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正的士大夫
──瞿鴻禨
瞿鴻禨1是最後一代拜相的科舉儒臣,可以說生不逢時。他在庚子後入值軍機,面臨的任務等於是階級自殺:廢除科舉,推行新政,主理立憲。他和岑春煊2結成聯盟,反對慶親王3和袁世凱。從儒家的傳統觀念看,瞿鴻禨代表清流,袁世凱代表濁流。因為前者是翰林出身,珍愛儒家價值觀;後者不是兩榜正途,喜歡以利祿驅使豪傑。在反腐方面,瞿鴻禨比較積極。袁世凱則更重視實際辦事能力,多多少少認為消極的操守不是最重要的。但從改革的積極性和可行性方面考慮,袁世凱比他更有責任感。
一九零六年的官制改革使雙方短兵相接。瞿鴻禨知道舊制度已經不可能保全,但仍然希望在變法中多少保留一些遺產,例如用經濟特科取代科舉,在保留軍機處的基礎上推行責任內閣制4。袁世凱的官制改革計劃比他徹底得多,準備乾采取脆取消軍機處和科舉,擁戴慶親王為內閣總理大臣,實行徹底的內閣負責制。京師百官震動,對袁世凱群起而攻之,迫使他狼狽不堪地返回天津任所。
軍機處改組後,瞿鴻禨權傾朝野,但好景不長。丁未政潮(一九零七年)迫使瞿鴻禨辭官還鄉,永遠退出了政壇。這次事件的真實原因至今難以確定,慈禧太后提出的正式理由是:瞿鴻禨向《泰晤士報》洩露機密,企圖利用國際輿論實現驅逐慶親王的目的。民間的謠言則認為:袁世凱派他的黨羽蔡乃煌偽造了瞿鴻禨—岑春煊私通康有為的材料,欺騙了太后。慶親王—袁世凱集團暫時勝利,但慈禧太后一死,袁世凱也被攝政王趕走。雙方的改革方案同時落空,責任內閣在武昌起義後才得以成立,但已經為時太晚。
瞿鴻禨隱居長沙,頗有士大夫的風骨,閉門作詩,修身養性,拒絕一切政治事務,跟袁世凱「釣翁眼底小王侯」5的所謂隱居形成鮮明對比,可見清流並不是儒生的自吹自擂。辛亥革命後,他不食周粟,流亡到「首陽山」(上海租界)。湖南軍政府對他極為不滿,藉口籌餉,奪走了他的積蓄6。
此事的不公正在於:他在晚清是比較清廉的人,反對民國完全出於「忠臣不事二主」的個人操守,並不是反對共和主義理念;袁世凱集團的人大多不如他清廉,投靠民國完全是機會主義行徑,根本不是本著熱愛共和國的原則。民國當局收買機會主義者,懲罰清高之士,玷汙了自己的原則。許多遺老反感民國,其實主要是反對機會主義。鄭孝胥就說共和國是美事,符合堯舜三代的宗旨,但大清的臣子既然已經蒙恩食祿,就不能對不起大清。真正的士大夫永遠不會忘記他不是普通老百姓,要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瞿鴻禨就是這種真正的士大夫。
袁世凱把瞿鴻禨的隱居解釋為留念君主制,以為洪憲復辟就能讓他滿意,卑辭厚禮請他出山,卻遭到拒絕,因為「事二夫」(士大夫對待君主猶如女子對待丈夫)比投靠民國更可恥,投靠民國或許還真是因為偏愛共和國的緣故,投靠新皇帝就說明你什麼原則都沒有:如果你愛君主制,為什麼要背棄施恩於你的大清?如果你愛共和國,為什麼要投靠袁皇帝?袁世凱做民國大總統,還能勉強解釋成共和國天下為公;自己做皇帝,那就變成欺騙孤兒寡婦的奸臣和欺騙國民的國賊了。黎元洪、徐世昌等人都在大清做過官,可以根據前一種理由投靠民國;但如果第二次倒戈,就沒法解釋自己的行為了。袁世凱一稱帝,就等於宣布他的臣子都是可恥的機會主義者,同時得罪了新派和舊派,這是他失敗的重要原因。
法統重光以後,黎元洪大總統佩服瞿鴻禨的節操,再次請他出山。他仍然拒絕,證明了自己的價值觀。這位隱士的晚年生活非常簡樸和節制,令人難以想像他曾經身居相位。他以作詩和育兒為樂,身後只留下大量的藏書,結果產生了大學者瞿同祖7。在遺老們看來,瞿鴻禨和袁世凱的生平證明了一種他們自己的觀念或偏見:無論多麼美好的事業,都經不住投機分子的玷汙。英國人熱愛君主,美國人熱愛共和國,都是美好和正當的,但中國的革命一次又一次解放了投機分子,毀滅了正人君子,使得任何主義本身的優劣都變得不太重要了。
1瞿鴻禨(1850—1918),字子玖,號止盫,湖南善化人。同治十年中二甲進士,光緒元年大考翰詹,列一等第二名,超擢翰林院侍講學士。此後擔任過河南學政、浙江學政、江蘇學政等職。二十餘年間,「奉使按試,所至以研經籍,通時務,課士得才為盛。而黜供張,絕請謁,嚴止胥役索擾,尤以清德孤操稱天下。」庚子拳亂後,瞿鴻禨受榮祿推薦,經選拔後被任命為軍機大臣。
2岑春煊(1861—1933),字雲階,廣西西林人。庚子拳亂,慈禧西逃,時任甘肅布政使的岑春煊勤王有功,得到慈禧信任。不久便升任陝西巡撫、四川總督、兩廣總督,成為封疆重臣。岑春煊為官骨鯁清廉,施政強直勇悍。
3愛新覺羅.奕劻(1838—1917),清高宗弘曆曾孫,與慈禧有姻親關係,深受信任,長期擔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領班軍機大臣等要職,一九一一年五月成為「皇族內閣」的總理大臣。奕劻才能平庸而貪瀆無度,他「受北洋之奉養而供驅策」,是袁世凱勢力快速膨脹的一個重要原因。
4一九零六年九月,清廷按照預備立憲的程序改革官制。袁世凱提出的方案是合併內閣和軍機處,成立責任內閣,設內閣總理大臣一人,左右副大臣一人,下設十一個部。他授意親信提名奕劻為總理大臣,自己為副大臣,遭到官員群起反對。慈禧於當年十一月採用瞿鴻禨等人的方案公布了新的官制,保留了軍機處和內閣,改六部為十一部,但不設責任內閣。
5袁世凱〈自題漁舟寫真二首〉其二:百年心事總悠悠,壯志當時苦未酬。野老胸中負兵甲,釣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無磐石,歎息神州變缺甌。散髮天涯從此去,煙蓑雨笠一漁舟。
6瞿鴻禨一生俸祿的積餘都存在湖南長沙的一個錢莊中。辛亥革命時湖南成立了一個「湖南籌餉局」,以籌餉為名搜刮士紳百姓。瞿姓族中有不肖子弟,知道瞿鴻禨的積蓄都存在錢莊中,為了得到一些賞錢而串謀告發,結果瞿鴻禨的積蓄全部以「助餉」的名義而被沒收,導致瞿「家計頓艱」。
7瞿同祖(1910—2008),他與祖父同是庚戌年六月出生,故起名同祖。瞿鴻禨花甲得孫,特別喜愛,親自為其開蒙。瞿同祖後來成為著名的社會學家和歷史學家,著有《中國封建社會》、《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清代地方政府》、《漢代社會》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