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的清算
七月二十八日,顺宗在宦官及藩镇持续压迫下,被迫同意太子监国。二十九日,把军国政事全部交给太子处理。八月四日,顺宗下诏禅让,宣布将这一年改年号为永贞,自称太上皇,决定九日太子正式登基。
离李纯正式即位还差3天,宦官就急得不行了,开始清算。
八月六日,诏书下,贬王叔文为渝州(重庆)司户(辅佐官员)。王贬为开州(四川开县)司马(辅佐官员)。这一天,顺宗还是名义上的皇帝,顺宗怎么能下诏书痛贬王叔文和王呢?这说明顺宗已完全被宦官掌控。
王本来就中风了,在万念俱灰中,挣扎着到贬所,没几天就病死了。
八月九日,27岁的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
十一月,贬韦执谊为崖州(广东琼山)司马,韩泰为虔州(江西赣州)司马,韩晔为饶州(江西波阳)司马,柳宗元为永州(湖南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湖南常德)司马,陈谏为台州(浙江临海)司马,凌准为连州(广东连县)司马,程异为郴州(湖南郴州)司马,是为“八司马”。
其实,宪宗在九月份曾颁布一个诏书,除韦执谊暂时未动之外,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被贬到外地任刺史。但朝官们都说贬得太轻,于是加重处分,到十一月,刘、柳等人再加上韦执谊共8人都贬为司马,再降一级。韦执谊为什么比二王贬得晚呢?一是朝廷知道他平常与王叔文意见不合,二是他的岳父杜黄裳深受宪宗赏识担任了宰相,因此处理稍宽。
当时,改革派的陆质先已病死,李景俭守丧在家,吕温出使吐蕃未回,逃过一劫。
元和元年(806)正月十九日,顺宗李诵去世,终年46岁。他实际只当了6个多月皇帝。这一年,宪宗下诏命令54岁的王叔文自杀。永贞革新彻底失败。
有关顺宗的死因,众说纷纭。当时一位作家李谅写了一篇传奇《辛公平上仙》,影射皇帝被宦官杀害,还描写了细节。顺宗死时,李谅就在京师,他的文章给这一历史事件留下了一种较为可信的解读。刘禹锡的《子刘子自传》和柳宗元的《寄许京兆孟容书》等文章,也暗示顺宗生命终结于宦官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