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宗第六次迎奉佛骨及僖宗礼送佛骨
唐懿宗为宣宗长子,名李漼,大中十三年(859年)即位。其时唐王朝已经走向衰败,懿宗甚为荒淫,穷奢极欲,不理朝政,史称懿宗“器本中庸,流于近习”。且连年用兵,征剿各地的叛乱,更加剧了国家的衰亡。由于无力治国,他遂乞灵于佛教,“怠临朝政,僻于奉佛,内结道场,聚僧念诵。又数幸诸寺,施与过当”。咸通十二年(871年)八月,九陇山禅僧师益上书朝廷,请求结坛法门寺真身塔下,十九日获佛祖真身指骨舍利于旧隧道西北角。当临近法门寺佛骨舍利三十年一开之期,懿宗便及早敕令为迎奉佛骨做准备工作,如敕造捧真身菩萨,造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及其他供奉物,亦令地方筹办奉物。
咸通十四年(873年)春,懿宗置内忧外患于不顾,组建高规格的迎佛祖真身舍利班子,成员10余人,俱为朝廷大臣、御封高僧、首座大师、地方要员等上层人士,俨然把迎奉佛骨作为国家大典。此次迎奉,除新、旧《唐书》外,苏鹗的《杜阳杂编》做了详细记录:
十四年春,诏大德僧数十辈,于凤翔法门寺迎佛骨。百官上疏谏,有言宪宗故事者,上曰:“但生得见,殁而无恨也。”遂以金银为宝刹,以珠玉为宝帐香舁,仍用孔雀氄毛饰其宝刹。小者高一丈,大者二丈。刻香檀为飞帘花槛、瓦木阶砌之类,其上遍以金银覆之。舁一刹则用夫数百。其宝帐香舁,不可胜纪。工巧辉焕,与日争丽。又悉珊瑚、玛瑙、珍珠、瑟瑟缀为幡幢,计用珍宝,不啻百斛。其剪彩为幡为伞,约以万队。
四月八日,佛骨入长安。自开远门安福楼,夹道佛声振地。士女瞻礼,僧徒道从,上御安福寺,亲自顶礼,泣下沾臆。即召两街供奉僧,赐金帛各有差。而京师耆老元和迎真体者,悉赐银碗锦彩。长安豪家竞饰车服,驾肩弥路。四方挈老扶幼来观者,莫不蔬素,以待恩福。时有军卒断左臂于佛前,以手执之,一步一礼,血流洒地。至于肘行膝步、噬指截发(者)不可算数。又有僧以艾覆顶上,谓之“炼顶”,火发痛作,即掉其首呼叫。坊市少年擒之,不令动摇,而痛不可忍,乃号哭卧于道上,头顶焦烂,举止苍迫,凡见者无不大哂焉。上迎佛骨入内道场,即设金花帐,温清床,龙鳞之席,凤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荐琼膏之乳,皆九年诃陵国所贡献也。
初,迎佛骨,有诏令京城及畿甸于路傍垒土为香刹,或高一二丈,迨八九尺,悉以金翠饰之,京城之内约及万数……又坊市豪家相为无遮斋大会,通衢间结彩为楼阁台殿。或水银以为池,金玉以为树,竞聚僧徒,广设佛像,吹螺击钹,灯烛相继。又令小儿玉带金额白脚,呵唱于其间,恣为嬉戏。又结锦绣为小车舆,以载歌舞。如是充于辇毂之下,而延寿里推为繁华之最……
但是,此次迎奉尚未完成礼佛仪式,懿宗就一病不起,一命呜呼了。
继任者唐僖宗李儇时年仅13岁,秉承父志,于同年十二月诏送佛指舍利归还于法门寺。这次送还佛骨,在场面上与迎请佛骨是无法相比的,“其道从威仪,十无其一,具体而已”。“京城耆耄士女,争为送别,执手相谓曰:‘六十年一度迎真身,不知再见复在何时!’即俯首于前,呜咽流涕。”此时大唐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尽管如此,僖宗还是尽其能力将佛骨送还法门寺。懿、僖两宗皇帝、皇后、夫人、王公等人所赐金银器、琉璃器、丝织物、法器、宝函,均随佛指送入真身宝塔地宫,然后封闭了地宫。这次送入地宫的大量珍奇法物,按唐代佛教密宗和皇帝国师智慧轮法系布坛,构成了供养佛指舍利唐密曼荼罗,使唐密文化得以完整保存。
特别重要的是,经“会昌法难”式微的佛教密宗在这次安奉舍利的国事活动中参与指导,三朝国师、大兴善寺三藏阿阇黎智慧轮制作了极为珍贵的密教器物,青龙寺的日本、新罗高僧海云、义真等参加了法门寺佛指舍利供养的法事活动。在这些高僧的参与指导下,大唐王朝以数千件供佛国宝结坛于塔下地宫,成为宇宙法界的缩影。公元874年正月,唐僖宗诏命法门寺地宫封门,佛指舍利和供佛世界从此隐没于地下。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封建王朝政治中心的东移,深藏于地下的佛指舍利千余年来不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