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法则6——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小米公司的CEO雷军在中国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高层年会上与虎嗅网创始人李岷有这样一段对话:
李岷:雷总谈谈红米会不会对小米品牌造成负面影响?
雷军:我们不考虑,我们只专心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李岷:雷总谈谈小米构建的铁人三项?
雷军:三项啊,我们只专心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李岷:雷总谈谈小米的生态系统?
雷军:生态?我们只专心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李岷:雷总谈谈对当下移动互联网的看法?
雷军:这个啊,我们只专心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李岷:雷总对可穿戴设备有什么看法?
雷军:可穿戴啊?我们只专心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李岷:雷总对改变世界怎么看?
雷军:不关心,我们只专心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
……
……
李岷:雷总……
雷军:呵呵,我们只专心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
李岷: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尖叫声)
其实,这些对话其实是完全艺术加工的一个故事而已,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真实现场对话的内容表达的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打造让用户尖叫的产品”这种理念应该说已经浸入小米公司文化的骨髓里。
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才会让人尖叫?答案就是超越用户预期的产品。
尖叫是用户口碑,尖叫的背后是超越预期的用户体验。
美国雅虎公司前任CEO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在刚上台的时候信心满满地给所有员工写了一封信,其中一句是:我们的新产品要让用户发出尖叫声,可是两年半后卡罗尔·巴茨被董事会提前解雇。分析其原因,硅谷科技史《浪潮之巅》作者吴军谈到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巴茨对互联网行业来说是外行。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CEO首先必须是一位产品经理。有意思的是,后来雅虎公司请来了谷歌美女总裁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担任公司CEO,而丽莎·梅耶尔除了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资深的产品经理。
如何打造超越用户预期和极致的产品,让用户尖叫?下面介绍一下打造极致产品的“4个关键点”。
“需求要抓得准”
我们说的需求用通俗的话来说包括痛点、痒点和兴奋点。
痛点:用户需求必须是刚需,用户存在问题,苦恼无处解决,这些痛就是其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痒点: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有别扭的地方,既乏力又欲罢不能,需要有人帮助挠痒痒。
兴奋点:给用户带来“wow”效应的刺激,产生兴奋点。
可以用三个动画片的形象来描述这三点分别是:奥特曼、《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懒羊羊、猫和老鼠。怎么理解呢?奥特曼就是代表痛点,也就是要帮用户解决问题,让用户变得强大起来,无所不能,比如交通、医疗、教育的工具,电子商务的本质也是如此;懒羊羊代表的就是痒点,互联网让人越来越方便,也让人变得更弱智、更懒,比如导航工具、云笔记、金融工具等;猫和老鼠是一个充满了喜剧和夸张的形象,第三点的兴奋点就是这样,要能够让用户开心、爽,很多游戏满足的就是用户的这方面需求。
天使投资人麦刚说过:“强需求胜过一个好产品”。不能从“强需求”出发的产品,很难称得上是好产品。“强需求”是什么?看看滴滴打车这个案例(类似的工具还有快的打车、摇摇招车等)。在这个工具的引导页中,讲了这么一个经常出现的情景:在一线、二线城市,城市是非常大的,很多事情通过11路(步行)是不现实的,并且由于公共交通的用户体验很不好以及市民对出行的改善需求越来越高等原因,城市的出租车的需求就非常旺盛,比如武汉,每一万人只有12台出租车提供服务,这样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在天气不好或者上下班高峰的时候,人们通常是无法打到车的。因此,滴滴打车类工具的出现就是实现了乘客可以预约好出租车,司机也可以根据乘客的需求来提供服务,这样还提高了驾驶的效率,也就是建立了乘客和司机的需求供应平台。在这类工具刚刚推出的时候,奇怪的是工具的应用一直没有爆发,直到滴滴打车做了一个小小的改进:加价服务,这个工具的用户数得到爆发似的增长,原因是什么呢?用户的刚需不仅仅是提出预订需求,而是要能够尽快找到车,哪怕多花一点钱也没关系,而司机的刚需是需要通过辛苦的服务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不过,加价服务这个功能在政策方面遇到了一定的挑战,这需要工具不仅仅是线上的优化,还需要与线下的资源进行整合。
“大姨吗”是一款国内非常受欢迎的女生月经期助手应用(同类应用还有“西柚”等),由友乐活团队开发,友乐活团队一直关注移动健康领域,健康领域按道理应该是刚需,谁不关心自己的健康?可是在做“大姨吗”之前,友乐活团队做过“按哪儿”、“吃啥”、“健康我知道”等好几款应用,但这几款应用先后都遭遇了滑铁卢。“你这问答和按摩算什么刚需啊,比如女生的月经,一个月来一次,那才叫刚需。”这是友乐活团队的一个朋友和他们说的。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创始人柴可觉得醍醐灌顶。据说第二天,柴可就投入到了“大姨吗”的事业中。女性经期是一个非常细分的健康领域,但这个点是每个年轻女性都需要面对的,每个人的算法和规律又不同;还有一点,这种私密的细分领域有问题通常是很难去咨询和交流的,有痛点也有痒点,这正是移动互联网的机会。
目前,被誉为最大刚需的市场是教育和医疗市场,正酝酿着无数的痛点、痒点、兴奋点。“大姨吗”这个案例就是移动健康医疗领域的一个代表,目前在移动医疗健康领域,已经有不少移动医疗健康企业在围绕医疗服务周围提供创新的服务手段,如好大夫在线、春雨、爱康啄木鸟等。不同的企业的入手点不同,好大夫在线解决的是专家挂号和问诊的问题,春雨解决的是轻量级的疾病咨询的问题,爱康啄木鸟则是从基层医院入手,提供针对儿童的疫苗及健康管理、针对家庭的签约家庭医生+专科医生的O2O分级医疗服务体系。
刚需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用户的需求会随着用户的理解和市场竞争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对刚需的理解不仅仅是产品经理的发现和精准把握,还包括对用户需求变化的敏锐捕捉,其中有一种方法就是消费者会参与产品决策。
创业者们,开始行动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解决的问题是否是刚需,刚不刚,硬不硬?如果不肯定,一定要给自己去变换跑道(选择方向)的时间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