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司马”的归宿

    “八司马”后来境遇不尽相同。

    韦执谊贬到崖州,受当地刺史李甲照顾,参与辅佐地方发展。韦执谊慢慢适应了从高峰到谷底的命运,在崖州兴教育才,垦殖种养,颇有口碑。他主持修建的水利设施至今还在发挥作用。一代名相偏居7年,最后病逝于崖州,年仅48岁。

    柳宗元贬官10年,于元和十年(815)受命回到长安。他原以为可以入朝做事,没料到再度遭到诽谤,又被分派到当时的荒远之地,任柳州(广西柳州)刺史。由于心情抑郁,工作劳累,柳宗元于元和十四年(819)病逝于柳州,只活了47岁。

    刘禹锡与柳宗元同一年回到长安,再度分派到边远之地。一开始,刘禹锡被任命为播州(贵州遵义)刺史。刘禹锡有80多岁老母,在当时交通工具极为落后的情况下跋涉这么远,恐怕就一去无回了。柳宗元提出与刘禹锡对换,自己到播州,刘禹锡到柳州。幸好当时御史中丞裴度向宪宗说情,最后刘禹锡改派为连州(广东连县)刺史。刘禹锡熬到了宪宗去世,在穆宗、敬宗、文宗、武宗时期,他先后担任夔州(四川奉节)刺史、和州(安徽和县)刺史、集贤殿学士(皇室图书馆官员)、苏州(江苏苏州)刺史、汝州(河南临汝)刺史、同州(陕西大荔)刺史和太子宾客(太子的侍从和顾问)等职务。会昌二年(842),刘禹锡病逝于洛阳,享年71岁。刘禹锡虽没有被朝廷大用,但晚年与白居易、裴度等知友同在洛阳居住,诗歌唱和,名满天下,还算潇洒。

    凌准贬为连州司马不久,双目失明,元和三年(809)病逝于连州。

    韩泰、韩晔、陈谏3人也与刘、柳一起,贬官10年之后回到长安,又被分派到边远之地。

    “八司马”中最富实际才干的韩泰为漳州(福建漳州)刺史。后来调任郴州(湖南郴州)刺史、睦州(浙江建德)刺史、湖州(浙江湖州)刺史、常州(江苏常州)刺史。一说病逝于常州任上。

    韩晔为汀州(福建长汀)刺史,后调任永州(湖南永州)刺史,病逝于永州任上。

    陈谏为封州(广东封川)刺史,后调任循州(广东惠州)刺史、道州(湖南道县)刺史、通州(四川达县)刺史,卒于通州。

    “八司马”当中,名望不高的程异后来转运。由于吏部尚书(中央组织部长)李巽援引,程异贬职3年多之后调回朝廷,参与经济领导工作,后任御史中丞(监察部长)、盐铁转运使(负责全国物资运输的部长级官员),并于宪宗元和十三年(818)九月一度出任宰相,第二年四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