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普通人」

    ──馮國璋

    一三、「普通人」 - 图1

    馮國璋(1859-1919)是北洋武備學堂的舊人,首先在聶士成1的軍隊服役,甲午戰爭後,馮國璋得聶士成保薦,以清朝駐日公使裕庚隨員身分赴日。在日本期間,馮國璋結交了日本軍界人士福島安正、青木宣純等人,並博覽近代軍事著作,帶回大量有關軍事教練的資料。

    一八九六年馮國璋回國,將精心整理好的筆記資料呈送聶士成,聶又轉呈袁世凱。袁世凱正在小站籌辦練兵,急需軍事教學人才,遂將馮招入帳下。與馮國璋同時進小站的還有他武備學堂的同學王士珍和段祺瑞等人。不久,馮國璋被任命為督練營務處幫辦兼步兵學堂監督,稍後又升為總辦。他與王士珍、段祺瑞等合力編成《訓練操法詳晰圖說》二十二冊,成為清末軍事學校和編練新軍的主要教材。

    馮國璋在袁世凱的班底裡,屬於軍人當中的「秀才」,擅長軍事教育。袁世凱苦於科班軍官不足,對他的努力非常讚賞。當時只要能夠保證糧餉,招募普通士兵沒有什麼難處,但軍官的專業訓練普遍不足,而且願意帶兵(升職和吃空餉的機會多)的人不缺,願意當教頭(沒有權力的清水衙門)的人不多。馮國璋長期擔任督練營務處總辦,對《訓練操法詳晰圖說》貢獻甚大。北洋軍官的軍事素質高於其他各軍,他的教育體系厥功至偉。朝廷成立練兵處,委派他為軍學司正使。

    馮國璋是直隸(今河北)河間縣西詩經村人,在有清一代是滿化最深的地區,馮國璋本人又以恭謹無野心著稱。朝廷對他的忌憚低於袁世凱,幾乎把他看成半個旗人。親貴典軍是新政的核心,陸軍貴胄學堂是親貴典軍的核心。馮國璋以正黃旗蒙古副都統銜,出任總辦。一九零六年官制改革將練兵處併入陸軍部,練兵處附屬的軍令司改組為軍諮處。次年,馮國璋出任軍諮使。

    一九零九年,良弼2建議根據日本參謀本部的範例改造軍諮處。新成立的軍諮府加快了整編全國軍隊的步伐,目標直接指向最大的藩鎮──北洋。良弼的勝利就是袁世凱的失敗,新朝決心漸次拔除地方主義的堡壘。陸軍大臣蔭昌3兼任訓練陸軍各鎮大臣,推行以旗排漢的政策。馮國璋在這場政潮中安然無恙,主持軍諮府總務,說明他是北洋內部比較接近滿、蒙的人物。袁世凱下野期間,他保持「隨聲畫諾,不復言天下事」的立場。

    辛亥軍興,他和袁世凱的立場頗有差異。他對袁世凱隔江談判的策略不大佩服4,向宮廷表示有能力渡江平叛,請求撥給餉銀四百萬兩。太后表示四百萬兩難以籌集,先增發三個月的餉銀,準備召馮國璋覲見。袁世凱聞訊,以段祺瑞代替馮國璋指揮前線各軍。從此以後,陽夏(指漢陽和漢口,漢口舊稱夏口)方面的軍事行動完全停止了。馮國璋回京後,以禁衛軍總統銜辦理京畿防務。這項任命奪走了宮廷最後的依靠,卻沒有激起滿、蒙士兵占四分之三以上的禁衛軍反叛,因為馮國璋畢竟是旗人和皇室的老朋友,體現了袁世凱政治手腕的老練和分寸。

    皇室遜位時,馮國璋以他個人的影響力,平息了禁衛軍的不滿,保證了政權的和平過渡,但他聽到段祺瑞和前線諸將通電支持共和的消息,仍然大為憤怒。他像許多同鄉一樣,覺得滿洲人比廣東人更親,何況身為軍人,受太后知遇之恩。他接受皇帝遜位就非常勉強,再也不能忍受其他人覬覦皇位,尤其不能忍受當初拿共和大道理勸他的袁世凱稱帝。雖然袁世凱將二次革命時從國民黨手中奪取的江蘇交給他,把袁府的家庭教師周道如介紹給他續弦,他還是在一九一六年說:「我犧牲自己的政治主張,保扶他當大總統,到頭來還是帝制自為。」5事實證明,袁世凱為自己的權術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沒有馮國璋從南京發出的密電支持,梁啟超和蔡鍔的起義不一定能成功。馮國璋在護國戰爭期間召集的各省會議,主要效果就是消除了各省支持征滇的可能性6

    法統重光後,黎元洪是當然的大總統。段祺瑞既然要組閣掌握實權,就不能染指副總統的虛位。各方都願意將榮譽大於實質的副總統職務交給馮國璋,使他毫無懸念地當選。段祺瑞本來指望他離開南京的大本營,結果卻落了空。府院相爭迫使黎元洪召張勳進京調解,張勳卻迫使他解散國會。黎元洪狼狽逃走,通電要求馮國璋代理總統。馮國璋做了代總統,就必須代表民國接見各國公使,事關國家顏面,沒有辦法留在外省。他只能把親信李純和陳光遠7安置在江蘇和江西,自己進京就職。這種安排構成了直、皖分裂的主因。他接替了黎元洪,也就自動繼承了府院之爭的格局。段祺瑞以前誤以為換人能解決問題,現在又陷入同樣的幻想,在換屆選舉中支持徐世昌取代了馮國璋,然後沮喪地發現徐世昌同樣討厭跋扈的總理。

    馮國璋卸任後放棄了政治,致力於實業,最後死於普普通通的肺炎。這種死亡方式非常符合他的畢生行跡,因為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不能區分政治道德和私人道德,也理解不了為什麼權力的實質不同於權力的形式,因此他做不了優秀的馬基維利主義者,浪費了馬基維利主義者求之不得的大好機會。然而正因為如此,他才是一位好的統治者。他的德行充分體現於以下事實:攻擊他的人很多,他的地位又適合吸引攻擊,然而最嚴重的指責不過貪財,涉及的事情又是「三海賣魚」之類明顯的捏造8。好的統治者必須是形式主義者,而且不應該太聰明。知識分子那種穿透形式看實質的解構能力,對良治美俗而言就像瘟疫一樣危險。


    1聶士成(1836-1900),淮軍名將,先後參與剿捻、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庚子之役,聶士成與聯軍作戰時遭義和團襲擊戰死。甲午戰爭前夕,馮國璋隨聶士成赴東北和朝鮮考察並測繪地形,為時半年,對山川要塞用新法繪圖說明,所搜集的資料以聶士成之名編成《東遊紀程》一書。第二年聶士成率部在朝鮮和東北作戰時,此書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
    2良弼(1877-1912),滿洲鑲黃旗人,宗社黨首領,辛亥革命後堅決主張鎮壓革命黨,反對任用袁世凱。被革命黨用自殺式襲擊炸死。
    3蔭昌(1859-1928),滿洲正白旗人,清末陸軍大臣,武昌首義後率軍南下鎮壓起義軍,北洋軍不聽指揮,清廷只得起用袁世凱。
    4清廷派蔭昌率兩鎮北洋軍赴湖北鎮壓革命,同時又命馮國璋隨後增援南下。袁世凱出山後,馬上奏請由馮國璋接替蔭昌第一軍軍統職務。馮攻下漢口、漢陽,被清廷封為二等男爵。武昌指日可下之際,袁世凱指示馮按兵不動。馮上奏隆裕太后,表示可以獨立平叛。
    5一九一五年六月,馮國璋入京謁袁,詢問袁是否打算帝制自為。袁表示絕無其事。事後,馮深感受騙,十分不滿。
    6護法戰爭爆發後,馮國璋與唐繼堯、陸榮廷保持信使往來,同時勸說四川的北洋軍與護國軍停戰。一九一六年三月,馮聯絡江西李純、浙江朱瑞、湖南湯薌銘、山東靳雲鵬聯名發出密電,向各省將軍徵求收拾時局的意見,主張取消帝制、懲辦禍首。四月,馮又數次拍發電報,要求袁世凱退位。在他帶頭之下,北洋諸將紛紛通電附和。五月,馮邀請未獨立各省首腦在南京開會,意在逼袁下野。
    7李純(1874-1920),馮國璋嫡系,馮任代總統後,被任命為江蘇督軍,為「長江三督」之首。陳光遠(1873-1939),馮國璋嫡系,馮任代總統後,被任命為江西督軍。
    8傳言說,馮國璋當上代總統後,把北海、中海、南海中前代皇家養的魚一網打盡,在市場上高價賣出以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