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拆塔

    1985年春,残塔的拆除工作正式启动。为了贯彻省政府的决定,省文化局多次来法门寺调研,现场查看。十二层残塔,危险部分为上四层,稳定部分是下八层。扶风县要求重建新塔,“拆八留四”,坚决反对留下八层,修水泥柱用钢筋箍起的方案。省里最后同意了县里的意见。

    当年5月,扶风县成立了拆除法门寺塔领导小组,由我担任成员兼办公室主任。我是法门镇人,生于斯,长于斯,又工作于斯,法门寺、法门塔是我一生的情结。现在面对修复法门寺塔的历史任务,我感到激奋。那时,我担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又兼县文化局局长,当时正患急性黄疸型肝炎,确实令人犯难。但我只能进,不能退,当即就去了法门寺,挂起了“拆除法门寺塔办公室”的牌子。但当天晚上,这个牌子就被人抱走了。第二天一早,法门镇成群的老人到办公室来围住我责问:“韩金科,你们拆了塔修不修?不修就不要拆,国民党都修塔呢!”我很吃惊,也很感动,这就是民意,这就是老百姓的情怀!我当即请示县里领导,将牌子改为“修复加固法门寺塔办公室”。之后,每天总有不少人到法门寺来探询,想要知道政府对法门寺塔如何作为。

    6月初开始现场工作,副县长杨升厚具体分管。由于人手不够,我从县文化局抽调了工作人员参加修复加固法门寺塔办公室的工作,担负记录、保护、联络等任务。我们在寺院后边搭起简易灶房,遵守寺规,不染腥荤,大热天吃一锅煮面条,浑身都是汗水。同时,在铜佛殿的西南方搭起简易工棚办公,随后长安古建队进了工地,他们贴着塔的东北方向搭上井架,我们一班人驻守塔下,日夜轮流值班。天气炎热,晚上值班人员就躺在塔下的石碑上。

    井架搭到塔顶,再架一道通道到塔顶盖,我们文化局和公安局的几个人对残塔四层以上包括佛龛中的文物进行全面清理。卷扬机载着我们几人跌跌撞撞上了塔顶。我坐在50多米高的塔盖上,向下望去,心都揪紧了。周围无遮无拦,人和残塔在一起摇晃,不免有些惊恐。再看看架工们悠然无事,轻松地走来走去,才渐渐安下心来。县人大常委会祁世昌、王俊哲两位副主任,县政协李居中副主席与澄观、净一法师等人在塔底下呼应。我们几人分清理、复查、保卫三个组,全面清理佛龛里的佛像、佛经。清理出的文物由我护送着运到塔下的联合登记处,再由寺院和扶风县博物馆代表双方清查、登记、建账,互相监督。这样上上下下,来来回回,我也习惯了,胆子也大了。

    第一次拆塔 - 图1

    ○在塔顶上清理文物的一班人

    第一次拆塔 - 图2

    ○搭好的井架

    6月30日晚上,我陪杨升厚来到法门寺,举行拆塔仪式。寺前已是人山人海,法门镇镇长唐乐平主持,杨升厚讲道:“残塔拆除之后,新的法门寺塔就要屹立在我们面前!”顿时,老百姓欢呼雀跃,澄观法师让架工从法门寺残塔上八檐挂下了长长的鞭炮。一时间夜空里八条火龙飞腾,响彻云霄。

    我们严格规定了拆塔保护文物的施工规范,人们老远看见塔砖一块一块被拆除运到卷扬机上,再缓缓运下。但是,有一天上午,在地里干活的老人们赶到塔前要求停工,双方争吵起来,我被召到现场。原来是老人们看到从塔顶往下拋好砖,结果一查,拋下的全是明代未烧制的生坯子,因为制作精良,十分坚固,从塔顶上扔下来,还是完整的砖。老百姓看到十分恼火,才让他们停工的。明白了情况,又看到古建队对有雕刻、题记的砖石分类堆放,编号登记,大家才满意地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