来形,额有白毫相,高肉髻,流出琉璃佛光两道,着宝冠,披袈裟,右手执锡杖,左手捧钵于腹前。此即唐密药师琉璃光如来造像。
主尊两侧有沙门形弟子,头光,合掌立于两侧。二胁侍菩萨着宝冠,头光,身光,合掌趺坐于莲花座上。次后二菩萨,其前有二明王,合掌侍立。主尊前有二供养菩萨,有头光、身光,单腿胡跪坐莲花座上。双手托盘献花。正前方有案台,饰案裙,上置香炉,两旁各有香宝子一枚,整个画面背后有菩提宝树。此即唐密药师曼诸尊造像。
药师又名药师如来,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亦称琉璃光王、十二愿王、大医王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密号平等金刚,又号发生金刚。早在东晋,即在唐密未传之前,药师经法已在中国译传,即使在唐宫失传之后,药师经法亦一直在汉传佛教中流行,尽管显、密详略不同,但未中断。
地宫唐密药师曼,中央主尊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主尊两侧,二沙门形合掌弟子为日光、月光二菩萨;着宝冠坐莲台上的二菩萨为观音、势至二胁侍;次后二尊为药王、药上菩萨;其前合掌之二明王,为十二神将中代表子时的宫毗罗神将及代表午时的因陀罗神将;主尊前跪坐莲花台上之二尊,既可视为二供养菩萨,亦可视为无尽意、宝檀花二尊。如按东密药师曼对照,则日光、月光摄为观音、势至二尊,而坐莲台之二尊即文殊、弥勒,亦是药师八大菩萨曼荼罗也。
○药师曼荼罗
后面造像为大日金轮曼荼罗 正面主尊如来形,戴宝冠,披袈裟,有头光、身光,光中流出众多金轮,双手智拳印,结跏趺坐七狮子座。此即唐密大日金轮佛顶造像。
主尊左右各四尊,前二尊单腿胡跪,有头光、身光,坐莲座,双手托盘,盘供宝珠,面向主尊;次二尊明王,合掌侍立;后四尊菩萨头光,合掌站立,面向主尊。整个画面背后是菩提宝树。此即唐密大日金轮曼荼罗诸尊造像。
○大日金轮曼荼罗
宝函图像上的大日金轮佛面,戴金宝冠,轮曼为饰,结智拳印,日轮白莲,坐七狮子座,遍身光明炽盛,从光中流出金轮。主尊后左右各四尊,共八大菩萨。二尊明王表八大明王,前二供养菩萨,盘中捧宝,即表七宝。
○释迦金轮曼荼罗
右侧面造像为释迦金轮曼荼罗 正面主尊如来形,额有白毫相,高肉髻,流两道佛光,着髻冠,披袈裟,有头光、身光,结跏趺坐莲花台。左手置腹前,拇指与食指捻合,余三指舒,施吉祥印;右手臂屈于胸前,拇指与无名指相捻,余三指舒。这是唐密释迦佛的造像。
主尊左右各五尊,后二尊沙门形,有头光;次二尊花曼冠,有头光、背光,半跏趺坐莲台上,双手合掌;次四尊头光,合掌侍立;前二尊单腿胡跪,双手托盘,盘奉供物。整个画面后是菩提宝树坛场。这是唐密释迦金轮曼荼罗诸尊的造像。
主尊释迦牟尼佛,左手掌心向上置脐前,右手吉祥印,作应身说法相,结跏趺坐莲台上;后沙门形左右侍立的二弟子为迦叶、阿难二尊者,合掌坐莲台上的二尊是文殊、普贤二菩萨;文、普二菩萨之后左右二尊为金刚手、金刚藏二菩萨;之前左右二尊为观音、弥勒二菩萨;单腿胡跪捧供盘二尊为二供养菩萨。这与经轨所述之唐密释迦曼荼罗完全相合。
第五重宝函——唐密释迦说法曼荼罗
正面造像为释迦说法曼荼罗 图中主尊释迦如来,头顶流两道佛光,头光、背光,结跏趺坐莲座。左手舒掌于膝侧下垂,右手当胸作说法印相。
此图与第四重宝函释迦曼对照,可发现除主尊右手印相及持剑天王二尊不同外,余皆相同。所以说,第五重宝函与第四重宝函的释迦曼荼罗造像基本相同,是圆融大、小乘,圆融显、密教的曼荼罗造像,盖唐密释迦如来说法之图像。
○释迦说法曼荼罗
左侧面造像为文殊说法曼荼罗 图中主尊文殊菩萨,着宝冠,有头光、背光,后面的月轮放万道光明;乘狮子之背,坐莲花台之鞍,熙怡微笑。结五髻根本印。面侧向东,悯念众生之形。有那罗延天等持剑四种标志,前后三重共十七尊,有牵狮童子、菩萨、宰官人等,捧侍供物或合掌侍立,瞻仰主尊,明王、天龙八部等诸眷属围绕。此图即唐密文殊说法曼荼罗。
○文殊说法曼荼罗
文殊经法,有一髻、五髻、六字、八字等诸种法门区别,其曼荼罗各不相同。按诸经轨,此图乃文殊曼之异图,盖唐密文殊说法之图像也。
后面造像为大日说法曼荼罗 图中主尊大日金轮,着宝冠,有头光、身光,智拳印,结跏趺坐莲座。
○大日说法曼荼罗
主尊左右各四尊,前二尊坐莲座,双手托盘,盘供宝珠;次二尊菩萨,头光、身光、宝冠庄严,半跏莲座,左尊合掌,右尊手印。次二尊,沙门形,头光,合掌侍立。又后二尊菩萨,头光、身光,合掌,半跏莲座。
此图主尊为金刚界大日如来。四尊菩萨为四波罗蜜菩萨。余四尊表内外四供养。这是唐密金刚曼大日成身会中台曼荼罗之异图,盖唐密大日如来说法之图像也。
右侧面为普贤说法曼荼罗 图中主尊普贤菩萨,戴宝天冠,有头光、身光,身相庄严,后面的月轮放万道光明。乘白象之背,坐莲花台之鞍。作欢喜颜状,结根本印,面侧向南。有天众等持幡幢等四种标志,前后三重共十七尊,有牵象童子、菩萨、宰官人捧持供物,或合掌侍立,瞻仰主尊,明王、天龙八部等诸眷属围绕。此图即唐密普贤说法曼荼罗。
○普贤说法曼荼罗
普贤经法有普贤、普贤延命等法门区别,其曼荼罗各不相同。考诸经轨,此图乃普贤曼之异图,盖唐密普贤说法之图像也。
顶面造像为金轮曼荼罗 图中中央八叶莲台安供八幅金轮,环绕珠圈。四方绘四迦陵频伽鸟,人头鸟身,趾立莲座,前后面两尊鸟手捧供状,左右两面两尊鸟合掌。四隅莲茎上置三钴金刚杵。坛外四周均饰以蔓草绕迦陵频伽鸟。
此图曼荼罗,无经轨可考。揆度其法义,中间八叶莲捧金轮,即金胎合一之义。中间金轮,象征法轮常转即金刚界大日尊。迦陵频伽鸟,为声音最优美之鸟,于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常奏法乐,演说法音。此处四方四迦陵频伽鸟,表示宝函下面四尊,即前侧面释迦,后侧面大日,左侧面文殊,右侧面普贤等广说种种妙法之音,象征阿閦等四佛。总之,此为唐密大、小圆融,显、密圆融之诸尊说法曼荼罗造像也。可命为诸尊说法宝函。
○金轮曼荼罗
第七重宝函——唐密四天王曼荼罗
宝函每面中都有梵名錾刻于像右上角,故极易辨明宝函四面四尊为四大天王。
右侧面为东方提头赖吒天王即东方持国天王天冠、头光,着金刚甲胄,微怒形,左腿内屈,右腿外伸,胡坐二夜叉上,右手持刀,左手仰掌,小指外伸,余四指微屈,托起刀身前沿。诸夜叉执斧等武器环绕,有二天众各捧花于后。
正面为南方毗娄博叉天王即南方增长天王 天冠、头光、金甲,微怒形,左手向下执剑拄地,右手五指伸开,覆掌支右膝上,胡坐于二夜叉上。诸夜叉执箭、矛等武器环绕,有一天众捧香花于后。
左侧面为西方毗娄勒叉天王即西方广目天王 金盔金甲,头光,面秀和,左手持弓,右手持箭,胡坐二夜叉上。诸夜叉执斧、矢等武器环绕,有二天众捧香花于后。
后面为北方大圣毗沙门天王即北方多闻天王 宝冠、头光,全身甲胄,左手托塔,右手执棒,左腿伸下,右腿内屈,胡坐左尼兰婆、右毗兰婆二夜叉上,另有地天在中央捧右足。前有二夜童子跪仰天王,一手扶瓶,一手奉献宝珠。诸天众捧物,诸夜叉执弓、剑等武器分两侧围绕。
○东方提头赖吒天王
○南方毗娄博叉天王
○西方毗娄勒叉天王
○北方大圣毗沙门天王
函顶造像为双龙捧珠图
○函顶双龙捧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