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丘光
贾德这本书的书名乍看之下像是童话,其实这是个让青少年了解生命意义的故事,只是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童话写作技巧,如在情节、情境、人物形象等方面,使读者感觉很像童话。但对作者而言,生命意义这个重要的哲学课题才是真正要表达的,如果大家读过贾德的另一部作品《苏菲的世界》(1991年),就不难了解作者为何如此偏好这个主题了。事实上,这篇小说是贾德早期的作品,这时期的一些写作技巧,到了往后的小说《纸牌的秘密》(1990年)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所以,把这篇小说看作是进入贾德小说哲学境地的入门砖,应是恰如其分。
贾德虽曾为高中哲学老师,但说起故事来丝毫没有教条味,用虚构的故事情节诱导读者进入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大多围绕着哲学主题),使读者的思维随着情节发展而渐渐领悟故事的深层意义(与哲学产生共鸣),让读者在很自然的情境下发现:哲学其实是融合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以在探索这篇小说的思想内涵之前,我们有必要把情节线梳理一下。
情节部分可分两条线来看:虚幻梦境(主线)与现实生活(副线)。前者是主人公在梦中发生的一切事件的串联;后者则是主人公内心的独白。文中主人公小男孩克里斯朵夫莫名其妙地做了个连续的梦,这个梦处处反映现实生活,现实的不满与不安更在梦中发泄出来。情节的发展是依这两条线不时地交错编织而成的。副线很简单却断断续续,是讲克里斯朵夫与妈妈、外公、英格里姑妈、卡蜜拉表妹之间的平凡生活关系。有一天妈妈应邀去法国朋友的城堡中做客,去后没几天,小男孩的外公死于心脏病突发。克里斯朵夫怪妈妈没带他一起去法国城堡玩,而把外公的死归咎于妈妈。小男孩相当爱外公,对妈妈不能谅解,对生离死别也无所适从,因而深陷忧愁迷惘之中。而主线梦幻情节相对丰富许多,虽然借用了相当多的童话中的既有题材、情境、人物形象,会令人想起《白雪公主》或《爱丽丝漫游仙境》等耳熟能详的童话,但作者并非一味借用,而是在一种幽默或模仿的写作技巧下,做某种程度的创新。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梦里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主人公克里斯朵夫现身于深夜月光下的森林中,在雪地上漫步。突然间,他眼前闪出一个绿色小矮人。惊魂甫定,克里斯朵夫决定接受小矮人乌皮的邀请到夏天的家中做客。在夏天里(也就是梦中梦),主人公和小矮人展开一连串的冒险。先是去抓蝌蚪时,抓到的一群蝌蚪竟变成了风度翩翩的王子。王子为表感激之意而邀这两位朋友到城堡中做客,岂知这是连续噩梦的开端。进入城堡后,乌皮立刻被栽赃偷了国王的心而被捕入狱。在邪恶将军的策划下,蝾螈卫兵发动叛变胁持王室一家人,随后克里斯朵夫也被关入黑牢中。梦境中的黑牢其实暗喻小男孩在外公过世后晦暗无助的内心世界。主人公借由善良小矮人的魔法引导逃出黑牢。更重要的是,小矮人的教诲使主人公鼓起勇气面对危险,最后终于克服一切困难,揪出了化身将军的邪恶小矮人,拯救了王室一家人,并恢复城堡原有的和平生活。相对地,在现实生活中小男孩已能坦然面对外公的死,不再归咎于妈妈,因为他已了解只要心中保有一份对外公的爱,外公就永远活在自己心中。
生命不一定带来喜悦,死亡也并非仅带来伤痛,要看个人如何去面对生活、看待生死,所以,有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来看世界。另外,作者在文中不时提到“时间”的观念来呼应生命这个主题,像散落一地的时钟、城堡的钟声、钟内报时的布谷鸟、时间的谜语以及小矮人的时光隧道等。如果没有人制定时间的观念,人是否也会渐渐老去死亡呢?当然肯定会。因为时间本是抽象的东西,并不会因人类把它具体化后就能控制它的运行。所以时钟虽停摆,但时间仍在流动。小男孩外公的心脏虽停止跳动,但外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烙在小男孩心中,外公的精神仍在感召着小男孩。
我们可以发现,贾德是以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这个世界,对未来满怀希望。而他喜用童话的形式写小说,除了本身的嗜好外,无非是要吸引更多读者的目光,尤其青少年阶层,是特别为作者所关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