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经世济民的领域提升
到了90年代,戴明已通过统计质管、管理的领域再行提升,归结出“经世济民”的理念,在本书第二部分,他提出了与传统经济学迥异的观点,力主以合作取代竞争,达到所有参与者“全贏”(win-win)的境界。相形之下,一般经济理论却强调以竞争刺激进步,甚至戴明本人在1982年所出版的《质量、生产力竞争地位》一书中,也是如此主张。在本书第二部分,戴明的观念已有大幅转变,故采用“The New Economics”(新经济观)这个说法,还强调了适应层面相当广泛,包括工业、政府、教育部门。戴明之所以特别重视教育,也就是希望能从根本上破除现代管理的桎梏。
全书共有27章,第2章专门论述了管理十四要点,它是戴明一生思考的结晶,也是针对企业七项致命恶疾的良药;第3章重点讲了七项致命恶疾;第8章对控制图进行了说明;第9章探讨了“操作定义”;第10章谈论标准与法规孰优孰劣的各方合作,是人类社会福利根本之道;第11章讨论稳定系统提高的共同原因与特殊原因;第15章讲到如何使进料检验的平均总成本最小化;第17章显示如何应用书中的原则过更好的生活。
第18、19章力陈现行美式管理方式的不当,也提出他的管理理念,相信会对习于传统管理理论与方式者造成不小的震撼;第20章开始进入主题,介绍系统概念;第21章提出渊博知识体系的说明,强调只有应用这套理论,才足以领导企业进行转型,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组织;第22、23两章强凋渊博知识理论中的心理学,在领导以及人员管理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第24章至第27章探讨变异的概念。戴明指出,如果系统在稳定状况时,管理者最好不要横加干预,否则只会促使现状更加恶化。戴明更在本书的第24章红珠实验以及第26章漏斗实验中,以实验阐明前述观念,加深读者的印象。
戴明博士由20世纪80年代开始,不断地在全美各地举行“四日研讨会”,阐扬包括渊博知识理论在内的管理理念,本书所述的“红珠”实验以及“漏斗”实验都是其中的重头戏,目的在于帮助听众理解他的管理理念。参加的听众大多是各大公司的管理者,对于美国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影响深远。
戴明博士的最后一场研讨会是在1993年12月中旬,当时他已久病缠身,这种“鞠躬尽痒,死而后已”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他的女儿黛安娜•戴明•卡希尔(D.Deming Cahill)曾指出,戴明在以93岁的高龄去世之前,仍然不断修订本书内容,希望能让读者更容易掌握他的思想。这种终生好学不倦、忘记老之已至的精神,有多少人能做得到?
综观戴明这位“质量巨人”一生的努力与贡献,尊称他为质管大师,实在是实至名归,受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