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是与非
我们可能越来越接近洋务运动的真相了。
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又称“同光新政”(同治到光绪年间的新政),或“自强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太平天国造反风起云涌。在清政府摇摇欲坠之际,体制内一些有远见、有能力的高级干部,主张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新式工业,培养新型人才,训练新式军队,以拯救垂危,追求富强,所以史称“新政”或“自强”。
但是,你随便问一个中年人,对晚清洋务运动有何印象?多半的回答是:买办、卖国、镇压人民起义。
这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僵化历史观打下的印记。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认为,洋务运动的后果,一是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二是加深了人民的灾难,三是加深了满汉统治阶级的裂痕。各种教科书和文艺作品就此互相克隆,结果正如学者李时岳所说:“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办洋务就是买办化、卖国主义。”
范文澜的“三加深”还是客气的,更有些著作斥责洋务运动是“反动的、卖国的、以军事为中心的运动”。
改革开放以来,李时岳、夏东元等相继发表著作,为纠正僵化历史观做了努力。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起到1919年止,总计80年,洋务运动占了将近一半时间。在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在中国工业化步入中期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改革开放、第一次工业化所做的艰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