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统一光纤案例学习

    要构造一个统一互联阵列最实用的方法,莫过于从一个未对FC目录或企业DC的汇聚层交换机做任何更改的物理接入层开始。图9-6展示了一个简化了的企业DC样例,该DC未实施服务器I/O整合。服务器连接到两个独立的网络基础设施上——以太网LAN和FC SAN,本案例学习的首要目标是增加一个汇聚层,能够将这些独立的阵列“融合”在一起。

    FCoE接入层设计

    企业“I”现有的DC设计与图9-6所示方案类似,改进之处:使用了Nexus 7000交换机将10GE引入到现有的基础设施(核心及汇聚层)中。对企业“I”的管理正好证明了另一个下一代DC目的,将FCoE引进到接入层。完全实现FCoE的成本太高了,甚至某种程度上,会产生反作用。本方案希望引发对购买某些新设备的关注,使得新设备在报废前,生命周期能够延长到至少5年以上。对于自有FC装置,应该坚持用到没有任何折旧价值为止。新的FCoE接入层也需要为未来扩展和扩充提供空间,能够与新的技术革新如云IaaS一起协作。

    9.4 统一光纤案例学习 - 图1

    图 9-6 LAN和SAN基础设施分离的DC

    图9-7推荐了一个简化的FCoE接入层设计方案。

    9.4 统一光纤案例学习 - 图2

    图 9-7 FCoE接入层设计

    Nexus 5000(NX5K)交换机来自新的接入层,这些NX5K交换机(NX5K-1~NX5K-4)均采用以下方式设计:

    ·在接入层部署的NX5K交换机,要么为SAN A的一部分(连接NX5K-1和NX5K-3),要么属于SAN B(连接NX5K-2和NX5K-4),SAN A在VSAN 100,SAN B在VSAN 200。

    ·NX-5K3和NX-5K4承担了标准FC交换机的功能,本方案中,SERVER-2拥有2个HBA,分别使用一个4G FC链路,连接到SAN A和SAN B。SERVER-2同样通过2个GE NIC连接到网络的以太网这端。

    ·NX-5K1和NX-5K2承担了标准FCoE交换机(或者FCoE转发器)的功能,SERVER-1拥有双端口CNA,同时为LAN和SAN传输提供了2条10GE链路。

    从接入层到FC SAN

    NX5K-3和NX5K-4被当做标准FC交换机使用,它们实现了SERVER-2到核心FC导向器MDS-1(为SAN A提供服务)及MDS-2(为SAN B提供服务)的互联,既可以使用光纤模式,也可以使用N-Port虚拟化(N-Port Virtualization,NPV)模式。这两种选择采用不同方法来配置导向器和接入层交换机。

    图9-8展示了光纤模式中的接入交换机,在FC导向器(MDS-1)和接入交换机(NX5K-3)之间的端口属于扩展端口,附加的FC主机(SERVER-2)通过连接光纤端口(F_Port)登录光纤,它同时还从该F_Port直接获得了一个FC标识(FC Identifier,FCID)。

    9.4 统一光纤案例学习 - 图3

    图 9-8 光纤模式下的接入交换机

    由于节点端口(Node Ports,N_Port)之间FC传输由接入交换机直接进行转发,因此推荐在绑定了FC启动器,并且以接入层为目标的情况下,使用光纤模式。在该模式中,每一个接入交换机都将被分配一个FC域ID,通常从1~329,因而如果是从可扩展角度来看,也体现了接入层在采用光纤模式时,将对大型部署产生限制。

    当以光纤模式部署接入交换机时,以下是一些很好的应考虑的实践经验:

    ·使用SAN端口通道提供接入交换机和FC导向器间的冗余连接,以及上行链路间的负载平衡,能最小化因链路故障而对光纤的破坏。

    ·不同于端口模式(E_Port、F_Port等)中让交换机自动谈判,对端口模式实施硬编码,将能确保链路能保持保持“down”状态,而不会因不正确的布缆产生不必要性。

    代码清单9.3展示了在接入交换机(NX5K-3)上一个互联模式配置模板。

    代码清单9.3 接入交换机光纤模式配置模板

    9.4 统一光纤案例学习 - 图4

    说明:NX5K交换机默认采用互连阵列模式。

    NPV模式克服了域ID的局限(光纤),在NPV模式下,FC导向器在多个接入交换机间共享域ID。因而,接入交换机将对所有来自服务器端口(N_Port)的传输进行响应,转发给FC导向器。FC导向器提供了F_Port功能(例如,登录和端口安全)以及所有的FC交换功能。此时,边缘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在FC导向器看起来就像一个FC主机,而在连接设备眼中,就像一个常规的FC交换机。

    总而言之,NPV简化了大规模服务器环境下的部署和管理工作,理由如下:

    ·降低了对FC域ID数的需求。

    ·减少了与FC核心交换机(FC导向器)的交互工作量,特别是多厂商SAN环境下的交互工作量。

    ·去掉了服务器与SAN之间的协作和交互管理器。

    图9-9展示了一个NPV模式的接入交换机。

    9.4 统一光纤案例学习 - 图5

    图 9-9 NPV模式的接入交换机

    NPV由以下模块组成:

    ·服务器接口:服务器接口为接入交换机(NX5K-4)上的F_Port,可以连接到终端设备(样例中为SERVER-2)处。服务器接口自动分布到通往FC导向器(MDS-2)的上行链路中,所有连接到同一个服务器接口的终端设备都会映射到同一NP上行链路。

    ·NP链路:所有从接入交换机到FC导向器的接口都被配置成代理N_Port(proxy N_Ports,NP_Port)。一个NP上行链路连接了来自接入交换机(NX5K-4)上的NP_Port以及FC导向器(MDS-2)的F_Port。当NP上行链路创建成功后,接入交换机将往FC导向器发送一个互连阵列登录(Fabric Login,FLOGI)消息。如果FLOGI成功,接入交换机将会将自身注册到FC导向器的同一服务器上,随后来自终端设备的FLOGI都会被转换成光纤发现(Fabric Discovery,FDISC)消息。

    说明:在NX5K交换机中,服务器接口可以是物理或虚拟的FC(Virtual FC,VFC)接口。

    说明:服务器接口激活了N_Port标识虚拟化(N_Port Identifier Virtualization,NPIV)特性后,就能够支持多个终端设备。NPIV是FC链路服务(FC Link Services,FCLS)指南的一部分,由T11委员会定义,它提供了一种将多个FCID分配给单一的N_Port的方法,使得在每个物理端口能够进行多个登录,而非一对一的登录到端口的映射。

    代码清单9.4展示了一个用于FC导向器(MDS-2)简单的NPV配置模板。FC导向器必须要能支持NPIV特性。如图中配置模板所示,FC导向器的2个F_Port都分配给了VSAN 200,本例中VSAN 200代表SAN B。

    代码清单9.4 FC导向器NPV配置模板

    9.4 统一光纤案例学习 - 图6

    代码清单9.5展示了在接入交换机(NX5K-4)上的一个简单的NPV模式配置模板。上行链路(fc2/1和fc2/2)都被配置成NP端口,都分配给了VSAN 200。

    代码清单9.5 接入交换机NPV模式配置模板

    9.4 统一光纤案例学习 - 图7

    说明:“npv enable”配置命令会自动触发一个交换机重启动作,NPV模式适用范围是整个交换机,而不能基于每接口形式配置。

    说明:当接入交换机运行在NPV模式下时,不再承担FC交换机功能,因此,接入交换机上也没有本地FLOGI以及命名服务器注册数据库,有关这些数据库的更多详细内容应该参考FC导向器内容。

    在接入交换机上配置NPV,应该参考以下指南及规则:

    ·NPV模式不要求数据必须按照顺序发布,因为两个终端设备间数据交换将经常占用从接入交换机到FC导向器的同一上行链路。

    ·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分区,以便终端设备能够使用FC导向器上所有可得的成员类型连接接入交换机。

    ·接入交换机可以连接多个FC导向器,换句话说,不同的NP端口可以被连接至不同的FC导向器上。

    ·NPV支持NPIV-capable服务器,这一特性被称为嵌入式NPIV。

    ·NPV使用负载平衡算法在首次初始化时,将VSAN里的终端设备自动分配到某个NP上行链路(也在同一VSAN内)中,如果某个上行链路发生故障,所有与该上行链路连接的终端设备都将失去连接,需要重新登录系统。

    ·只有执行NP上行链路分配时,才能对服务器接口实施处理。

    ·FC导向器及接入交换机之间的NP上行链路,不支持通道或链路聚集技术。

    ·接入交换机不是实施FC交换的地点,所有的网络传输都由FC导向器进行转发,如果两个终端设备间需要通信,也需要经过FC导向器转发才能完成。

    以太LAN的接入层

    图9-10展示了SERVER-1上的CNA和接入交换机,NX5K-1之间的FCoE连接,SERVER-1通过10GE连接至NX5K-1。在NX5K-1上定义了一个为FCoE服务的VLAN,在初始化时将通过FCoE初始化协议(FCoE Initialization Protocol,FIP)自动广播至FCoE终端节点(End Node,ENode)。ENode上的VN_Port必须连接到该VLAN上某个FCF(或者是FCoE交换机)的VF_Port。更多有关FCoE技术内容,以及诸如CNA、FIP、ENode、VN_Port、FCF这些概念的意义,请参考2.6节的相关内容。

    9.4 统一光纤案例学习 - 图8

    图 9-10 接入交换机与终端设备间的FCoE连接

    NX5K-1是FCF(FCoE转发器),它支持为了转发而创建一个虚拟FC(virtual FC,VFC)接口。

    如果要将VFC关联到指定终端设备(或ENode),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式:

    ·服务器提供的MAC地址(Server-provided MAC address,SPMA):VFC与某个特定ENode的MAC地址绑定在一起,此时,只有发往FCoE VLAN或者源自CNA的网络传输才会被转发给VFC。因为MAC地址配置需要在FCoE交换机(NX5K-1)上手动完成,所以这是一种配置密集型方法。

    ·光纤提供的MAC地址(Fabric-provided MAC address,FPMA):VFC与FCoE交换机的物理以太网接口绑定,此时,在相关物理以太网接口收到的所有FCoE网络流量(由VLAN和以太类型决定)都被转发到VFC处。该方法将在FIP登录过程中由FCoE交换机(NX5K-1)完成MAC地址分配,因此,不需要在FCoE交换机上来配置MAC地址,使得不需要额外配置就能在终端设备(SERVER-1)上实现CNA交换,具备了更多的灵活性。通常会推荐使用FPMA方法。

    更多有关SPMA以及FPMA的详细内容,请参见本书第2章的相关内容。

    代码清单9.6给出了一个定义FCoE VLAN以及VFC的配置模板样例。

    代码清单9.6 FCoE VLAN和VFC配置模板

    9.4 统一光纤案例学习 - 图9

    以下是在接入交换机上配置FCoE时,可以参考的一些配置指南:

    ·将VFC绑定到物理接口。为了降低人工配置的工作量,使用FPMA方法而非SPMA方法。

    ·交换机上配置的FCoE MAC地址前缀(FCoE MAC Address Prefix,FC-MAP),由其所连接的光纤决定。

    ·24位FC-MAP的推荐范围为0EFC00h~0EFCFFh(默认为0EFC00h),更多有关FC-MAP的详细内容,请参考本书第2章的相关内容。

    ·只使用FCoE VLAN来完成FCoE传输。

    ·对于某个FCoE VLAN而言,不要使用默认的VLAN,也就是VLAN 1。

    ·不同的光纤(例如SAN A和SAN B)应该使用互相分离的FCoE VLAN。

    ·FCoE传输必须使用802.1Q标签,因为802.1Q标签包含了一定用来定义服务等级(Class-of-Service,CoS)的域,需要使用无损以太网机制,比如说,基于优先级的流控制(PFC)以及增强的传输选择(ETS)。因此,有关的以太网接口应该被配置成trunk端口,更多有关PFC及ETS的详细内容,请参考2.6.2节的相关内容。

    ·为了确保FCoE传输使用802.1Q标签,以太网接口上的本地VLAN必须是非FCoE VLAN。·可以使用“spanning-tree port type edge trunk”命令,将连接到ENode接口配置为边缘接口(PortFast或TrunkFast),以实现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此步骤属于基本配置,因为STP有可能会在汇聚过程中同步(例如,增加一个临时的放弃状态)该以太网接口,并对FCoE传输可能产生不尽如人意的影响。

    说明:NX5K交换机希望从FIP T11一致的CNA接收到的帧能采用VLAN标签,以便实现FCoE VLAN,没有正确标记的帧都将被抛弃。交换机期望来自pre-FIP CNA的帧能够采用FCoE CoS值完成带优先级的标记,不过也仍然接收来自pre-FIP CNA的非标记帧。

    设计方案说明

    FCoE更像是一个FC,在设计和管理一个FC SAN时,并不会修改基本规则。由于FCoE强制固定必须是无损以太网,因此在接入层很容易实现这些规则。

    借助FCoE在以太网上实现服务器I/O整合,可以生成一个统一的DC互连阵列,能够降低管理多个并行网络的成本,包括适配器、电缆以及交换机端口的缩减,都会有助于同时降低CAPEX和OPEX,相应地,也能在实际空间租用、电力及冷却方面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这样的统一光纤还支持“一次连接”模式,降低了部署周期,而后者正是推广云IaaS服务的重要目标。

    更重要的是引入FCoE并不需要对整个DC来个彻底翻修,在接入层实现FCoE,不但能获取统一互连阵列绝大多数的优势,同时也能无缝且无害地集成到现有的FC附加终端设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