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文字设计
文字无疑是网站上最重要的元素,分散在网站的每个角落。本节主要讲述文字设计,包括字体的选择、文字的颜色、字号的大小、字间距等设计,让用户能够快速扫描内容,同时尽量减少视觉疲劳。对于文字内容本身[1]在这里就不再多加叙述。
5.1.1 字体类型
不同的字体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网站个性,不同的网站定位和内容性质等也都需要不同的字体。我们先来看一下常用的一些字体类型。
1.手写字体和艺术字体
手写体:包括那些看起来类似钢笔或毛笔、铅笔等手写而成的字体。
艺术字体:很容易识别,能表达不同的情绪和内涵,但不能通篇使用[2]。
这2种字体多变、有趣、亲切、个性化,适用于Logo和Banner区的文字,能够突显网站个性,使用户印象深刻,如迪斯尼(Disney)的Logo选择比较卡通、独特的艺术字体,也成为它的品牌形象(见图5-1)。
某些手写或者艺术字体也适用于网站的导航等部分,能够突出个性,富有生趣,尤其是博客或者Web 2.0网站等较为个性化的网站(见图5-2)。
图 5-1
图 5-2
注:个性化的字体需要考虑兼容的问题,很多字体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不能兼容。当然也可以做成图片的形式,但是如果导航中使用图片会明显影响SEO。
2.衬线体
维基百科对于衬线体(Serif)的解释是:有衬线的字体,基本上横细竖粗。衬线指的是字形笔画末端的装饰细节部分,它的作用是强化笔画的特征,从而使得阅读和识别更为容易。中文中常见的衬线体如宋体,英文中最常用的是Times new Roman,也有些使用Georgia。
3.无衬线体
无衬线体(Sans-serif)指的是那些笔画末端没有衬线的字体,它几乎保持均匀的粗细,英文中常用的包括Arial、Helvetica、Tahoma、Verdana、Courier等;在中文通常称为黑体,这类字体笔画粗细基本一致,没有衬线装饰,较为醒目。
在传统印刷中,衬线字体用于正文印刷,因为它被认为比无衬线体更易于阅读,是比较正统的。相对的,无衬线体用于短篇和标题、标志等,能够读者注意,或者提供一种轻松的气氛。这也是传统印刷中经常使用宋体作为正文,将黑体作为标题的原因之一。但是由于显示器上显示像素和锯齿的限制,衬线体的可识别度大大降低,换句话说,无衬线字体更适合在电脑显示器上显示。因此,Windows Vista中的中文预设字体已经从原来的衬线字体(宋体或细明体)改变成了无衬线字体(微软雅黑或微软正黑体)[3]。
这2类字体较为正统,适用面广,常用于门户或者企业网站。在选择无衬线字体时,还必须考虑字体在不同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中的兼容性,保证字体能够在所有情况下正常显示,如Arial能在任何操作系统和浏览器中显示。但有些windows only的字体,在Mac OS等操作系统中就不能兼容,导致页面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结合网站自身特点,选择具体的字体类型,使用户尽量专注在内容本身,提高网站内容的辨识度和可读性。
知名网站如Apple将“Lucida Grande”(无衬线体)作为网站内容的首选;国内几家门户网站中文均采用宋体(衬线体)作为默认字体,英文字体如淘宝采用Tahoma、网易采用Arial、腾讯采用Verdana等无衬线体作为默认字体。
[1]前面已经提过,文字内容更多涉及编辑的专业性和更新的及时性等,因此在这里暂不详述。
[2]参见《Non-Designers Design and Type Book, Deluxe Edition》第10章,Robin Williams著。
[3]参见维基百科,衬线体词条。